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5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0 02:07
甲状腺功能亢进
hyperthyroidism
由多种原因引起血中甲状腺激素增多,并作用于全身组织器官所致的内分泌病。简称甲亢。可有心慌、怕热、多汗、食量增多、消瘦、颈粗、突眼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若处理得当,可以治愈。本病常见,多见于女性,病例中女男比例为4.4~8.2:1,随年龄增长,女性患病比例相对减少。小儿发病少见,发病最多的年龄在20~40岁,老年人患病不少见。确切的发病数字还不清楚。发病与地区、环境以及诊断标准等均有关系,有人报道某些欧洲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环境影响下,发病率明显升高,同样的地区在战后发病率明显减少。
分类 根据不同的病因,甲亢可分为许多种,最常见的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也称格雷夫斯氏病或巴塞多氏病,约占甲亢的60~70%以上。主要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使甲状腺产生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引起的;此外,还有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引起的甲亢,外用甲状腺制剂或碘制剂引起的甲亢,以及发生于甲状腺及子宫的恶性肿瘤引起的甲亢等。
发病机理 对于最常见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引起的甲亢,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体内由于有甲状腺刺激抗体(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TSI),它作用于甲状腺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从而使甲状腺对血液中碘的摄取明显增多,制造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增多了,甲状腺中甲状腺激素(T4及T3)的产生及向血液释放均增加,因而发病(见图)。
目前虽然对病因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根据多方面研究,从自身免疫方面,提出了几种可能的发病理论:①认为抗原特异的抑制性T淋巴细胞缺陷,使得B淋巴细胞产生甲状腺刺激抗体。②患者最可能是甲状腺细胞的人白细胞抗原-DR表型,因伴随有甲状腺、细菌或病毒抗原,从而造成T淋巴细胞增殖,使B细胞产生了甲状腺刺激抗体。③独特型-抗独特型的相互作用,可影响甲状腺刺激抗体与受体的结合。④某些肠道细菌具有高亲和力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除了自身免疫以外,精神因素、遗传、交感神经刺激等均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 甲亢是全身性疾病,全身各个系统均可有异常。以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为例,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概括起来有三方面:①代谢增加及交感神经高度兴奋的表现。病人常有多食、易饿、消瘦、无力、怕热、多汗、皮肤潮湿,也可有发热、腹泻、容易激动、好动、失眠、心跳增快,严重时心律不规则,心脏增大,甚至心功能衰竭。②甲状腺为程度不等的弥漫性对称肿大。肿大程度与病情不一定平行,由于腺体中血管扩张和血流加快,在肿大的甲状腺上可听到杂音,或可以摸到如猫喘一样的颤动。③眼部改变。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表现眼裂变大、眼睑后缩、眨眼减少,呈现凝视状态或惊吓表情。有的病人由于眼部肌肉受侵犯,眼球活动受*,产生视物成双的复视现象或眼结膜、角膜水肿,也可破溃。病人常有眼球突出。眼部病变严重的可有视神经乳头和(或)视网膜水肿、出血,视神经受到损害可引起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也有少数病人的表现与上述不完全相同。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只有少数症状或体征,或者只突出表现某一系统的症状,如消瘦明显或心律不规则;有些患者衰弱、乏力、倦怠、精神淡漠;有的表现精神失常;也可见到以肢体颤抖或以反复发生的肢体力弱或瘫痪前来就诊的。检查时有的患者并非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而是一侧或是一侧的一部分肿大。极少数病人可伴有小腿前的限局性粘液性水肿,表现于手脚末端的甲状腺肢病或男性乳房增生等。
甲亢时,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T4及T3),血中与甲状腺蛋白结合的总T4及T3和不结合的游离T4及游离T3均增高;甲状腺摄取放射性131碘的能力也增强;由于血中甲状腺激素增多,抑制了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促甲状腺激素减少,在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后促甲状腺激素也很少增加。对于临床表现不够典型的病人,实验检查是重要的,若血中结合甲状腺激素的蛋白正常,则对甲状腺激素结合没有异常影响,测血中总T4及总T3能够反映病情,直接测量游离 T4、游离T3固然好,但方法复杂。为了消除蛋白对测定的影响,测总T4、T3的同时,常同时测T3树脂摄取试验,用它与总T4、T3做数学相乘计算出游离指数,可较真实反映激素分泌情况。基础代谢率测定,所需设备简单、方便,若操作正确,对诊断、估计病情、观察疗效等均有帮助,但本法缺乏特异性。
诊断及鉴别诊断 绝大多数病人血中总T4、总T3、T3树脂摄取试验均升高,吸131碘率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减低,而且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缺乏反应。
服用含碘药物(如检查用的含碘的造影剂)以及结合蛋白不正常时(如妊娠及肝病),虽然无甲亢存在,血中总T4及T3可以升高,值得注意。
临床有不少情况,需要与甲亢鉴别:以神经症状为突出表现的神经衰弱,可有兴奋、易激动、失眠、心慌、乏力等,以多食、易饿、消瘦为主的糖尿病,以消瘦、腹泻为特征的胃肠疾病,仅以甲状腺肿大的单纯性甲状腺肿以及以突眼为主的内分泌突眼病等。除了极少数与本病难于区分,多数病人结合其临床表现及实验检查,全面分析,不难诊断。
甲状腺功能低下小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也称呆小病,可因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良或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酶的缺陷所造成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一种疾病,其病因是由于甲状腺不发育或发育不全,可能是母亲患某种甲状腺疾病,血流中产生的甲状腺抗体,这种自加抗体通过胎盘到胎儿体内,破坏胎儿全部或部分甲状腺组织,或者母孕期应用了抗甲状腺药物,抑制了甲状腺系统的合成,还有促甲状腺素的缺乏,常见于特发性垂体功能低下,或下丘脑,垂体发育缺陷,使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减少,还可能是甲状腺或靶器官应性低下,在新生儿期生理性黄疸时期延长,故而有生后即有腹胀便秘,睡眠多,对外界反应迟顿,喂养困难,哭声低,嘶哑,体温低,生后半年即可出现典型的症状,有特殊面容,头大颈短,皮肤干燥,面部有粘液水肿,眼睑水肿,眼距变宽,鼻梁扁平,舌大而厚,常伸出口外,腹胀,有脐疝,身材矮小,躯干四肢短,动作迟顿,智力低下,反应慢,食欲差,运动少,表情呆板。
若因碘缺乏而致的地方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明显,以智力低下,痉挛性瘫痪,聋哑为特征。
目前我国产科已做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的的筛查,发烧病例及时治疗,可不遗留后遗症,发现愈早治疗愈早效果愈好。
由于甲状腺激素产生不足所造成的状况.
婴儿和儿童甲状腺功能低下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与*不同.未治疗或未被确诊的婴儿甲状腺肿,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造成严重的后果,产生中度到重度的发育延迟,在儿童期可危及体格的生长.
新生儿或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大约1/4000活产婴儿.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甲状腺缺失(无甲状腺),需要终身治疗.症状和体征包括有发绀,持续高胆红素血症,喂养困难,哭声嘶哑,脐疝,呼吸困难,巨舌,囟门大以及骨骼发育迟缓.比较少见的,新生儿暂时的甲状腺功能低下.通过常规的新生儿滤纸筛查程序的检查,可以在通过临床症状确诊以前发现疾病.实验室检查包括测定血清甲状腺素(T4 )及甲状腺刺激激素(TSH).确诊后应立即用L-甲状腺素治疗并严密观察.适当的开始剂量是每天口服10~15μg/kg(这样能快速地达到正常的血清T4 浓度),随后在婴儿期调整药物剂量以维持血清T4 浓度在10~15μg/dl(129~193nmol/L)之间.1岁以后,常用剂量是每天4~6μg/kg,维持血清T4 和TSH滴定浓度在正常范围内.必须注意防止药物过量,以免产生医源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经过治疗,大多数婴儿的运动和智能发育正常.
青少年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获得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常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引起.某些症状和体征与*相同,包括体重增加,便秘,头发干枯,粗糙,皮肤黄,冷或有斑点粗糙.与儿童期甲状腺功能低下不同的症状有生长迟缓,骨骼发育延迟,并且常有青春期发育延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0 02:07
不是的,甲亢的病人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低的病人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