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报考厦门大学金融专业研究生,请问该做哪些准备 ?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5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0:39

我的考研春秋----厦大金融06年状元的只言片语

我记得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到:“人生的路很漫长,但关键的就那么几步”。四年之前,老天跟我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而这次历史没有重演。我先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我是02级海南大学金融系的应届生,参加了06年的金融联考,初试成绩是*82、英语86、数学148、金融联考120,总分436分,在厦大金融学方向我暂列第一,后经过复试仍列统考第一。在过个考研历程中我经受住了考验,这期间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再此我愿意用文字来记录那段难忘的日子,也希望能给所有立志考研的朋友们一点点启发。

一、前言

首先,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任何其他人的经验和方法都只是作为一个参考,不一定适合你自己。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摸索,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

其次,扪心自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很多人没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也就是没有找到在足够充分的理由来支持自己走完漫漫的考研之路,所以每年会有很多人中途放弃。对于我自己来讲,本人从大一时候起就立志要考研,那时侯想法很单纯,就是觉得自己能和别人一样就读于名校。这种名校情结,随着大学生活的一天天逝去,就越发强烈,这也许是理想的激励;到了大三下学期大家都很现实了,毕业后就业的压力时时*迫着我们这些莘莘学子们。由于理想的冲动和现实的压力,在人生又一个重要的路口,我想我没有理由说服自己不选择考研这条路。经济学假定每个人做出一项决策时都是理性的,我想在“要不要考”这个问题上,更是如此了。

再者,怎么选择报考的专业和学校?我想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学校,坚持先考虑专业,再选择学校。考金融的话,那要根据学校金融的实力和难考程度,得出一个性价比。这里的性价比高,说明的是实力强但相对来说不是很难考,比如说厦大金融跟上财和南开比起来,实力不在它们之下,但是相对要好考一点;再比如西南财大,金融实力很强,但每年的复试分数都很低。这两个学校的性价比都比较高。

二、我的考研春秋

1.前期准备:“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因为我从大一的时候就想好了要考研,于是在正式开始考研复习之前,我做了一些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说,大一时,努力把数学学好;大二时,喜欢上读人物传记,知道*是必考的,于是把《马克思传》、《*传》和《*传》认真地读了,这样到我后来复习*时就容易理解,比较轻松了;大三时,坚持每个星期买一份经济类的报纸看,先是看《21世纪经济报导》,后来是看了《经济观察报》,同时到定期到学院的资料室看《财经》杂志,这些都对我学习乃至以后复习专业课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期间我一直没有放松英语的学习,大二上学期就把六级过了,那时候经常看CHINA DIALY ,尽量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周末看看英文电影,一则是自己很喜欢看电影,二则可以训练听力和口语。

这样一个前期准备真的可以说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因为这全部都要*你的自制力,没有人强迫你。在别人玩的时候,你可能没有时间,但我觉得这是一个不断充电的过程。由于我自己的专业就是金融学,所以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我很注意把主干课程学好,培养自己的金融思维和基本素质。对于那些要跨专业考研的朋友来说,这样的前期准备就尤为重要了。

2.正式准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

我是从2005年3月,也就是大三下个学期真正开始准备的,也就是说我的正式准备时间也就是差不多10个月。这漫长的300多天的复习时间,就是对自己的真正的考验,它考验你的体力,锻炼你的意志,磨练你的心理。所以,当日复一日地对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书本时,我们只能对自己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下面我就对每门课程的复习作简单的介绍:

1)数学
对于大多数金融专业的人来说,数学是第一道槛,我在它上面花的时间最多。由于我们数学学的很少,基本上是要从头开始。于是我从课本开始,先是高等数学,再线性代数,最后概率论,这样下来就花了3个月的时间才把基本的东西看了。在这个过程中,经常是看了后面的就不记得前面的,于是就疯狂地做题,先是教材后面的习题,再就直接拿武忠祥编的拿本《历年真题研究》做了,因为我觉得考研的真题就是考基本的理论知识。我不光做数四,还做数三、数二,甚至部分数一的。人家都说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此话一点不假。

暑假的时候,我开始看陈文灯的复习指南。陈老爷子果然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特别是微积分部分的例题,真是出神入化,妙不可言。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把这本书研究了第一遍,这个时候就找到了点数学解题的感觉了。但对线性代数和概率论,还是不熟,于是我从接着看李永乐的那本复习全书后面的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部分。

到了11月份,我开始做模拟题,先是做陈文灯的《模拟考场15套》,试了几套题感觉难度比较大,最多只能得120分,而且经常是3个小时下来还做不完,这对我很打击,于是又开始做李永乐的《经典四百题》,但是我同样感觉不好。这个时候真的很郁闷,开始反思自己的复习方法是不是出了问题。通过和别人的交流,我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原来我虽然题做了不少,但很多时候是题目做了一半或者大半,就去看参*,如果思路对了就继续做下去,不对就马上按照正确的来,这样就养成了非常不好的习惯----答案依赖。但是真正到做模拟题的时候,由于约定的3个小时内没有答案可看,于是效果很差。发现这个致命问题之后,我就*着自己地解每一道题,不到万不得以绝不看答案。同时我还觉得自己一些基本的东西还没掌握,知识点的联系没缕清楚,于是又开始做真题,这次一套套的做,用的是李永乐的《历年真题解析》。

到了12月冲刺阶段,重新拿起陈文灯的《模拟考场15套》和李永乐的《经典四百题》做,这个时候就感觉好多了,这个时候还看了李永乐的《冲刺超越135》。到1月份的时候,我还做了几套龚冬保的模拟题,由于他的题难度接近于真题,每次都有140以上。最后一个星期的时候,我没有再做模拟题,但是数学仍然是每天做,就是把以前做过的题再看看,重点是解题的思路,对前面的填空和选择题我认真地再做了一遍,因为它们考的是基础。

在整个数学过程中,我坚持每天都做,这样就不会生疏了。重要的是养成细心地解题的习惯,不要出现低级的错误。我在1月15号上午考上数学的时候,整个感觉是解题的思路非常顺畅,同时我交卷时刚好把题全部做完。我觉得考数学不能盲目求快,重要的是保持准确率,只要思路清晰,时间是充分的。

我觉得数学考研没有很难的题,但是基础一定打扎实,就是要争取多做题,教材常翻翻,真题多研究几遍,基础好的多做陈文灯的复习指南,差些的就看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或者两本书结合来看。

2)*
虽然我高中是学理科的,但本人对这个东东还是有点感觉的,加上平时就喜欢读书看报,所以*我花的时间最少。从10月份开始看,先是把高教版所谓的“红宝书”认真看了两遍,然后就开始做些选择题,用的是任汝芬老爷子的序列二;到11月开始看他的序列三,一边总结归纳知识点,一边做选择题;到了12月份可以适当地做一些模拟题了,虽然我本人没有做过。但是现在就要看看分析题了,不是说背,而是熟悉一下这种分析题该怎么答。我把希望都压在任汝芬的序列四,最后四天就狂背一些大题。*的复习书最多也最杂,其实不用看那么多,看任汝芬的序列一到序列四就可以了。关键是要把逻辑脉络搞清楚(可以买本归纳知识点的小册子,我用的是导航的《考研*小灵通》),把教材多看几遍,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要迷信什么押题,不要想搞投机取巧,风险太大了。

由于*是第一场考试,每年它都不会很难,答题的时候尽量多答,时间是很充分的,可以写满答题纸,但最好不要提前交卷,那样没有多大的意义。

3)英语
对很多人来说,英语是很头疼的,因为投入巨大,收效却慢。但我想说的是,不管你多么的不喜欢英语,只要你立志考研,那么就必须静下心来塌实地把它学好。毫无疑问,对于应付英语考研来说“得阅读者,得天下”。但是要想让自己的阅读真正好起来,词汇和语法是最基本的。
考研大纲要求的词汇量是5300左右,可是我觉得英语要得高分要6000以上。记单词是很枯燥的,我的做法是先拿一本不是很厚的词汇书,第一次背要边读(哪怕是默念)边写,只记最基本的意思,不要求一次就能记住,只是要在脑海中留有印象。坚持每天背,每次的时间不要超过1个小时,经常往已经背过的翻,一个单词在你脑海中有10几次的记忆,你想记不住它都不行。在记忆单词的同时,阅读要跟上,这个时候主要是泛读,单词在眼前出现的次数越多,就记的越好,可以看CHINA DIALY,因为能学到很多新鲜的词汇,考研文章很多都是来自欧美报刊杂志,即时文。
因为我的英语基础还可以,所以就没有花时间专门搞语法。我从3月开始边记单词边抓阅读,一直到暑假之前都是练好英语的基本功,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地扩充词汇量和掌握一些专业词汇比如科技类、医学心理类、经济类等等,因为这些都是考研热点。
暑假两个月,我专门研究从19年到2005年的真题,这个是非常必要的,我感觉收获很大。9月开始做星火的《考研英语阅读240篇》,每天就是做一套,其文章很地道,而且难度和考研的难度差不多,可能略高。最重要的是文章后面会告诉读懂的技巧和方法,答案注释也很清楚。很多人用北大石春祯的那本阅读书,其难度太大了,要花很多时间来搞懂一篇文章,个人认为不是很可取。期间,我还把真题的阅读部分再拿来认真研读,几乎做到了看到一个句子,就大概知道了它是出自哪年的考题。
到了11月中旬我才开始做模拟题,先用的是毕金献的10套题,三天做一套。大家都说毕老的题难的*,做他的题就是找打击。事实的确如此,我开始做的几套题,阅读一般都要错8个以上,最多有50几分。但是居然知道他难,我就不是很在乎结果,反正我每一套题都严格在下午三个小时时来做(文有的时候不写),再用两天的时间认真地分析总结,做好笔记,这样在12月中旬我做到第七套的时候,我完型填空只错了3个,阅读只错了2个,这给了我莫大的信心,接着我把后面的也都做完了,明显感觉英语确实有了进步。之后,我找了朱泰琪的8套题来做,他是研究考研英语的专业户,题的难度接近于真题。我两天一套,基本上都有75分左右,还是认真研读做笔记,特别是完型填空出现的词组和辨析词汇,还有就是阅读中的词组也记下来。模拟题我就一直做到考试的前一个星期,这个时候就开始把以前做的笔记认真地看,顺便看看做过的模拟题。
作文,我是12月开始准备的,买了考试虫王若平编的那本好像是叫《考研必背作文30篇》。它实际是大小作文共60篇,我每天早上去背上一两篇,而且还附有CD可以随时听。到最后几天的时候,我开始总结出作文模版,也就是总结出比较好的5个词组和5个句型。考试的时候,全部套用,这省时间而且只要没有太大的语法错误,加上注意点句子衔接,这样的作文绝对可以拿高分。
还有就是很头疼的英译汉题,这个难度比较大,我当时的做法是把最近几年真题的翻译句子,用一张纸片,一面写英文,一面写中文,然后多读几遍,直到能很熟练地看中文写出英文,看英文写出中文。做模拟题,我也尽量这样去做,坚持下来,这个也就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当然在平时可以多英文杂志,如说《英语世界》、《英语沙龙》等,这些都有很好的中英文对照可读。
总之,只要把英语基本功练好,多研究真题(3遍以上是需要的),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模拟题做,但是个人觉得毕老的题最好是做上3套以上,这样你就知道英语的题难能难到什么程度,心里就有底了,真正考试的时候自己就不会乱了手脚。英语还是要多练,只有这样才能练出语感,考试的时候这种感觉是很奇妙的,是很管用的。
4)金融联考
应该说要考高分,专业课和数学一定要考好。金融联考的特点是知识面广点多,但理论深度不大。由于要看的书比较多,所以对于即使本身是学金融的,暑假开始准备也是必要的。如果是跨专业的,那就更要提前准备。我用的书如下:
『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高鸿业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 (微观经济学)尹伯成 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 (宏观经济学)尹伯成 复旦大学出版社
『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 钱荣堃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年11月出版---重点!
《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 姜波克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有点难!
《国际金融学》第二版 姜波克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重点!
《国际金融新编习题指南》姜波克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 胡庆康 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习题指南》胡庆康 复旦大学出版社
『投资学部分』:
《金融市场学》第二版 张亦春 郑振龙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重点!
《投资学》刘红忠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从8月份开始,我正式系统地看专业课。我买了中国石化出版社的那本《金融联考大纲详解》,参照这些书本来看这本辅导书,看西经要多做题,金融市场学后面的习题每个题都要会做,因为越来越强调微观金融了。
关于金融联考,建议常到金融联考网看看,我从它上面收获了很多东西。具体怎么复习的,和它推荐的方法差不多,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想说的是,金融联考确实值得一考,特别是对于学金融的我们来说。因为即使没考上,相比很多学校招金融研究生只考西方经济学,我们也是非常系统地学习了金融的基本理论,这不论是对找工作还是做毕业论文,都是很有帮助的,这是我们班参加联考人的共同感受。
也许,四年学的东西还没有这半年学到的多。另外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安排好时间,我就是吃了这个亏,简述题发挥的太多了,到后面论述题没时间写了。所以尽管前三门考完后感觉还可以,但是最后一门就考的很郁闷,当时还以为没戏了。
总之,整个考研阶段是不轻松的,竞争是很激烈的。我记得网上一个研友说过这么一句话:“考研,就象是在一个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你有没有把衣服洗干净,你要做的就是不停的搓”。真的很有道理,是否一定能考上,大家都不知道,我们要做的和能做的就是一直准备,因为“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这也怪不得有人说,考完研下来大家都成半个哲学家了,因为每个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我的感受是要找几个朋友一起考,不要单干,同时复习的和休息的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有一个好的氛围,学习起来效率好高的多。时间是保证,效率是关键。考研要前紧后松,千万不要搞前松后紧!!
四、复试过后:“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考试过后,就不要去想它了。我每考完一门,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撤离考场,我不会与任何人谈论考试的事情,因为我觉得那有害无益,而只是好好的准备下一门考试。
等成绩的日子是很不好受的,简直是一种煎熬,特别是感觉不好的时候。在厦大成绩出来之前,我的很多高中同学告诉我他们的分数,大家分很高(考哈工大的是405,上财的是393),那时候真的感觉压力很大。当我3月3日10点26分查到自己的成绩时,我简直不敢相信,反复地查了很多遍,确信是真的后,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但是心里却出奇地平静。之后,就忙着准备复试了。
3月26日到了厦门,感受到这个城市别样的魅力。我也终于来到多少次梦到的厦大,与她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感觉是很好的,正所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但我们的复试结果是姗姗来迟的,4月1号结束,直到4月17号才“千呼万唤始出来”。总的来讲,复试要轻松的多,其实也是理应如此。因为大家都经过大半年的苦战,这个时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但是考研又是那么的残酷,不到最后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必须好好的准备。

总之,考研就是考验,心态最重要,而积极的心态来自坚定的信念。复习过程中,尽量不要让别的事情打扰,不要分心,“心沉下去,分浮上来”,如此便能“待到山花浪漫时,君在丛中笑”!!
相关的问题
1.要不要参加辅导班?我个人除了那次去听了导航的徐之明作的形势与*的免费讲座,就没有上过其他什么班了。我觉得上辅导班一定要想清楚了,不能只是花钱凑个热闹,买个心理安慰。这样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上了辅导班,而把书本丢掉,并不一定意味着你能考的好,很多人都吃了这个亏。我是认为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复习,上辅导班反而打乱了计划。
2.要不要提前找导师?我认为如果能比较容易地联系上导师,那当然很好,但要清楚地是考研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不能为找导师而本末倒置。复试时候能见见导师,在面试的时候可能会有点优势,一般来说,名校是比较公平的,所以我认为实在没法找到导师,关系也不大。另外,我认为能找到同学反而更实用,特别是本专业在读研究生,他们能告诉你很多信息,而且能在你复试的时候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住的问题。所以,在报考学校的时候,最好选择有相识的同学在的学校,这样会有很多方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0:39

我的考研春秋----厦大金融06年状元的只言片语

我记得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到:“人生的路很漫长,但关键的就那么几步”。四年之前,老天跟我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而这次历史没有重演。我先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我是02级海南大学金融系的应届生,参加了06年的金融联考,初试成绩是*82、英语86、数学148、金融联考120,总分436分,在厦大金融学方向我暂列第一,后经过复试仍列统考第一。在过个考研历程中我经受住了考验,这期间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再此我愿意用文字来记录那段难忘的日子,也希望能给所有立志考研的朋友们一点点启发。

一、前言

首先,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任何其他人的经验和方法都只是作为一个参考,不一定适合你自己。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摸索,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

其次,扪心自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很多人没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也就是没有找到在足够充分的理由来支持自己走完漫漫的考研之路,所以每年会有很多人中途放弃。对于我自己来讲,本人从大一时候起就立志要考研,那时侯想法很单纯,就是觉得自己能和别人一样就读于名校。这种名校情结,随着大学生活的一天天逝去,就越发强烈,这也许是理想的激励;到了大三下学期大家都很现实了,毕业后就业的压力时时*迫着我们这些莘莘学子们。由于理想的冲动和现实的压力,在人生又一个重要的路口,我想我没有理由说服自己不选择考研这条路。经济学假定每个人做出一项决策时都是理性的,我想在“要不要考”这个问题上,更是如此了。

再者,怎么选择报考的专业和学校?我想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学校,坚持先考虑专业,再选择学校。考金融的话,那要根据学校金融的实力和难考程度,得出一个性价比。这里的性价比高,说明的是实力强但相对来说不是很难考,比如说厦大金融跟上财和南开比起来,实力不在它们之下,但是相对要好考一点;再比如西南财大,金融实力很强,但每年的复试分数都很低。这两个学校的性价比都比较高。

二、我的考研春秋

1.前期准备:“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因为我从大一的时候就想好了要考研,于是在正式开始考研复习之前,我做了一些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说,大一时,努力把数学学好;大二时,喜欢上读人物传记,知道*是必考的,于是把《马克思传》、《*传》和《*传》认真地读了,这样到我后来复习*时就容易理解,比较轻松了;大三时,坚持每个星期买一份经济类的报纸看,先是看《21世纪经济报导》,后来是看了《经济观察报》,同时到定期到学院的资料室看《财经》杂志,这些都对我学习乃至以后复习专业课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期间我一直没有放松英语的学习,大二上学期就把六级过了,那时候经常看CHINA DIALY ,尽量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周末看看英文电影,一则是自己很喜欢看电影,二则可以训练听力和口语。

这样一个前期准备真的可以说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因为这全部都要*你的自制力,没有人强迫你。在别人玩的时候,你可能没有时间,但我觉得这是一个不断充电的过程。由于我自己的专业就是金融学,所以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我很注意把主干课程学好,培养自己的金融思维和基本素质。对于那些要跨专业考研的朋友来说,这样的前期准备就尤为重要了。

2.正式准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

我是从2005年3月,也就是大三下个学期真正开始准备的,也就是说我的正式准备时间也就是差不多10个月。这漫长的300多天的复习时间,就是对自己的真正的考验,它考验你的体力,锻炼你的意志,磨练你的心理。所以,当日复一日地对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书本时,我们只能对自己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下面我就对每门课程的复习作简单的介绍:

1)数学
对于大多数金融专业的人来说,数学是第一道槛,我在它上面花的时间最多。由于我们数学学的很少,基本上是要从头开始。于是我从课本开始,先是高等数学,再线性代数,最后概率论,这样下来就花了3个月的时间才把基本的东西看了。在这个过程中,经常是看了后面的就不记得前面的,于是就疯狂地做题,先是教材后面的习题,再就直接拿武忠祥编的拿本《历年真题研究》做了,因为我觉得考研的真题就是考基本的理论知识。我不光做数四,还做数三、数二,甚至部分数一的。人家都说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此话一点不假。

暑假的时候,我开始看陈文灯的复习指南。陈老爷子果然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特别是微积分部分的例题,真是出神入化,妙不可言。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把这本书研究了第一遍,这个时候就找到了点数学解题的感觉了。但对线性代数和概率论,还是不熟,于是我从接着看李永乐的那本复习全书后面的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部分。

到了11月份,我开始做模拟题,先是做陈文灯的《模拟考场15套》,试了几套题感觉难度比较大,最多只能得120分,而且经常是3个小时下来还做不完,这对我很打击,于是又开始做李永乐的《经典四百题》,但是我同样感觉不好。这个时候真的很郁闷,开始反思自己的复习方法是不是出了问题。通过和别人的交流,我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原来我虽然题做了不少,但很多时候是题目做了一半或者大半,就去看参*,如果思路对了就继续做下去,不对就马上按照正确的来,这样就养成了非常不好的习惯----答案依赖。但是真正到做模拟题的时候,由于约定的3个小时内没有答案可看,于是效果很差。发现这个致命问题之后,我就*着自己地解每一道题,不到万不得以绝不看答案。同时我还觉得自己一些基本的东西还没掌握,知识点的联系没缕清楚,于是又开始做真题,这次一套套的做,用的是李永乐的《历年真题解析》。

到了12月冲刺阶段,重新拿起陈文灯的《模拟考场15套》和李永乐的《经典四百题》做,这个时候就感觉好多了,这个时候还看了李永乐的《冲刺超越135》。到1月份的时候,我还做了几套龚冬保的模拟题,由于他的题难度接近于真题,每次都有140以上。最后一个星期的时候,我没有再做模拟题,但是数学仍然是每天做,就是把以前做过的题再看看,重点是解题的思路,对前面的填空和选择题我认真地再做了一遍,因为它们考的是基础。

在整个数学过程中,我坚持每天都做,这样就不会生疏了。重要的是养成细心地解题的习惯,不要出现低级的错误。我在1月15号上午考上数学的时候,整个感觉是解题的思路非常顺畅,同时我交卷时刚好把题全部做完。我觉得考数学不能盲目求快,重要的是保持准确率,只要思路清晰,时间是充分的。

我觉得数学考研没有很难的题,但是基础一定打扎实,就是要争取多做题,教材常翻翻,真题多研究几遍,基础好的多做陈文灯的复习指南,差些的就看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或者两本书结合来看。

2)*
虽然我高中是学理科的,但本人对这个东东还是有点感觉的,加上平时就喜欢读书看报,所以*我花的时间最少。从10月份开始看,先是把高教版所谓的“红宝书”认真看了两遍,然后就开始做些选择题,用的是任汝芬老爷子的序列二;到11月开始看他的序列三,一边总结归纳知识点,一边做选择题;到了12月份可以适当地做一些模拟题了,虽然我本人没有做过。但是现在就要看看分析题了,不是说背,而是熟悉一下这种分析题该怎么答。我把希望都压在任汝芬的序列四,最后四天就狂背一些大题。*的复习书最多也最杂,其实不用看那么多,看任汝芬的序列一到序列四就可以了。关键是要把逻辑脉络搞清楚(可以买本归纳知识点的小册子,我用的是导航的《考研*小灵通》),把教材多看几遍,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要迷信什么押题,不要想搞投机取巧,风险太大了。

由于*是第一场考试,每年它都不会很难,答题的时候尽量多答,时间是很充分的,可以写满答题纸,但最好不要提前交卷,那样没有多大的意义。

3)英语
对很多人来说,英语是很头疼的,因为投入巨大,收效却慢。但我想说的是,不管你多么的不喜欢英语,只要你立志考研,那么就必须静下心来塌实地把它学好。毫无疑问,对于应付英语考研来说“得阅读者,得天下”。但是要想让自己的阅读真正好起来,词汇和语法是最基本的。
考研大纲要求的词汇量是5300左右,可是我觉得英语要得高分要6000以上。记单词是很枯燥的,我的做法是先拿一本不是很厚的词汇书,第一次背要边读(哪怕是默念)边写,只记最基本的意思,不要求一次就能记住,只是要在脑海中留有印象。坚持每天背,每次的时间不要超过1个小时,经常往已经背过的翻,一个单词在你脑海中有10几次的记忆,你想记不住它都不行。在记忆单词的同时,阅读要跟上,这个时候主要是泛读,单词在眼前出现的次数越多,就记的越好,可以看CHINA DIALY,因为能学到很多新鲜的词汇,考研文章很多都是来自欧美报刊杂志,即时文。
因为我的英语基础还可以,所以就没有花时间专门搞语法。我从3月开始边记单词边抓阅读,一直到暑假之前都是练好英语的基本功,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地扩充词汇量和掌握一些专业词汇比如科技类、医学心理类、经济类等等,因为这些都是考研热点。
暑假两个月,我专门研究从19年到2005年的真题,这个是非常必要的,我感觉收获很大。9月开始做星火的《考研英语阅读240篇》,每天就是做一套,其文章很地道,而且难度和考研的难度差不多,可能略高。最重要的是文章后面会告诉读懂的技巧和方法,答案注释也很清楚。很多人用北大石春祯的那本阅读书,其难度太大了,要花很多时间来搞懂一篇文章,个人认为不是很可取。期间,我还把真题的阅读部分再拿来认真研读,几乎做到了看到一个句子,就大概知道了它是出自哪年的考题。
到了11月中旬我才开始做模拟题,先用的是毕金献的10套题,三天做一套。大家都说毕老的题难的*,做他的题就是找打击。事实的确如此,我开始做的几套题,阅读一般都要错8个以上,最多有50几分。但是居然知道他难,我就不是很在乎结果,反正我每一套题都严格在下午三个小时时来做(文有的时候不写),再用两天的时间认真地分析总结,做好笔记,这样在12月中旬我做到第七套的时候,我完型填空只错了3个,阅读只错了2个,这给了我莫大的信心,接着我把后面的也都做完了,明显感觉英语确实有了进步。之后,我找了朱泰琪的8套题来做,他是研究考研英语的专业户,题的难度接近于真题。我两天一套,基本上都有75分左右,还是认真研读做笔记,特别是完型填空出现的词组和辨析词汇,还有就是阅读中的词组也记下来。模拟题我就一直做到考试的前一个星期,这个时候就开始把以前做的笔记认真地看,顺便看看做过的模拟题。
作文,我是12月开始准备的,买了考试虫王若平编的那本好像是叫《考研必背作文30篇》。它实际是大小作文共60篇,我每天早上去背上一两篇,而且还附有CD可以随时听。到最后几天的时候,我开始总结出作文模版,也就是总结出比较好的5个词组和5个句型。考试的时候,全部套用,这省时间而且只要没有太大的语法错误,加上注意点句子衔接,这样的作文绝对可以拿高分。
还有就是很头疼的英译汉题,这个难度比较大,我当时的做法是把最近几年真题的翻译句子,用一张纸片,一面写英文,一面写中文,然后多读几遍,直到能很熟练地看中文写出英文,看英文写出中文。做模拟题,我也尽量这样去做,坚持下来,这个也就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当然在平时可以多英文杂志,如说《英语世界》、《英语沙龙》等,这些都有很好的中英文对照可读。
总之,只要把英语基本功练好,多研究真题(3遍以上是需要的),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模拟题做,但是个人觉得毕老的题最好是做上3套以上,这样你就知道英语的题难能难到什么程度,心里就有底了,真正考试的时候自己就不会乱了手脚。英语还是要多练,只有这样才能练出语感,考试的时候这种感觉是很奇妙的,是很管用的。
4)金融联考
应该说要考高分,专业课和数学一定要考好。金融联考的特点是知识面广点多,但理论深度不大。由于要看的书比较多,所以对于即使本身是学金融的,暑假开始准备也是必要的。如果是跨专业的,那就更要提前准备。我用的书如下:
『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高鸿业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 (微观经济学)尹伯成 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 (宏观经济学)尹伯成 复旦大学出版社
『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 钱荣堃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年11月出版---重点!
《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 姜波克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有点难!
《国际金融学》第二版 姜波克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重点!
《国际金融新编习题指南》姜波克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 胡庆康 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习题指南》胡庆康 复旦大学出版社
『投资学部分』:
《金融市场学》第二版 张亦春 郑振龙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重点!
《投资学》刘红忠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从8月份开始,我正式系统地看专业课。我买了中国石化出版社的那本《金融联考大纲详解》,参照这些书本来看这本辅导书,看西经要多做题,金融市场学后面的习题每个题都要会做,因为越来越强调微观金融了。
关于金融联考,建议常到金融联考网看看,我从它上面收获了很多东西。具体怎么复习的,和它推荐的方法差不多,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想说的是,金融联考确实值得一考,特别是对于学金融的我们来说。因为即使没考上,相比很多学校招金融研究生只考西方经济学,我们也是非常系统地学习了金融的基本理论,这不论是对找工作还是做毕业论文,都是很有帮助的,这是我们班参加联考人的共同感受。
也许,四年学的东西还没有这半年学到的多。另外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安排好时间,我就是吃了这个亏,简述题发挥的太多了,到后面论述题没时间写了。所以尽管前三门考完后感觉还可以,但是最后一门就考的很郁闷,当时还以为没戏了。
总之,整个考研阶段是不轻松的,竞争是很激烈的。我记得网上一个研友说过这么一句话:“考研,就象是在一个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你有没有把衣服洗干净,你要做的就是不停的搓”。真的很有道理,是否一定能考上,大家都不知道,我们要做的和能做的就是一直准备,因为“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这也怪不得有人说,考完研下来大家都成半个哲学家了,因为每个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我的感受是要找几个朋友一起考,不要单干,同时复习的和休息的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有一个好的氛围,学习起来效率好高的多。时间是保证,效率是关键。考研要前紧后松,千万不要搞前松后紧!!
四、复试过后:“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考试过后,就不要去想它了。我每考完一门,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撤离考场,我不会与任何人谈论考试的事情,因为我觉得那有害无益,而只是好好的准备下一门考试。
等成绩的日子是很不好受的,简直是一种煎熬,特别是感觉不好的时候。在厦大成绩出来之前,我的很多高中同学告诉我他们的分数,大家分很高(考哈工大的是405,上财的是393),那时候真的感觉压力很大。当我3月3日10点26分查到自己的成绩时,我简直不敢相信,反复地查了很多遍,确信是真的后,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但是心里却出奇地平静。之后,就忙着准备复试了。
3月26日到了厦门,感受到这个城市别样的魅力。我也终于来到多少次梦到的厦大,与她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感觉是很好的,正所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但我们的复试结果是姗姗来迟的,4月1号结束,直到4月17号才“千呼万唤始出来”。总的来讲,复试要轻松的多,其实也是理应如此。因为大家都经过大半年的苦战,这个时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但是考研又是那么的残酷,不到最后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必须好好的准备。

总之,考研就是考验,心态最重要,而积极的心态来自坚定的信念。复习过程中,尽量不要让别的事情打扰,不要分心,“心沉下去,分浮上来”,如此便能“待到山花浪漫时,君在丛中笑”!!
相关的问题
1.要不要参加辅导班?我个人除了那次去听了导航的徐之明作的形势与*的免费讲座,就没有上过其他什么班了。我觉得上辅导班一定要想清楚了,不能只是花钱凑个热闹,买个心理安慰。这样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上了辅导班,而把书本丢掉,并不一定意味着你能考的好,很多人都吃了这个亏。我是认为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复习,上辅导班反而打乱了计划。
2.要不要提前找导师?我认为如果能比较容易地联系上导师,那当然很好,但要清楚地是考研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不能为找导师而本末倒置。复试时候能见见导师,在面试的时候可能会有点优势,一般来说,名校是比较公平的,所以我认为实在没法找到导师,关系也不大。另外,我认为能找到同学反而更实用,特别是本专业在读研究生,他们能告诉你很多信息,而且能在你复试的时候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住的问题。所以,在报考学校的时候,最好选择有相识的同学在的学校,这样会有很多方便。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