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0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8:52
1.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
发鸠之山:位今山西长子县西。
柘:落叶灌木。
文首:头上有花纹。文,通「纹」。
喙:鸟嘴。
赤足:红色的脚。
其鸣自詨:指它发出「精卫」之鸣叫声而得名。詨,呼叫。
少女:么女,最小的女儿。
游於东海:在东海里游水、戏水。
衔:用嘴巴含著。
堙:填塞。
发鸠山上有许多柘木。那里有一种鸟,其形状如乌鸦,头有花纹、白嘴、红脚,名叫精卫。它本炎帝之么女,名叫女娃。有一日她到东海游水,淹死再也没回来,变作了精卫鸟。它长年累月地以嘴含著西山的树枝、石头丢入海里,想将东海给填平。
2.
原文: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没见过全文,给你找了两份,不知道有没有你想要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8:53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被海水淹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8:53
精卫填海是《山海经》记叙的一则故事,说的是中国上古时期一种叫精卫的鸟努力填平大海。根据《山海经》记述这种叫精卫的鸟,原来是炎帝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她去东海玩,可是突然风暴袭来,她死了。女娃变成了鸟,名字就叫作“精卫鸟”。精卫鸟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晋代诗人陶渊明写诗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8:54
原文
《山海经·五藏山经·北山经》记载:“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饺。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
译文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379971.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8:54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8:52
1.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
发鸠之山:位今山西长子县西。
柘:落叶灌木。
文首:头上有花纹。文,通「纹」。
喙:鸟嘴。
赤足:红色的脚。
其鸣自詨:指它发出「精卫」之鸣叫声而得名。詨,呼叫。
少女:么女,最小的女儿。
游於东海:在东海里游水、戏水。
衔:用嘴巴含著。
堙:填塞。
发鸠山上有许多柘木。那里有一种鸟,其形状如乌鸦,头有花纹、白嘴、红脚,名叫精卫。它本炎帝之么女,名叫女娃。有一日她到东海游水,淹死再也没回来,变作了精卫鸟。它长年累月地以嘴含著西山的树枝、石头丢入海里,想将东海给填平。
2.
原文: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没见过全文,给你找了两份,不知道有没有你想要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8:53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被海水淹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8:53
精卫填海是《山海经》记叙的一则故事,说的是中国上古时期一种叫精卫的鸟努力填平大海。根据《山海经》记述这种叫精卫的鸟,原来是炎帝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她去东海玩,可是突然风暴袭来,她死了。女娃变成了鸟,名字就叫作“精卫鸟”。精卫鸟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晋代诗人陶渊明写诗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8:54
原文
《山海经·五藏山经·北山经》记载:“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饺。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
译文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379971.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8:54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8:52
1.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
发鸠之山:位今山西长子县西。
柘:落叶灌木。
文首:头上有花纹。文,通「纹」。
喙:鸟嘴。
赤足:红色的脚。
其鸣自詨:指它发出「精卫」之鸣叫声而得名。詨,呼叫。
少女:么女,最小的女儿。
游於东海:在东海里游水、戏水。
衔:用嘴巴含著。
堙:填塞。
发鸠山上有许多柘木。那里有一种鸟,其形状如乌鸦,头有花纹、白嘴、红脚,名叫精卫。它本炎帝之么女,名叫女娃。有一日她到东海游水,淹死再也没回来,变作了精卫鸟。它长年累月地以嘴含著西山的树枝、石头丢入海里,想将东海给填平。
2.
原文: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没见过全文,给你找了两份,不知道有没有你想要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8:53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被海水淹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8:53
精卫填海是《山海经》记叙的一则故事,说的是中国上古时期一种叫精卫的鸟努力填平大海。根据《山海经》记述这种叫精卫的鸟,原来是炎帝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她去东海玩,可是突然风暴袭来,她死了。女娃变成了鸟,名字就叫作“精卫鸟”。精卫鸟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晋代诗人陶渊明写诗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8:54
原文
《山海经·五藏山经·北山经》记载:“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饺。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
译文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379971.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8:54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8:52
1.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
发鸠之山:位今山西长子县西。
柘:落叶灌木。
文首:头上有花纹。文,通「纹」。
喙:鸟嘴。
赤足:红色的脚。
其鸣自詨:指它发出「精卫」之鸣叫声而得名。詨,呼叫。
少女:么女,最小的女儿。
游於东海:在东海里游水、戏水。
衔:用嘴巴含著。
堙:填塞。
发鸠山上有许多柘木。那里有一种鸟,其形状如乌鸦,头有花纹、白嘴、红脚,名叫精卫。它本炎帝之么女,名叫女娃。有一日她到东海游水,淹死再也没回来,变作了精卫鸟。它长年累月地以嘴含著西山的树枝、石头丢入海里,想将东海给填平。
2.
原文: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没见过全文,给你找了两份,不知道有没有你想要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8:53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被海水淹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8:53
精卫填海是《山海经》记叙的一则故事,说的是中国上古时期一种叫精卫的鸟努力填平大海。根据《山海经》记述这种叫精卫的鸟,原来是炎帝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她去东海玩,可是突然风暴袭来,她死了。女娃变成了鸟,名字就叫作“精卫鸟”。精卫鸟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晋代诗人陶渊明写诗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8:54
原文
《山海经·五藏山经·北山经》记载:“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饺。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
译文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379971.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8:55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