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0 18:20
“闲谈体”散文(familiar style的意译)体式是林语堂所创造(或倡导)的,化严肃为轻松,恰如密友攀谈。他在《论小品文笔调》中说,“盖此种文字,认读者为‘亲熟的’故交,作文时略如良朋话旧,私房娓语”,故又称“娓语体”、其长处是在“笔墨上极轻松、真情易于流露”,取的是“闲适笔调”。"幽默""闲适"的散文体式小品文,取材广泛,形式上各体并用,不为格套所拘,寓庄于谐,化严肃为轻松。通过林氏倡导,闲话风散文的文体地位.提高了闲话风散文的文体地位。内容上“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形式上尺牍、日记、随笔、议论,不拘一格。
张中行:“总之,常常是以为蓬山还在眼前,它却已经远了。这或者也是定命,花开花落的定命。定命不可抗,但任其逝去如斯也未免可惜,所以还要尽人力,求虽远而换个方式移近。这是指心造的只可自怡悦的诗境,举例说,可以有两种:一是追想蓬山之近,曰‘解释春风无限恨’;另一是遥望蓬山之远,曰‘此恨绵绵无绝期’。虽然都不免于‘恨’,总的精神却是珍重。珍重来于‘有’,也能产生‘有’。这是*呢,还是自欺呢?可以不管。重要的是,既然有生,有时就不能不想想一生。而说起一生,日日,月月,年年,身家禄位,柴米油盐,也许不异于在沙漠中跋涉呢?但这些也是‘逝者如斯夫’,到朱颜变为白发,回首当年,失多于得,悲多于喜,很可能,只有蓬山,近也罢,远也罢,如果曾经闪现,是最值得怀念的吧?如果竟是这样,那就怀念,连远近也不必问了。”这是一种“娓语体”。
当代作家金马,他在《娓语体小品四则•心同野鹤》中写道:
“心灵的放牧,不是一般心绪的松弛。心绪的松弛,求的是心绪的内在的平和,心灵的放牧,是要把灵魂赶出精神的、肉体的躯壳,让它尽情地野一野,尽性地游一游,让它远离世俗的网罩,红尘的烦恼,在自然的甘霖里洗一洗,在清净地绿色中泡一泡,还它以野性的美与自在的貌。所谓“心同野鹤与尘远”,状写的正是这种诗意。”
作者洞察心灵的视野,把空灵的东西写得情味盎然,应该说,这是他自己的感受,他自己的体验,她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没有自己的感受,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是写不出来的。
——
如要更加明确,建议去看林语堂的文,不然光看概念是体味不出这个文体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