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的历史你知道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3:54

我来回答

6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29 17:04

彰德府城隍庙、文峰塔、高阁寺、昼锦堂、安阳市城乡规划展示馆等。

1、彰德府城隍庙:为安阳市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保存较为完好的宗教建筑与礼制建筑群。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文峰塔:安阳市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建于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元、明、清均经重修,19年安阳市进行了较大的重整。文峰塔久负盛名,古代被称为“南北丛林之冠”,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高阁寺:安阳高阁寺,原名大士阁,位于安阳老城内马号街原高阁寺小学(现为文源高中)后院内。因建在砖砌的高台基上,所以又叫高阁寺,是明赵王府旌教祠中最后一座殿。

4、昼锦堂:位于安阳市文峰区境内,现为安阳市第五中学地。昼锦堂为北宋名相韩琦修建,作为他的修身养性之地。昼锦堂是当时全国四大园林之一。

5、安阳市城乡规划展示馆:位于安阳市文峰区朝霞路6号,布展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要职能是负责安阳市总体规划展示、专项规划展示及所辖市、县(区)的规划成果展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14:12

河南安阳文峰塔

文峰塔是一座非常独特的塔,位于安阳市古城内西北隅,建于后周文顺二年(952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因塔建于天宁寺内,故原名天宁寺塔。172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彰德知府黄邦宁主持重新修建天宁寺和塔。他认为塔与南边的孔庙(在今安阳市西大街小学校内)相呼应,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门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于是此塔又得名“文峰塔”,一直沿用到今天。
  
八龙冢位于许昌城北2公里陈庄村西,为东汉末期朗陵侯相荀淑墓冢。荀淑八子(俭、绲、靖、焘、汪、爽、肃、 )均为东汉末年和曹魏时期的名士,人称八龙。如荀爽,十二岁通晓《春秋》,自布衣始,九十五天官至“三公”。荀淑侄子荀昙的孙子荀攸是曹操的谋士,曹操称赞他“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荀 是荀淑的孙子,济南相荀绲之子,曹操的重要谋士,官至尚书令。传说荀淑死后,八子在冢顶各植柏一株,故称八柏冢,冢西北有散冢八个为八子葬处,时旷年久,八冢已为平地。八龙冢呈圆形,高约5米,周长约100米。

那么文峰塔到底独特在何处呢?大多数的塔都是由下而上的逐渐缩小,而文峰塔之独特,在于其一反常规,塔身上大而下小,呈伞状,为国内外所罕见。塔高38.65米,塔基周长40米,壁厚2.5米。塔身有五层重据,从下往上逐级增大。每层檐角均悬有铜钟,微风徐来,叮当之声悦耳动听,给人以高远静穆之感。文峰塔的构造为平面八角形,砖木结构,琉璃瓦顶,塔的八面壁上分别饰有直棂窗、圆券门和佛教故事砖雕,刻工细致,形象*真,造型动人。

  最下面的是塔基,塔基上是一个圆形莲花座,莲瓣共七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把塔装饰得更为美丽。

  圆形莲花座上就是塔身了,塔的最下层塔身较高,四周正面各有一门,其中正南面为真门,其他为假门。券门首额,有砖雕二龙戏珠图像。八角均有巨龙环绕的盘龙柱,上加铁链枷,锁,非常壮观。我们再来看一下八根龙柱之间的八幅砖浮雕佛教故事图像。

  西南角的这幅是释迦佛说法像。
  西面的这幅就是悉达多太子,即释迦佛诞生的图像。
  西北角这幅雪册苦行修定像。
  北面为观音菩萨与善财龙女像。
  东北角是佛为天人说法像。
  东面一幅为释迦佛涅架像。
  东南角是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闻法像。

  可以看到图里的人物已经明显中国化了,人物的线描画法也完全是中原式的,说明释迎牟尼这位西方的圣人那个时期已经在中国深入人心。而且,这些浮雕造型生动,神情*真,姿态自然,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从这些图像可以看出当时的浮雕工艺已经非常精湛,也可以感觉到那个时期佛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人们向往美好、和平的心情。

  进入塔门,沿72级台阶盘旋上到塔顶。由于楼梯向上越来越陡,现在来到塔顶平台,可以看到塔顶正中耸立着的是一座高达10米的宝瓶状塔刹,与北京北海的白塔塔刹极为相似。塔顶四周为l米多高的女儿墙,平台可容纳200余人。从塔顶向四周看,可以看到古城安阳的全貌。明朝时期我们这里被称为彰德府城,周长9里l13步,大小街道90多条,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有9府18巷72胡同之说。现在,文峰塔所在的行政区叫做文峰区。

  为了改造旧城区,安阳市*实施了五路一桥工程,对路面进行了美化、亮化,文峰塔周围的这条环形道路--文峰大道,就是其中的一条,它是为了保护文峰塔,维持安阳古城原貌而专门设计的。这条路周围的新建筑群,包括路灯也都是仿古代的,为古城又添了一道舰丽的风景。

  1997年,中国佛教协会*,著名诗人赵朴初先生游览文峰塔后挥毫赋诗:"层伞高擎窣堵波,沤河塔影胜洹河。更惊雕像多殊妙,不负平生一瞬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15:30

扬州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扬州城南古运河东岸宝塔旁文峰寺内。建于明朝万历10年,相传是为镇住扬州之文风,使学子在科举场上出头而得名。

文峰寺位於扬州南郊古运河畔,始建於明朝万历十年(1582),由僧人镇存募化,知府虞德晔建浮屠,邵御史题名“文峰塔”,寺亦名“文峰寺”。兵部尚书王世贞作记。清康熙七年(1668)夏六月地震,塔尖坠地,第二年天都闵象南捐资修葺。咸丰三年寺毁于兵火,由万寿寺住持寂山等募资复建。文峰塔七层八面,砖木结构,如孤峰耸诱,矗入云霄,足可镇江淮之水,收吴楚之胜。唐鉴真大和尚第二,四,六次东渡,均由次入长江。清康熙、乾隆几次南巡,都曾由此经过。历史渊源,虽动难不断,然古塔尚存。弯弯河运流水,悠悠行舟竞发,巍巍宝塔倒影,幽幽静谧寺宇。古往今来,文峰寺成为扬州塔、寺、园合一的特色景点。

时值开辟古运河游览线之际,市*高明之策,将文峰寺归还佛教并开始修缮,使沉睡多年的古寺重辉,再现运河胜景,占地40多亩。然而,整个寺院修建工程浩大,除将修葺文峰塔外,还将复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寮房等,耗资之巨大,需几度春秋,乃吾等僧人深感任重道远,力薄难支。
修缮塔庙,十方共享,一份奉献,万事庇荫,佛祖云:“贤人喜布施,天人暗赞扬。舍一得万报,后福不可量。”欣逢盛事,国富民强,群擎易举,众志成诚。祈求海内外高僧大德,四众弟子,善男信女,社会各界,发慈悲心,偿菩萨愿,慷慨乐助,广种福田,共襄义举,同结胜缘。凡见闻喜者,应得菩萨之报,则芳名与莲台齐寿,惠泽与日月同辉。是亦自度度人,自利利他之道也,功德无量矣!凡捐资人民币伍佰以上者,勒碑刻名以颂功德。 文峰塔系砖木结构,七层八面,塔基为石彻须弥庭,塔身砖建,每层有木构塔檐和平座栏杆,塔平面内方外八角,开四门,内壁上下交错,重叠成八角形,到第一层,内外壁统一为八角形,底层塔檐伸展尤宽,塔底层柱上有精美的雕刻,与典丽的彩绘,塔刹又短又细。塔内尚存长形石碑一块,刻有“文峰禅寺”四个大字及九行小字。

登上塔顶眺望,可尽览古运河及扬州市区风光,文峰塔是水陆交通进出扬州的标志。
 “宝塔有湾湾有塔,琼花无观观无花”,这宝塔即为文峰宝塔,唐代扬州地图中,长江与扬州近在咫尺,为了减少长江对扬州的直接冲激,前人将长江和扬州相连处的运河故意凿成“之”字形,汹涌澎湃的江流斗折蛇行,自然得到缓冲,进扬州城时便如被训服的野马,增加了温柔敦厚之气。就在运河的转弯处的东岸,塔高耸而立,成为进出扬州所见的标塔,高塔“送夕阳,迎素月”,夜幕降临时,高处点燃灯火,为南来北往船只导航,“送客迎宾总是情”。

文峰塔为楼阁式塔,八面七层,砖木混合式结构,塔基为石筑须弥座,底层外檐向外伸展,基础坚实,端庄稳定,向上每层墙面皆为砖砌,斗拱、栏杆则为木结构,一到六层外观为八角,而内心都是四方,分向开门,内壁上下交错,重叠亦成八角形。到第七层时,内外壁统一为八角形。整体上讲,七层下大上小,结构稳定,所以清康熙七年,扬州闹过一次地震,官邸民房倒塌无数,唯独此塔仅是塔尖摇落,可见此塔之坚固。

此塔最宜登高远眺,俯观塔下殿宇静谧安详,运河流淌,形成动静对比。不远处即是荷花池,塔影倒悬运河之中,荷池居于绿荫之内。人们将塔喻笔,池喻砚,一笔一砚,互为借景。北眺,古城旧貌新颜,通衢大街,车水马龙;层楼民居,鳞次栉比。向南极目,长江静如练,似乎失却了波涛汹涌、山奔海立之势;金山峙象屏,仍旧显示出雾裹云遮,清丽妩媚之状。塔外即为“古运河”的石碑,当年鉴真东渡曾从此扬帆远航,康熙乾隆南巡也曾在此游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17:04

宁波市宁海县的文峰塔

  文峰塔矗立于宁海跃龙山之巅的文峰塔是跃龙山中最为显眼的古代建筑物。它乃是跃龙山中心躯干地,也是游人步入跃龙山公园进口处、由低仰望山顶的视线终点。

明万历壬午年(1582)建造于跃龙山主峰的“文峰塔”,则是邑人为弘扬先贤精神,重振宁海“文风”而建造的。

建文三年(1401),燕王朱棣谋反入京,惠帝焚死,清宫三日,诛杀旧臣。镇抚将军伍云执方孝孺献朱棣。进京前,军师姚广孝曾劝谏朱棣道:“南有方孝孺者,素有学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请勿杀之。杀之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棣颔首答应。即命孝孺起草即位诏书。孝孺却披麻戴孝上殿,痛骂朱棣,拒不草诏。为此,被朱棣杀戮,并诛灭十族。死者达873人,入狱和充军流放者达数千人。明万历建塔,以昭示读书种子有续之意,打破“万马齐喑”文坛局面,消除宁海读书人长期压抑的心理障碍,重振文风,盼望人才辈出。

宁海县跃龙山文峰塔于明万历十年(1582)邑令黄醇所建。塔身为8层,高22.6米。1861年,塔顶遭雷击而塌方,清同治十年(1874),县知事王耀斌、余庭训倡修,由监生谢璇辉捐款,禀生吴吉监修,军功刘开拜为监督乃修成此塔。此时塔身增至九层,高24.5米。1915年文峰塔复遭雷击,塔顶殆毁,不曾修复,年长日久,风雨剥蚀,多有损坏,有朝夕倾圮之虞。宁海县*于1982年12月,将文峰塔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3年拨款万余元,重新修缮。修理后的文峰塔,体形格局保持原貌,塔身焕然一新,塔顶装有避雷针,以期古塔永存。

文峰塔雄踞跃龙山之巅,环山绕水,风景宜人,为县城主要标志之一。现根据民众所望,在文峰塔南侧山背之中,建造了一座碑亭,以记载文峰塔历史。形体外观胜似古代木结构模样(其实是以水泥钢筋制成),巧夺天工。

再由文峰塔的第一碑徐山背往北沿南同方向沿陡坡向下延伸,在峭壁斜陡处,又接建一亭,同样水泥钢筋骨而制,命名“望溪亭”,这亭倚壁耸之,飞流清溪,水深难测,陡壁10丈,凉亭翘,角飞檐,迎风顶雨。游人驻足于此,都会流连忘返。

至今跃龙山已成了宁海唯一的一座公园。在山脚进口处,新辟的将军湖上,设置了数只脚踏船,在湖岸上设有儿童公园,其有空中览车,水中转艇,空中飞骑,供游人娱乐。
2、文峰塔位于阜阳城中心干道颍州路附近。近史志记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露,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不多。康熙三十五年(1796年)于此建文峰塔,以振兴阜阳文风。塔为全砖结构,七层八边形,高31.8米。各层有塔心室,一层独为一室,北门为阶梯入口,有盘旋梯道贯顶。一、三、五、七层四方有四券形门;二、四、六层,在南、西、东三面各有三门。塔为密檐楼阁式,每层叠涩出桅,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支承挑出的密檐。顶部起脊挑角,三叠珠式宝剑,由铁制五叉刹杆贯串攒尖,造型朴素庄严。
文峰塔与奎星楼,都建在城之东南方,即巽方。《山海经图赞》说:“地亏巽维,天缺乾角”。阜阳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洼,据《颍州志》记载:堪舆学家认为东南洼而地轻,地气外溢而难出人才,须建塔以镇之。《易·巽》说巽象风:“随风,巽”。疏去:“风既相随,无物不顺”。按儒学家说法,巽为文章之府,塔有卓笔之形。故称“文峰塔”。

文峰塔既与“文”相关又极富道教色彩,该塔一些砖雕,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长寿鹿、灵芝草、龙、凤,有文人祈求的鲤鱼跳龙门,还有阴阳鱼图案。这对研究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心理和阜阳历史等方面都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宝贵资料。总之,这类塔属于旧时所谓风水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18:56

江西省九江市的文峰塔

九江曾被称为湓城、江洲、浔阳等,看地名就知道九江是与水分不开的,据说九江曾有九派水流汇集。水滋润大地,养育万物,因而九江山秀水美,风光无限,古人称九江为天下眉目。无限风光引得文人墨客云集于此,也孕育出陶渊明、黄庭坚这样集人品与文品于一身的大家,为九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治理水患也成为九江历代官府的大事。�

明万历14年(1586年),时任九江的知府吴秀既为锁江镇水,也为祈求文风昌盛,兴建了锁江楼塔。锁江楼塔是九江的风水宝塔,又叫文峰塔,回龙塔,但知道此名的不多,大概消除水患是人们对塔的最大愿望吧。�

当时建塔的消息一传出,百姓踊跃捐款,数额最大的有钦差员外郎柯有裴,乡宦蔡延臣。传说知府吴秀站在城东北锁江楼旁的回龙矶上告诉同僚,建塔所需的圆木尚未解决,如象东林寺般有个神运殿就好。果不其然,数日后,即有200多根圆木顺江浮来,解决了燃眉之急。正所谓修塔锁江,神灵相助。是年秋天,塔落成,市人奔走相告,谓之江洲巨观。�

锁江楼塔为楼阁式砖石空筒仿木结构,高25�6米。塔体六面七级,六角尖顶。底层青石砌筑,塔门向西。石拼腰檐,檐口平直,石凿斗拱,砖砌牙檐,翼角微翘。翼角第六层东南外,皆凿有一孔,以系铃铎,时而江风吹来,玲声叮铃悦耳。塔顶为砖叠涩攒尖顶,塔刹乃铁铸就,由覆钵、露盘三重及水烟相串而成。塔内有木楼梯盘旋而上,登塔顶可眺望长江、湖北黄梅。�锁江楼塔作为九江的风水宝塔,已屹立了400多年,饱经历史的磨难和风雨的侵蚀。据载,明万历三十六年,九江发生了地震,锁江楼和江岸一侧的四尊铁牛的两尊坠入江中,而锁江楼塔却完好无损。清乾隆十三年,当时的官府重建了锁江楼,并增建了看鱼轩。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清军激战九江,锁江楼毁于战火,剩下的两尊铁牛也不知去向,唯锁江楼塔幸存。�

对锁江楼塔残害最深的是侵华日军。198年,他们逆江西上,重炮轰击九江,锁江楼塔多处中弹,塔体三处被击穿,有的弹洞洞径达�5米,塔体的斗拱、腰檐、平座均遭不同程度的损伤,塔体歪斜。但她仍然顽强地屹立在回龙矶上。�

以来,*多次拨款维修锁江楼塔,对濒临崩塌的回龙矶岸进行了护坡加固,古老的锁江楼塔又重焕生机、活力。1987年,该塔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21:04

钟祥文峰塔

钟祥文峰塔,又名文风塔、白乳高僧塔,坐落在湖北省钟祥市郢中镇古城东西隅的龙山之颠,始建于唐僖宗广明初年。据载:“塔在弥勒院(龙山报恩寺前身),昔黄巢戮一僧,刀方加,白乳流出,巢异之。邦人敬礼,累土为浮图。”

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重建为圆形实心砖石塔,由地宫、塔座、覆钵、相轮、宝盖和利刹六部分组成。塔式独特,通体雪白,通高21.52米。塔基呈递缩八边形;上为覆钵,似倒扣的佛家法器——盂钵;相轮二十一递缩,每层檐下设类似斗拱的砖饰;顶部为三个铜质圆形宝盖,四周悬挂铜铃;利刹一柱嵌三元,象征“三元及第”;地宫中珍藏着佛教珍物:“佛像一尊、辟支佛舍利二颗、柏达师舍利二十颗。碧峰师灵骨一枚。”该塔距今已有610年历史,一九六一年列为湖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别具风采,象竖立的毛笔,直插云霄,颇具文采之风,而故名。龙山面临镜月湖,背倚古城,西与元佑宫毗邻,东连绵绵群山。登龙山瞰四周,奇情美景美不胜收,是人们游览的好去处。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