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关于意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2:05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1:32

意识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不完整的、模糊的概念。一般认为是人对环境及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研究者们还不能给予它一个确切的定义。约翰·希尔勒通俗地将其解释成:“从无梦的睡眠醒来之后,除非再次入睡或进入无意识状态,否则在白天持续进行的,知觉、感觉或觉察的状态”[1],现在,意识概念中最容易进行科学研究的是在觉察方面。例如,某人觉察到了什么、某人觉察到了自我。有时候,“觉察”已经成为了“意识”的同义词,它们甚至可以相互替换。目前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还存有诸多疑问与不解,例如在自我意识方面。现在对意识这一概念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多个学科的研究对象。意识问题涉及到的学科有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哲学等。这些领域在不同的角度对意识进行的研究对于澄清意识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学术界目前对这个问题所做的区分
目前关于意识,在学术界的研究方向,主要把它分为两部分(如参查尔默斯 Chalmers 1996),一个易于研究的问题(the easy problem),一个是难以研究的问题(the hard problem)。意识问题困难的一面也是目前困扰科学界的一大难题。

[编辑] 环绕的概念
意识是高等生物的神经现象,是个体生理功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自我感觉和外部感觉的综合,意识的基础是个体具有了对自身本体认知(自我意识)、对自身认知能力的认可、对自身行使能力的认可的综合。因此产生一个疑问,我认为我的意识存在,我就是有意识,我认为我的意识不存在或未必存在,我就没有意识吗?由于人类意识产生于神经系统的功能,因此不论自身是否感知到,无论自身是否认可,意识均存在。如何界定意识是否存在呢?具有自我内省能力和行使能力,就是意识存在的标志。

[编辑] 容易的问题/易于研究的问题
所谓容易的问题,其实就是好用科学实验来验证的问题,目前在意识问题里,容易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集中注意力方面
:清醒与睡眠区分的方面
:心理状态的可报告的方面
: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的方面
:认知系统对信息整合的方面
:理解自身内在状态的方面
:对行为控制的方面
[编辑] 困难的问题/难以研究的问题
困难的问题其实就是不易进行科学研究的问题,这的确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目前在意识问题里,虽然已经可以肯定意识是脑的产物,但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在经验方面,即自我经验是如何产生的(“自我”是如何感觉到“自我”的存在的,也可以说这种“自我感觉”是如何产生的),说这个问题困难,主要是因为这个问题目前很难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科学家们认为这个问题的属性太主观了,而导致很难用科学的方法加以验证,但多数科学家都相信,迟早有一天,会找到一种科学的方法来对这个问题加以研究的。 目前学术界正试图从神经科学、心理认知科学、哲学、物理学等方面来解释这个问题。

[编辑] 研究意识问题的历史
由于最初的心理学仅仅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那时意识问题完全是哲学讨论的问题,直到被公认为现代心理学的创立者,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使心理学脱离了哲学,成为了一个的学科后,心理学也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其实最初的心理学只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最初冯特使用的是内省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但后来很多心理学家纷纷提出了对这种方法的质疑甚至是反对,他们的理由是这种方法并不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他们认为这种方法不能准确的反映出人丰富的思想、情感与行为,也不能让人接触潜意识或无意识的心理状态。而且这种方法过于依赖复杂的语言,而导致客观性的丧失,于是人们很快就放弃了这种研究方法。但由于也找不到合适的研究方法,因此导致了在很多年里,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完全放弃了对意识问题的研究。直至20世纪的五十年代,由于认知科学的飞速发展,为研究这个问题又开辟了许多新的途径,终于使这个问题又回到了科学的正轨上来,尤其是在DNA模型创立者,克里克等人的努力下,使这个问题在神经科学研究的范围内,也占据了相当大的位置。虽然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但是,现在,研究相关领域的大多数科学家对研究这个问题的前景均持乐观的观点。

意识的遍历态理论(谢中兵)

著名的裂脑研究专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佩里(R.W.Sperry)1991年指出,精神和意识是大脑的整体性质。研究表明,意识并不是单个脑区 或者神经元的特性,而是更宽范围分布式神经元群活动特性的体现。研究发现,任何意识状态的出现都与分布在各个脑区的神经元群的激活与失活 有关,意识具有整体激活和遍历性的特点。

意识的整体激活可以通过多级联想神经网络中神经元兴奋模式的激活来加以刻画、描述和解释,意识涉及到多级联想神经网络中神经元兴奋 模式的激活和转移,意识具有整体激活和遍历的特性。遍历态理论为刻画、描述意识的遍历性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遍历态理论是拓扑动力系统 的研究内容,遍历态理论从动力学的角度来研究和刻画拓扑系统的动力学过程,拓扑动力系统的发展与遍历态理论密不可分。意识涉及到从神经 兴奋到大脑皮层水平激活和转换的过程,遍历态理论为揭示和解释大脑由神经兴奋到意识激活状态的转变和实现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遍历态理论的核心是指系统处于平衡态时应接近于遍历相空间的任意点,如果遍历态发生破缺,系统就处于凝结状态。意识的发生可能也是基于 遍历态的破缺,意识是新信息输入和不确定性消除过程中的一种伴随心理现象和伴随心理状态,新信息输入是遍历态破缺发生的前提,不确定性的 消除和意识的发生是遍历态破缺的必然结果。如果经过遍历后仍没有发生遍历态的破缺,则会产生一种背景水平的广泛的兴奋性。模式是认识和问题 解决的基本单元,也是记忆存储和提取的基本单元,模式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意识的整体激活、突现性或涌现性本质上也都是基于模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1:32

- -。。楼上的好有压力。
你是要学哲学么?
那么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它不会轻易服从什么概念被人们摆出来的。
而如果是严谨的跟考试题一般的答案。那就无语了。。。
看你说自我,本我,超我。那算是哲学的喽?
请自己想。什么是意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1:33

在生物学看来,意识是高级神经反应。
心理学上,特别是心理分析学,把人的意识分为前意识、下意识、意识。
心理分析学还依此提出人格理论,分别对应本我、自我、超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1:33

这里不可能长篇大论地讲的,通俗给你解释解释吧~

心理学中,广义的“意识”包含了除了感觉、知觉以外的几乎所有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就是由神经活动产生的,而心理活动中除了感、知觉以外的都称为高级神经活动,所以“意识”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

精神分析学中的意识分类多数为操作性定义,即比较适用于研究和表述的定义。普遍认为意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就足够了,对应的神经活动为“受本体控制的可知觉的神经活动”和“不受本体控制的不可知觉的神经活动”,但两者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刚开始认识某人时你要主动回忆一下才和ta打招呼,到后来就很随意(不需要主动回忆)了。

简单合理、但不是很准确地说,自我的低级成分和本我对应无意识,自我的高级部分和超我对应意识。因为“三我”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基本淘汰了,所以就不多说了(最多考心理学史有用)。

好像一下就说了好多(= =!),LZ见谅了!不过一楼的真的回答很好,但是因为没定论,所以说这么多我看也没用。这里所述都是基本定论的东西。

Hope you well-being!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