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控制的动态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一. 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查阅文献资料,在了解和熟悉动态无功补偿工作原理及意义的基础上,完成动态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针对如下具体技术指标,设计一个DSP控制的动态无功补偿控制器,其技术指标如下: 1.输入模拟量 (1) 工作电压及输入电压模拟量 额定工作电源电压及额定电压模拟量220V或380V 20%,电源正弦波形,总畸变率不大于5% (2) 输入电流模拟量 额定输入电流模拟量: 5A 50Hz 输入端输入阻抗: 不大于0.2 2. 测量及显示精度 (1) 电压 各相电压 0.5% (2) 电流 各相电流 0.5% (3) 有功功率 各相及总和 1.0% (4) 无功功率 各相及总和 1.0% (5) 视在功率 各相及总和 1.0% (6) 频率 1.0% (7) 功率因数 1.0% 3. 控制要求 (1) 控制灵敏度 不大于0.2A (2) 过电压保护 应在105%~120%之间可调,动作回差6-12V (3) 延时时间 10~120s可调 (4) 过电压分段总时限 不大于60s (5) 投切动作时间间隔 不小于300s (6) 断电后所有数据保持时间 不小于72h 完成基于DSP控制的智能无功补偿装置的硬件设计。 完成基于DSP控制的智能无功补偿装置的软件设计。
目 录
摘 要 ...................................................................................................................................... 34 Abstract ................................................................................................................................... 35 第一章 绪 论 ........................................................................................................................ 36
1.1无功补偿的意义 ........................................................................................................................... 36 1.1.1 无功功率的分布对电压有决定性的影响 ...................................................................... 36 1.1.2 无功功率在线路中的传输引起的损耗........................................................................... 36 1.1.3 负荷无功功率对系统电压的影响 ................................................................................... 37 1.2 无功补偿原理 .............................................................................................................................. 37 1.3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现状........................................................................................................... 38 1.3.1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 ......................................................................................................... 38 1.3.2 当前无功补偿装置分类.................................................................................................... 39 1.4 低压无功补偿的改进 .................................................................................................................. 41 1.5无功补偿装置的选择 ................................................................................................................... 41
第二章 基于DSP控制的动态无功无偿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 43
2.1 引言 ............................................................................................................................................... 43 2.2 设计任务 ....................................................................................................................................... 43 2.3 主电路设计 .................................................................................................................................. 44 2.4智能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结构 .................................................................................................. 45 2.5信号采集单元 ............................................................................................................................... 46 2.6 LF2407DSP系统模块 ................................................................................................................... 50 2.7 执行单元 ....................................................................................................................................... 54 2.8 显示及通讯电路设计 .................................................................................................................. 55
第三章 基于DSP控制的动态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 58
3.1 DSP芯片初始化 ........................................................................................................................... 58 3.1.1 系统初始化 ........................................................................................................................ 58 3.1.2 EV模块初始化 ................................................................................................................... 58 3.1.3 ADC模块初始化 ................................................................................................................. 59 3.2 主程序 ........................................................................................................................................... 60 3.3 电容器投切原则 .......................................................................................................................... 61 3.4 中断程序 ....................................................................................................................................... 62 3.5 串行实时时钟电路读写程序 ..................................................................................................... 64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65 参考文献 ................................................................................................................................ 66 致 谢 ...................................................................................................................................... 67 附录一 .................................................................................................................................... 68 附录二 .................................................................................................................................... 69
摘 要
针对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装置发展的现状,设计了基于DSP控制的TSC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在系统硬件上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TMS320LF2407处理器进行控制,具有控制运算高、实时性好的特点,在软件上,采用C语言编程,遵循模块化设计原则,提高了系统的通用性和维护的简易程度;在投切原则上,与常见的功率因数控制方案相比较,采用无功功率控制,避免了轻载振荡。该装置能自动跟踪监测电网的无功功率和电压,实现无功功率的动态快速补偿,同时,完成对低压电网的配电监测,谐波治理和电能计量的功能。 关键词:无功补偿;电力监测;数字信号处理器
Abstract
Contraposing the developmental actuality of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system in power system, a DSP controlled Thyristor Switch Capacitors (TSC) system is designed based on TMS320LF2407 for reactive power dynamic compensation. Th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 TMS320LF2812 was used as the device shard warecore , which had many merits such as high operating speed and high realtime . The assemble language was used in the soft are design , the universal trait of the program and simplify the device maintenance were improved . Mention of switching law, the control method of considering reactive power was used , and the oscillation on the condition of light loading was avoided . a new low voltage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controller based on DSP is proposed . This controller can survey the workless power and voltage automatically and achieve the functions such as quick compensation of workless power, supervision of the low voltage grid, harmonic control, electricity calculation
[Keywords]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Monitor of electric power wire;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
第一章 绪 论
1.1无功补偿的意义
电压是衡量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电压质量对电网稳定运行,降低线路损耗,保证工农业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用电损耗等都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对系统各节点进行监视和控制,使电压水平维持在一个正常范围内。
电力系统的各节点无功功率平衡决定了该节点的电压水平,由于当今电力系统的用户中存在着大量无功功率频繁变化的设备,如:轧钢机、电弧炉、电气化铁路等;同时用户中又有大量的对系统电压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的精密设备,如:计算机,医用设备等。因此迫切需要对系统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
1.1.1 无功功率的分布对电压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不考虑输电线的对地电容时,从节点i送到节点j的功率为P+jQ,节点i和节点j的电压分别为 和 ,节点i、j之间的支路阻抗为R十jX。 节点电压的关系为:
..PRQXPXQRUiUjjUjUjU (1-1)
UiUj在超高压电力系统中,线路电抗远大于线路电阻,因而上式可写成
UiUj...QXPXj (1-2) UjUj电压Ui还可以写成:
UiUicosjUisin (1-3) 式中δ为线路两端电压的相位角差。比较式(1-2)、式(1-3)可以得到:
UicosUjUj (1-4) Q =
X由式(1-4),正常运行时输电线路两端的电压的相位角差δ比较小,可以认为cosδ=1,这样线路中传输的无功功率大小就与线路两端电压有效值之差成正比,无功功率将从节点电压高的一端流向节点电压低的一端。节点电压有效值的变化,也将使流经线路的无功功率随之发生变化。因此电力网中节点电压的变化会引起无功功率潮流的变化。而且从上式可以看出,如果从远处电源经输电线路向负荷提供无功功率,会使沿线路各点电压下降,甚至不能满足质量要求。
1.1.2 无功功率在线路中的传输引起的损耗
1传输无功功率产生的功率损耗为△Q0=[(UiUj)24UiUjsin2][1], 可见经电抗传
Z2输无功时产生的无功功率损耗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因为沿电抗传输有功功率(δ>0),这是不可避免的;另一部分是因为经联络阻抗传输了无功功率(Ui>Uj)。可见减少线路无功功率的
.
传输可以减少线路的无功功率损耗。从有功功率损耗公式P(P2Q2)R可见,当有 功2U功率和无功功率通过网络电阻时,会造成有功功率损耗。当输送的有功功率一定时,总的有功网损主要取决于输送的无功功率的数值[2]。 1.1.3 负荷无功功率对系统电压的影响
在额定电压附近,负荷从系统吸收的无功功率随电压上升而增加,随电压下降而减小,当系统出现无功功率缺额,亦即无功电源不能提供足够的无功功率时,系统所接各负荷的电压将下降,减少其向系统吸收的无功功率;当系统无功过剩,无功吸收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系统电压将普遍升高,如果利用发电机进相吸收无功功率,当吸收无功超过其最大吸收能力时,可能会引起系统暂态不稳定[3]。 1.2 无功补偿原理
配电网中负荷无论是工业负荷还是民用负荷 ,大部分是感性负荷。运行时需从电网吸收大量无功功率 , 致使电网功率因数、电能质量降低 , 电网 “ 技术损耗电能 ”增加。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后 , 可以减少电源向感性负荷经由输电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由于减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 , 故可以降低输电线路和变压器因输送无功功率而造成的电能损耗 , 从而提高电网功率因数、减少线损、电能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电网中感性负荷等效电路可看作电阻 R和电感 L串联的电路 , 功率因数为cos Φ
R cos Φ = (1-5)
22RX式(1-5)中XL=WL
将 R、L串联电路与电容 C并联之后 , 电路见图 1-(a), 该电路电流方程为:I=Ic +IRL
UCIICRIRLL
ICIUIRL
a) (补偿电路) b) 相量图(欠补偿)
ICIUIRLc) 相量图(过补偿)
图1-1 并联电容补偿无功功率的电路和向量图
由图 1-(b)的相量图可知 , 并联电容后 , 电压U与 I的相位差变小, 即供电回路的功率因数提高了。此时供电电流的相位滞后电压, 这种情况称欠补偿;若电容C的容量过大, 使供电电流的相位超前于电压, 这种情况称为过补偿, 其向量图如 1-(c)所示。这会引起变压器二次侧电压抬升; 电容器温升高 , 电容器本身的功率损耗增大, 电容器使用寿命缩短; 容性无功在线路上传输也会增加电能损耗。故此种情况应避免。 1.3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现状 1.3.1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
传统的无功补偿设备有并联电容器、调相机和同步发电机等,图1-2所示为一种最简单的无功补偿。图1-2中,M代表需要滞后无功功率的用电设备, 和C是用于向M提供无功的无功补偿装置。
当 闭合使M运行时,M从电网吸取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为减少电网中的无功水平,我们将 闭合,用C中的超前电流补偿M中的滞后电流,完成无功补偿任务。由于C的补偿容量是固定的,它不能随着实际无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适用于无功变化不大的场合。
M
图1-2 最简单的无功补偿图
但在实际用电系统中,无功往往变化很大,图1-2所示的补偿装置显然无法满足要求。由于并联电容器阻抗固定,不能动态的跟踪负荷无功功率的变化:而调相机和同步发电机等补偿设备又属于旋转设备,其损耗、噪声都很大,而且还不适用于太大或太小的无功补偿。所以这些设备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加深出现了一种静止无功补偿技术(Static Var Compensation)。这种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创新、发展完善的过程。所谓静止无功补偿是指用不同的静止开关电容器或电抗器,使其具有吸收和发出无功电流的能力,用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稳定系统电压,抑制系统振荡等功能[4]。
控制器KK1K2KnMiC1C2图1-3 实用的无功补偿装置图
Mj
Cn图1-3所示电路中,当无功变化时,控制器检测到该变化,就根据该变化控制补偿电容器组的投切,达到按实际需求的无功量进行补偿的目的。
无论是图 1-2电路还是图1-3电路,电容器组的投切都是靠开关 (i=1,2,3,„,n)来完成的,目前这种静止开关主要分为两种,即断路器或电力电子开关。断路器开关由于受器件固有特性的限制,在控制器检测到无功的变化需要投入或切除补偿电容器组时,开关速度较慢,约为10-30ms,不能快速跟踪负载无功功率的变化,而目前投切电容器时常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冲击涌流和操作过电压,这样在需要频繁投切时,不但易造成接触点烧焊,而且使补偿电容内部击穿,所受应力大,维修量大。因此,采用断路器作为开关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也只适合于负荷变化不大,即相对稳定的情况。
为了能快速跟踪补偿电网中的无功变化,在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和数字控制技术的支持下,具有瞬时投切能力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应运而生[5]。 1.3.2 当前无功补偿装置分类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交流无触点开关SCR 、GTR、GTO等的出现,将其作为投切开关速度可以提高500倍(约为10μs),对任何系统参数,无功补偿都可以在一个周波内完成,而且可以进行单向调节[6]。现今所指的无功补偿装置一般专指使用晶闸管的无功补偿设备,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型:一类是具有饱和电抗器的无功补偿装置(SR:Saturated Reactor);第二类是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Thyristor Control Reactor);第三类是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Thyristor Switch Capacitor),后两类装置统称为SVC( Static Var Compensator)[7]。 以下对此三类无功补偿技术逐一介绍。 1.具有饱和电抗器的无功补偿装置(SR)
饱和电抗器分为自饱和电抗器和可控饱和电抗器两种,相应的无功补偿装置也就分为两种。具有自饱和电抗器的无功补偿装置是依靠电抗器自身固有的能力来稳定电压,它利用铁心的饱和特性来控制发出或吸收无功功率的大小[8]。可控饱和电抗器通过改变控制绕组中的工作电流来控制铁心的饱和程度,从而改变工作绕组的感抗,进一步控制无功电流的大小。
这类装置组成的无功补偿装置属于第一批补偿器[9]。但是由于这种装置中的饱和电抗器造价高,约为一般电抗器的4倍,并且电抗器的硅钢片长期处于饱和状态,铁心损耗大,比并联电抗器大2~3倍,另外这种装置有振动和噪声,而且调整时间长,动态补偿速度慢,由于具有这些缺点,所有饱和电抗器的无功补偿器目前应用的比较少,一般只在超高压输电线路才有使用。
2.晶闸管控制电抗器
两个反并联的晶闸管与一个电抗器相串联,其单相原理图如图1-4所示。其三相多接成三角形,这样的电路并入到电网中相当于交流调压器电路接电感性负载,此电路的有效移相范围为900~1800。当触发角α= 900时,吸收的无功电流最大。根据触发角与补偿器等效导纳之间的关系式BLBLmax(sin)/可知,增大触发角即可增大补偿器的等效导纳,这样就会减小补偿电流中的基波分量,所以通过调整触发角的大小就可以改变补偿器所吸收的无功分量,达到调整无功功率的效果。
SCRACACSCRU(t)LLU(t)C
图1-4 TCR型补偿器原理图 图1-5 TSC型补偿器原理图
在工程实际中,可以将降压变压器设计成具有很大漏抗的电抗变压器,用可控硅控制电抗变压器,这样就不需要单独接入一个变压器,也可以不装设断路器。电抗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直接与高压线路连接,二次绕组经过较小的电抗器与可控硅阀连接。如果在电抗变压器的第三绕组选择适当的装置回路,例如加装滤波器,可以进一步降低无功补偿产生的谐波[10]。
由于单独TCR只能吸收无功功率,而不能发出无功功率,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将并联电容器与TCR配合使用构成无功补偿器。根据投切电容器的元件不同,又可分为TCR与固定电容器配合使用的静止无功补偿器(TCR+FC)和TCR与断路器投切电容器配合使用的静止无功补偿器(TCR+MSC)。这种具有TCR型的补偿器反应速度快,灵活性大,目前在输电系统和工业企业中应用最为广泛[11]。由于固定电容器的TCR+FC型补偿装置在补偿范围从感性范围延伸到容性范围是要求电抗器的容量大于电容器的容量,另外当补偿器工作在吸收较小的无功电流时,其电抗器和电容器都已吸收了很大的无功电流,只是相互抵消而已。TSC+MSC型补偿器通过采用分组投切电容器,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这种缺点。 3.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
为了解决电容器组频繁投切的问题,TSC装置应运而生。其单相原理图如图1-5所示。两个反并联的晶闸管只是将电容器并入电网或从电网中断开,串联的小电抗器用于抑制电容器投入电网运行时可能产生的冲击电流。现在普遍把这种可以快速补偿电网无功功率的晶闸
管投切电容器的无功补偿装置叫做动态无功补偿器。TSC用于三相电网中可以是三角形连接,也可以是星形连接。一般对称网络采用星形连接,负荷不对称网络采用三角形连接。不是希望电容器级数越多越好,但考虑到系统的复杂性及经济性,一般用K-1个电容值为C的电容和个电容值为C/2的电容组成2K级的电容组数[12]。
TSC的关键技术问题是投切电容器时刻的选取。经过多年的分析与实验研究,其最佳投切时间是晶闸管两端的电压为零的时刻,即电容器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的时刻[13]。此时投切电容器,电路的冲击电流为零。这种补偿装置为了保证更好的投切电容器,必须对电容器预先充电,充电结束之后再投入电容器。TSR补偿器可以很好的补偿系统所需的无功功率,如果级数分得足够细化,基本上可以实现无级调节[14]。 1.4 低压无功补偿的改进
低压无功补偿的传统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装于低压电动机的单台就地补偿;装于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补偿箱;装于企业配电房或车间以及高层建筑楼层配电
间的自动补偿柜(如PGJ 柜等)。低压补偿箱和补偿柜的技术改进和新技术应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由三相共补到分相补偿,以求达到更理想的补偿效果。 2)由单一的无功补偿到同时具有滤波及抑制谐波功能的补偿装置。
3)从采用交流接触器进行通断,到选用晶闸管开关电路通断,发展为等电压接通、零电流分断的最佳通断模式。
4)智能型自动补偿控制器和配电变压器的运行记录仪相结合。 5)将低压补偿的功能纳入箱式变电站或美式箱式变电站的低压部分。
6)采用不锈钢或航空铝板的箱体,具有防寒、防晒、密封、防潮和防锈的特点。 7)选用干式或充SF6的自愈式并联电容器,提高运行可靠性,延长使用年限。 1.5无功补偿装置的选择
从当前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来看,目前广泛应用的几种无功补偿装置,即第二节所介绍的几种无功补偿装置,从控制投切装置的不同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断路器开关来控制;一类是采用晶闸管控制。这两类无功补偿装置的特点在上一节中也有所介绍,总起来说采用晶闸管控制投切的无功补偿装置在性能上比采用断路器开关的无功补偿装置好,它动作时间短,通常能在一个周波(即20ms)内动作;动作时无火花,更安全可靠,寿命长。而断路器开关费用上又优于晶闸管,因此在工程应用上也并没有被晶闸管开关完全取代。这两种装置的特性比较见表1-1:
表1-1 断路器开关与晶闸管开关控制投切的无功补偿装置性能比较
投切性能 动作时间 适应的负荷 电压稳定性 价格
断路器开关控制 有火花寿命短 长(约几十毫秒) 相对稳定的负荷 电压有波动
低
晶闸管控制 无火花寿命长 短(约几十微秒) 可补偿冲击性负荷 通过控制投切时间,可消除电压波动
高
任何一种智能无功补偿装置,都需要个控制器来完成电网参数的测量计算,控制电容组的投切。以断路器作开关元件的无功补偿装置,控制器发出的是接点信号,控制接触器的吸合或断开。以晶闸管作开关元件的无功补偿装置,控制器器发出的是晶闸管的触发信号。
第二章 基于DSP控制的动态无功无偿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2.1 引言
目前,无功补偿装置已在电力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无功电源与有功电源一样是维护电力系统稳定、保证电能质量和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15]。
电网中存在的无功功率有感性的和容性的两种,由于一般的电网中负载多为感性,如:异步电机,变压器等,传统的就地无功补偿装置是通过单片机进行控制实现电容器组的投切。但是,电网中存在谐波时,投切电容有可能发生电容把高次谐波量放大,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电容与电网中的感性负载在某次谐波恰好发生谐振,电网电压、电流有可能被无限放大,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无功补偿的同时,对电网中的谐波量进行测量和消除是非常重要的,且对系统的无功进行准确补偿也建立在对系统各项参数进行准确测量的基础上。
然而,传统的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的系统由于受硬件资源与速度的限制,采样精度不高,每周波的采样点少,只自出选择计算量小的算法,结果限制了测量的精度。故本系统采用DSP TMS320LF2407作为总控制器,指令速度很决,达30MIPS,更加适合于处理多数据、运算量大的系统[16]。同时具有强大的控制功能,因此使用TMS320LF2407作内核带电力监测的低压智能无功补偿装置能更好的满足实时性和精确性的要求。 2.2 设计任务 1.输入模拟量
(1) 工作电压及输入电压模拟量
额定工作电源电压及额定电压模拟量220V或380V 20%,电源正弦波形,总畸变率不大于5%。
(2) 输入电流模拟量
额定输入电流模拟量: 5A 50Hz 输入端输入阻抗: 不大于0.2 2. 测量及显示精度
(1) 电压 各相电压 0.5% (2) 电流 各相电流 0.5% (3) 有功功率 各相及总和 1.0% (4) 无功功率 各相及总和 1.0% (5) 视在功率 各相及总和 1.0% (6) 频率 1.0% (7) 功率因数 1.0% 3. 控制要求
(1) 控制灵敏度 不大于0.2A
(2) 过电压保护 应在105%~120%之间可调,动作回差6-12V (3) 延时时间 10~120s可调 (4) 过电压分段总时限 不大于60s (5) 投切动作时间间隔 不小于300s (6) 断电后所有数据保持时间 不小于72h 4.功能要求
(1) 功能设置要求
1) 能实现三线对称补偿和分相补偿组合 2) 投入、切除门限设定值 3) 延时设定值 4) 过压保护设定值 5) 谐波超值保护设定值
6) 面板功能键操作应具有容错功能 7) 面板设置应具有硬件或软件闭锁功能 (2) 显示功能
1) 工作电源工作显示 2) 超前、滞后显示 3) 输出回路工作状态显示 4) 过压保护动作显示
5) 控制器应具有电网即时运行参数及设定值调显功能 6) 控制器应具有监测或统计数据调显功能 7) 谐波超值保打动作显示 8) 手动、自动指示显示
(3) 延时及加速功能:输出回路动作应具有延时及过电压加速动作功能。 (4) 程序投切功能:手动或自动投切选择,自动状态时应具有自动循环投切。
(5) 自检复归功能:控制器每次接通电源应进行自检并复归输出回路(即输出回路处在断开状态)。
(6) 投切振荡闭锁:在轻负荷时,控制器应有防止投切振荡的措施。
(7) 闭锁报警:当系统电压大于或等于一定值(该值可调),闭锁控制器投入回路;投切器内部发生故障时,闭锁输出回路并报警;执行回路发生异常时,闭锁输出回路并报警。 (8) 数据传输:用中间体(如抄表器)抄录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用RS-232接口X485接口。 2.3 主电路设计
本系统由TMS320LF2407DSP控制,实时监测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和电压并跟踪系统无功功率的大小,采用晶闸管投切并联电容器组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该装置因响应速度快、动态性能好,所以能实现对决速变化的无功进行跟踪补偿。该装置具备完整的显示控制保护功能。根据需要可显示功率因数、系统电压、负载电流、无功功率等值。并可实时在线设置投入门限、切除门限、过压值、欠压值、延时值等参数。能延时可调、过压自动切除,能有效地提高功率因数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电能损耗、消除电压波动、滤除高次谐波,抑制电压闪变,减少电压不平衡,可广泛应用低压配电系统及工矿企业,是老式补偿装置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带电力监测的智能无功补偿装置的总电路图如图2-1所示。
CT信号采集部分信号衰减 LF2407 低通滤波键盘液晶显示指示灯RS232接口参考电压+1.65VPT执行单元DOG 触发电路 触发变压器负荷图2-1 带电力监测的无功补偿装置的总电路图
2.4智能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结构
智能低压无功补偿装置主要由无功补偿控制器、智能投切开关、低压电容器等元器件组成。采用一系列国内领先的技术和最新的电子元器件及新型的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复合开关,集电网监测与无功补偿于一体,不但可以补偿电网中的无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损,从而提高电网的负载能力和供电质量 同时还能够实时监测电网的三相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运行数据,可完成对整个低压配电线路的监测、分析处理、报表输出等综合管理,为低压配电线路的科学管理提供第一手的可靠数据。控制器是无功补偿装置的核心器件。我们选用的控制器采集三相电压、电流,分级分相采用综合判据来控制投切 电容器。我们选用的控制器具备优化无功补偿策略程序,控制物理量如无功功率 功率因数 、投切时间、电流电压门限等参数可设置,按照用户需求和特性动态无功补偿,并将共补与分相分组补偿有效结合起来。该控制器实时采集电网三相电压、电流,计算出实际无功大小 功率因数 ,然后根据设定值自动循环投人 电容器进行补偿。当夏季或无功缺口 比较大的时候,自动投人共补电容器,以减少分补投人次数。当无功缺口 比较小时,主要由分补电容器进行补偿。防止损坏电容器,控制器投切电容器时加上三种限制条件 谐波闭锁、电压闭锁、电流闭锁。利用双向反并联的晶闸管与磁保持开关组成的智能复合开关投切电力电容器。当断路器 闭合后 ,控制器开始工作,对无功电流 功率因数 进行计算监测,当无功电流凡 值增大到设定值时,控制器对指定的复合开关输出过零触发脉冲使之导通将电容器投人运行,直到功率因数逼近设定值,当无功电流凡 值下降到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停发触发脉冲信号而将电容器退出,以免电压过高。其原理图见图2-2 。
ROM RAM E2PROM ABCNHS负载输出量IEC4-IEC5输出口FSFSFSLF2407控制器输入口GPRS模块IEC2FU2FU1FK1FU3KB-NKB+K-K+KC-KC+IEC3FU5FU4FK2FU6KB-NKB+KA-KC-KA+KC+IEC4FU8FU7FK3FU9NKA-KA+KB-KB+KC-KC+IEC5FU10FU11FK4FU12NKA-KA+NC1C2C3NC4N图2-2 智能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原理图
2.5信号采集单元
此模块包括电压电流信号形成回路、低通滤波回路(ALF)、基准电压(VBASE)形成回路、同步方波形成回路。此模块的作用是将电压互感器(YH)和电流互感器(LH)二次输出的电压、电流模拟量经过上述环节处理成大小与输入量成正比、相位不失真的模拟量,输入到DSP的A/D转换通道进行采样,将其转化为计算机能接受与识别的数字量,再进行数据处理及运算。
根据采样定理,采用FFT测量谐波,若要求准确测量2n( n=1,2 ,3„ )次谐波,则每周波采样点数应最少为2n1个点。考虑DSP的数字处理能力突出,适于进行线性运算的特点,以及测量精度的要求,取系统的采样频率为3200Hz,即每周波采样64点,可准确测量32次谐波量。信号调理电路包括信号衰减和模拟抗混叠滤波器。由互感器得到的电压电流信号线性衰减成能输入DSP的量程范围,再经抗混叠滤波器滤波,输入DSP的A/D转换器中进行采样和模数转换。抗混叠滤波器的作用是把电力系统的信号进行低通滤波,滤除高频分量,使输入DSP进行处理的信号是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律(fs2fh)要求的信号,消除混叠现象,提高FFT的运算精度。 1.电流信号形成回路
Ia1T1R11650Ia2Ib1T2R11750Vref[+1.65v]Ib2Ic1T3R11850Ic2
图2-3 电流信号形成回路图
电流互感器T1,T2和T3的原边电流,为0~5A,互感器CT,变比为12500/1,则
V0R116I1V,其中 为交流地,对应的直流电平为1.65V。 12500ref2.电压信号形成回路
电压互感器的变比为1:1,原边电阻相对于110K可以忽略,因此
VoutV1R122R119Vref220100/110000Vref0.02Vref。
R119110KT4R122100Vref[+1.65v]R120YR3110K390vR121YR3110K390v图2-4 电压信号形成回路图
Ua1GROUNDUb1GROUNDT5R123100UcGROUNDT6R124100
3.ALF低通滤波电路
图中Dl, D2将输出信号钳制在0-3.3V,保证输入LF2407A / D转换口的电压在0~3.3V之间,以保证其AD转换的正常工作。
VCC+12VR42Vref1.65V3.5KC410.1uF34C420.1uFVA3.3R4335KU12ALM3241D1D2VaR403KC400.1uF2+-UAINC430.1uFVCC-12V
AUP13RCSR2C2S图2-5 ALF低通滤波电路图
令R40=R41=R,C40=C41,R42=R,R43=R2,则:AUs=将数据带入上式,可以算出截止频率为fp=
,其中Aup12R2,R131591Hz。 2RS由于需计算到工频信号的30次谐波,即需对50x30=1500Hz的信号进行准确测量,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律,系统的采样频率为周波采样64点,采样频率fs50643200Hz,因此输入DSP的信号最高频率应为fhfs1600Hz,即低通滤波器应将大于1600Hz的信号滤2除。根据计算结果看出此低通滤波器能满足要求。系统放大增益Aup1R23517.4。R15.5滤波电路输入信号为1.65士0.02V的正弦信号,输出为1.65士1.5V的正弦信号LF2407的A/D输入应在0~3.3V之间,滤波放大电路的输出能够满足DSP的要求。 4.基准电压产生回路
选用LM117产生稳压电路。输出Vref1.25(1R63)IAD1R63。将数据代入得R62Vref1.65V 。
U30LM117-5VC310.1uF1C3210uFR631002Vin+VoutAD13R62337D14Vref1.65VC331uF
图2-6 基准电压产生回路图
5. 同步方波产生回路
VCC+12VC680.1uFVA3.3D15VrefVa12R3451K13+-U12D14D16UpLM324R33400KC680.1uF
VCC-12V
图2-6 同步方波产生回路图
运放起了电压比较的作用,VAPULSE为0~3.3VVa为模拟信号经过低通滤波之后的信号,
的方波信号,送入DSP的捕捉引角,通过DSP的定时器测出两个上升沿之间的时间,即通过测出正弦信号过零点之间的时间,而得出电网信号的周期。再由采样点数计算出采样频率,以保证同步采样,消除非同步采样引起的频谱泄漏,保证测量精确性。 6. 模数转换器(ADC)
模数转换器我们采用LF2407自带的带内置采样和保持的A/D转换器,具有10位精度,转换速度最快达到500ns,并且可以同时采样16路信号。有多个触发源可以启动AD转换,包括软件启动、EVA,EVB和外部触发(ADCSOC)。模数转换模块的排序器包括两个独立的最多可选择8个模拟转换通道的排序器(SEQI和SEQ2),这两个排序器可被级联成个最多可选择
16个转换模拟通道的排序器(SEQ)。在这两种工作方式下,ADC模块都能够对一序列转换进行自动排序。转换后的数值结果保存在该通道相应的结果寄存器中,这样用户可以对同一个通道进行多次采样,即对某一通道实行“过采样”,这样得到的采样结果比传统的采样结果分辨率高。
2.6 LF2407DSP系统模块
该模块包括LF2407DSP电路,存储器(SRAM)电路,电源保护电路,上电复位电路和串行实时时钟电路。 1.主控制器芯片的选取
本系统采用TI公司的TMS320LF2407作为主控制器,主要是考虑谐波测量的准确性与无功补偿是不可分割的。
该芯片是TMS320C2000平台下的一种定点DSP芯片,是一款专为控制设计的单片机。处理速度很决,达到30MIPS,在晶振频率为20MHz时,计算一次64点的FFT运算用时只有611s,特别适合于处理谐波分析。用到的数字滤波和傅立叶变换等运算的微处理器。同时它又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的处理能力[17]。
TMS320 LF2407DSP结构上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采用高性能静态CMOS技术,使得供电电压降为3.3V,减小了控制器的功耗;30MIPS的执行速度使得指令周期缩短到33ns(30MHz),从而提高了控制器的实时控制能力。
2. 片内有高达32K字的FLASH程序存储器,高达1.5K字的数据/程序RAM,544字双口RAM(DARAM)和2K字的单口RAM (SARAM)。
3. 两个事件管理器模块EVA和EVB,每个包括:两个16位通用定时器;8个16位的脉宽调制(PWM)通道。他们能够实现:三相反向器控制;PWM的对称和非对称波形;3个捕获单元;片内光电编码器接口电路;16通道A/D转换器控制。
4. 可扩展的外部存储器总共192K字:64K字程序存储器;64K字数据存储器;64KI/O寻址空间。
5. 看门狗定时器模块(WD1)。
6. 高性能10位模数转换器ADC)的转换时间为500ns,提供多达16路的模拟输入,具有自动排序功能,可以同时采集最多16路的模拟信号,克服了MCS196单片机不能同时采样多路信号的缺点。
7. 控制器局域网络(CAN)2.0B模块。
8. 串行通信接口(SCI)。能与系统中的其他控制器进行异步通信(RS232)。 9. 16位的串行外设接口模块(SPI)。 10. 基于锁相环的时钟发生器。
11. 高达40多个可单独编程或复用的通用输入/输出引角(GPIO )。方便扩展外设,满足多数控制对像输入输出的需求。
同时,它还具有一些特别适用于进行大量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
1. 哈佛结构: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独立编址;取指和执行重叠进行;结构的改进,高速缓存,高度并行,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
2. 硬件乘法器:乘法是DSP的重要组成部分。乘法的速度越快,DSP处理器的性能就越高。它能实现单指令乘加运算和变址运算。
3. DSP指令:DSP芯片采用特殊的指令。它将多条指令进行压缩,如指令功能压缩和指令周期缩短(200ns降到20ns以下),可以在一个指令周期内执行多条指令,提高了处理器的速度。
4. 流水线:四级流水线;并行处理;取指、译码、取操作数和执行同时进行。 5. 在芯片内设置了专门的硬件数据指针的逆序寻址功能。因频谱分析的基础是FFT,从而加快了频谱分析的过程。
综合这几方面原因,采用F2407做主控制器,既能满足作为控制器的功能,它突出的计算能力又能快速准确的分析谐波量,在谐波量超标的情况下,停止投入电容器,防止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2. TMS320LF2407电路
LF2407DSP是哈佛结构,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分别寻址,可以实现同时寻址。LF2407具有16位数据线和16位地址线。2407的指令执行速度为30MIPS,外部时钟选择10MHz的石英晶振,再通过内部2倍频得到20MHz的工作频率。ADCIN00~ADCIN5为AD转换器的模拟量输入,其中ADCIN00, ADCINI、ADCIN2为三相电压输入,ADCIN3, ADCIN4,ADCIN5为三相电流量输入,将三相电压电流信号转换成数字量。双向IO口PC0~7和PE6,PE7作为控制量(数字量)输出和数字信号输入接口,既可以用来输出控制晶闸管导通的控制信号,又可以作为晶闸管导通状态输入接口。SCITXD和SCIRXD接口作为通讯线,CAP1为事件管理器1的捕捉引角,用来捕捉方波信号的上升沿,从而测量电网信号的周期。IO口PA4~7作为控制器状态显示,分别代表通讯自动、谐波超值保护、故障、通讯状态图见附录一。 3. 存储器电路
LF2407自带32K的Flash,外部可扩展64K数字存储器和64K程序存储器。将2407的
MP\\MC引角接地,即2407工作在微控制器方式下,即从内部程序存储器(FLASH EEPROM)的0000h开始程序执行,外部扩展的存储器地址分配到8000h开始的地址空间。DS-和PS-分别接2407的DS和PS引角,它们分别为数据空间选通引角和程序空间选通引脚,当它们为低电平时,分别表示选通数据空间和程序空间。选用的外部存储器为CYPRESS公司的CY7C102l,是64K×l6 SRAM。其中32K空间扩展为程序存储器,32K空间扩展为数据存储器。A0~A14为地址线的低15位,A15接DS-,即SRAM的0000h-7FFFh为数据空间,8000h-FFFFh为程序空间。
U9A0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DS-PS-U10A1274F083543214441422726252421201918A0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A15CEWEOEOBLBSRAMD0D1D2D3D4D5D6D7D8D9D10D11D12D13D14D15NCNCVCCVCCGNDGND78910131415162930313235363738222333111234D0D1D2D3D4D5D6D7D8D9D10D11D12D13D14D15V3.3TDWE-RD-617434039
图2-7 存储器电路图
4. 时钟电路
XTAL1/CLKINTP1TP2TMS2/IOD0BOOTEK/PLVCC1XTAL2PLLF2VSSAMP/MCVSS1VSS2VSS3VSS4VSSO17694125140123124117498312828VSSO2VSSO3VSSO4VSSO5VSSO6VSSO7PLLF111012Y1C320uFC420uF6.8R14C421.1uFC410.04uF4366DSP24073
图2-8 时钟电路图
无源晶振采用10MHZ,经内部时钟定位(PLL)2倍频得到2407的主频为20MHz。PLL采用外部滤波环电路来消除抖动。如图2-9所示,滤波环由C41, C42和R14[18]组成,与2407接口为PLLF和PLLF2。 5. 电源管理电路
V33L2TO PWERONRESETU2C10.1uF+5VGNDRESET827ENSENSE36INOUT54INOUT1R30250KL1C30,01uFV33INDUCTORC70.01uFC210uINDUCTOR
图2-9 电源管理电路图
电源监控芯片选择了TI公司的TPS7333Q,此芯片可将5V电压转换成DSP需要的3.3V电平,并有电平监控的功能,当OUT脚输出电平小于2.9V时,RESET就输出200ms的低电平以重启DSP[19]。
本系统共有4种不同的电平,+12V、-12V,+5V和+3.3V。它们都由220V电压供电,由变压器输出+12V、-12V, +5V三种不同的电平信号,再由7912和7812稳压输出+12V和-12V电平;LM2576-5稳压输出+5V电平;TPS7333将+5V电平转换为+3.3V电平输出提供DSP系统需要。
6. 串型实时时钟电路
由于无功补偿控制器要有历史记录,所以在系统中必须有实时时间基准,即时钟芯片。在这里,我们选用的是PCF8583,其特点如下所述。
PCF8583为带I2C总线接口的日历时钟芯片,其中还有256字节的静态RAM,由于作为日历时钟器件配有电池供电,可作为RAM的保护电源,故256字节的RAM可视为非易失性RAM。 PCF8583具有宽的工作电压范围(2.5-6V);RAM的数据保持电源电压范围1V-6V;最大工作电流150µA(fSCL0Hz):24或12小时格式,时基32.768kHz或50Hz;具有可编程的闹钟、定时和中断功能。
由于TMS320LF2407没有专用的I2C时序引脚,所以本设计用软件来模拟I2C总线时序,实现了I2C串行日历时钟芯片PCF8583与DSP芯片的接口电路及应用。其中PCF8583的SCL、SDA分别接F2407的IOPF0和IOPF1引脚。如图2-10所示,为串型实时时钟芯片接线图。
由于DSP 用3.3V供电,电池为3.6V,所以设计中采用了三个二极管解决在掉电情况下电池只对PCF8583供电,而在不掉电情况下PCF8583由3.3V供电,而且电池处于浮充状态。
D17DIODED18DIODEB13.6VC70C7115uF15uFY2CRYSTALR71100KVCC+5VD19V3.3DIODEC720.1uFC7310uF/16VR7210K1OBC12OBD03A04VRSPCF8583VDDINTBCLSDA8765R7310KIOPF0IOPF1
图2-10 串行实时时钟芯片接线图
2.7 执行单元
由于传统机械触头动作速度与工频电压和电流的变化速度不匹配,在投切过程中由于电容器极性的存在产生涌流,难以实现无功补偿的优化运行,且经常发生过补偿。本系统选用晶闸管控制投切电容器,可以10ms的速度将补偿投入电网,并严格控制在各相电压最高点时合闸,无涌流冲击。只在电流过零时刻切除,防止产生过电压。可以频繁投切,不损坏电容器。晶闸管的触发脉冲由专门的触发电路提供,严格保证相序正确。设有触发延时可调控制,具备循环投切功能[20]。 1. 驱动电路
本系统中采用了先进的过零触发电路,以电压过零型光涡双向晶闸管取代了由分立元件组成的功放电路及脉冲变压器等脉动环节,简化了触发控制电路的结构:同时,由于无需考虑与系统电压的同步问题且控制电路与主电路实现了光电隔离,因而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本文中采用MOTOROLA公司生产的MOC3083芯片设计三相晶闸管触发电路,动态响应时间小于20ms。图2-11给出的是单相触发电路。
VCC+12VR80360KI+123U32456R81IMD21MOC3083S2SCRU33R82IMR83330图2-11 单级触发电路示意图
JKI123456D22S1SCRL20C80LI-0.01uF
MOC3083从理论上讲,为了使补偿电容器的投入与切除过程中不引发主电路的涌流冲击,即在这
一过程中当电容器上的电流始终保持整周期流动而没有过渡过程,必须满足以下3个条件,即保持准备投入的电容器上的电压为电网线电压的正或负峰值;投入选择在电网线电压和电容器上的电压极性相同、峰值相等的时刻;切除时只要撤销触发信号即可,开关在电流过零之后会自行关断。由于光耦双向晶闸管的内部带有过零检测电路,因此由它组成的SCR触发电路能够在不附加同步电路的情况下实现上述补偿电容器的无过渡过程投切。 2. 晶闸管的选择
晶闸管的电压值选择要考虑电网上的电压,一般按式(2-1)选择:
USCR22K1K2U (2-1)
式中 为电压裕度,一般选择1.1~1.2; 为电网电压波动系数,一般选择1.15; U为电网电压。
晶闸管电流值一般按式(2-2)选择:
ISCR2.54CU106 (2-2)
式中C为电容量(μF)。 2.8 显示及通讯电路设计
本系统采用液晶显示测量结果,并由键盘输入命令,液晶显示和键盘都是由F2407的通用I/O口扩展。当有键按下时会产生外部中断,DSP执行中断程序,即键盘扫描和显示器显示程序。信号经运算处理后,可由液晶显示器显示结果,便于观察,也可由RS-232接口与上位机进行通讯,上传数据,便于存储和查询。 1. 键盘电路
TO IOPF2OR1OR2TO IOPF31274F3212TOIOPF4OR3IOPF4OR4TO IOPF51274F32
U24A3U26A3EXINT374F323U25A
U20AP30V3.31.5K74LS14C2010uF2TO IOPF2SSSW-DPST
图2-12 键盘电路图
键盘有上、下、左、右四个按键,当其中任何一个按下时,都会引发外部中断,进入中断程序,在中断程序中判断按键,并执行相应命令。 2. 液晶显示电路
V-12VV3.354VCCU28LCD-DOLCD-D1LCD-D2LCD-D3LCD-D4LCD-D5LCD-D6LCD-D72345678919A1A2A3A4A5A6A7A8OEELCD0-O/IELCD-R/WELCD-EB1B2B3B4B5B6B7B8NC18171615141312111ELCD-D0ELCD-D1ELCS-D2ELCD-D3ELCD-D4ELCD-D5ELCD-D6ELCD-D7ELCD-D0ELCD-D1ELCS-D2ELCD-D3ELCD-D4ELCD-D5ELCD-D6ELCD-D7678910111213141516O/IR/WEDB0DB1DB2DB3DB4DB5DB6DB7COM1240ALCD-D0-D7SN74CBT3245ADE3GNDVCCELCD-CSAELCD-CSB12CSACSBU29
图2-13 液晶显示电路图
采用128×64的点阵式液晶显示器,能显示40个汉字,汉字库预先存储到程序存储器中。液晶显示器是通过DSP的I/O口模拟M6800操作时序进行控制。其中PB0~PB7为数据输出,连接DB0~DB7,控制信号E,CSA,CSB,D/I和R/W分别由PEI~PE5控制。接口电路由图2-14所示。 3. 通讯接口电路
C74J1594837261DB91345131487U31C1+C1-C2+C2-R1INT1OUTT2INT2OUTMAX232VCCVa-Va+GNDT1INR1OUTT2INR2OUT1626151112109VCC+5VC765C75C77ESCITXD/IOPA0ESCITXD/IOPA14
图2-14 RS-232通讯接口电路图
该电路采用了符合RS-232标准的驱动芯片MAX232,进行串行通信。MAX232芯片功耗低、集成度高,+5V供电,具有两个接收和发送通道。由于TMS320LF2407采用+3.3V供电。所以MAX232与TMS320LF2407之间加了电平匹配电路。
第三章 基于DSP控制的动态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为汇编语言编程,以提高编译效率[21]。程序遵循模块化设计原则,提高了系统的通用性和维护的简易程度。程序主要包括:初始化、采样、各种电量的计算、显示和控制输出等子程序。 3.1 DSP芯片初始化 3.1.1 系统初始化
系统进入初始化状态,应完成以下工作: (1)系统复位。 (2)时钟配置。
F2407芯片CPU时钟配置:SysCtrlRrgs.PLLCR=0x000A; EVA模块时钟配置:SysCtrlRrgs.PCLKCR.bit.EVAENCLK=1; ADC模块时钟配置:SysCtrlRrgs.PCLKCR.bit.ADCENCLK=1; 高速外设时钟配置:SysCtrlRrgs.HISPCP.all=0x0000; (3)看门狗(Watchdog)配置。
使能Watchdog:SysCtrlRrgs.WDCR=0x0028; 使能WDINT:SysCtrlRrgs.SCSR.all=0x0002; (4)功耗方式配置。
设置LPMCR0:SysCtrlRrgs.LPMCR0=0x00FC; 设置LPMCR1:SysCtrlRrgs.LPMCR1=0x0000; 3.1.2 EV模块初始化
根据设计任务,结合EV模块特点,对EV模块进行初始化。 (1)屏蔽EV事件的中断并清除EV事件的中断标志位。 (2)通用目的(GP)定时器的功能配置。 复位定时器,清零T1CNT: EvaRegs.T1CON.all=0x0000; EvaRegs.T1CNT=0x0000;
使能定时器:EvaRegs.T1CON.bit.TENABLE=1; 定时器时钟配置:
EvaRegs.T2CON.bit.TCLKS10=00; EvaRegs.T2CON.bit.TPS=111;
定时器计算周期配置:EvaRegs.T1PR=0X2DC6; 计数方式配置:EvaRegs.T1CON.bit.TMODE=10; (3)捕捉单元Capture1、Capture2配置。 初始化FIFO堆栈:
EvaRegs.CAPFIFOA.all=0x0000; EvaRegs.CAPFIFOA.bit.CAP1FIFO=01; EvaRegs.CAPFIFOA.bit.CAP2FIFO=01;
使能捕捉单元:
EvaRegs.CAPCON.bit.CAPRES=1; EvaRegs.CAPCON.bit.CAPQEPN=1; EvaRegs.CAPCON.bit.CAP12TSEL=1; EvaRegs.CAPCON.bit.CAP1EDGE=00; EvaRegs.CAPCON.bit.CAP2EDGE=11; 使能capture1、capture2中断: EvaRegs.EVAIMRC.bit.CAP1INT=1; EvaRegs.EVAIMRC.bit.CAP2INT=1; PieCtrlRegs.PIEIER3.bit.INTX5=1; PieCtrlRegs.PIEIER3.bit.INTX6=1; 3.1.3 ADC模块初始化
(1)ADC模块复位。
AdcRegs.ADCTRL1.bit.RESET=1; NOP;
AdcRegs.ADCTRL1.bit.RESET=0; (2)ADC模块上电。
AdcRegs.ADCTRL3.bit.ADCBGRFDN=3; for(i=0;i<10000;i++) NOP; AdcRegs.ADCTRL3.bit.ADCPWDN=1; for(i=0;i<5000;i++) NOP; (3)ADC模块时钟配置。
AdcRegs.ADCTRL3.bit.ADCCLKPS=15; AdcRegs.ADCTRL1.bit.ACQ_PS=0; AdcRegs.ADCTRL1.bit.CPS=1; (4)ADC功能及工作方式配置。
ADC模块仿真暂停方式设置:AdcRegs.ADCTRL1.bit.SUSMOD=3; 采样方式选择:AdcRegs.ADCTRL3.bit.SMODE_SEL=1; 序列发生器模式和运行方式: AdcRegs.ADCTRL1.bit.CONT_RUN=0; AdcRegs.ADCTRL1.bit.SEQ_CASC=1;
最大转换通道选择:AdcRegs.ADCMAXCONV.bit.MAX_CONV=5; ADC输入通道选择:
AdcRegs.ADCCHSELSEQ1.bit.CONV00=0; AdcRegs.ADCCHSELSEQ1.bit.CONV01=1; AdcRegs.ADCCHSELSEQ1.bit.CONV02=2; AdcRegs.ADCCHSELSEQ2.bit.CONV03=3; AdcRegs.ADCCHSELSEQ2.bit.CONV04=4;
AdcRegs.ADCCHSELSEQ2.bit.CONV05=5; (5)ADC中断配置。
AdcRegs.ADCTRL2.bit.INT_ENA_SEQ1=1; PieCtrlRegs.PIEIER1.bit.INTx6=1; (6)AD转化结果程序 先定义一些变量:
unsigned intADC_result[ 6 ] ; /存转换结果 / volatile int 3 ADC_address = ( volatile int 3 ) 0e000; /AD的读地址 / 初始化定时器 1: void init_ti mer1 ( ) {
外部中断 1中断服务子程序中读取转换结果 的部分程序: unsigned int I ;
for ( i = 0; i < 6; i + + ) {ADC_result[ i ] = 3 ADC_address ; } 3.2 主程序
主程序的流程图如图3-1所示。
DSP在一个工频周期内等间隔地采集64个瞬间电压、电流数据后,经DSP处理计算出电网电压、电流(包括零序电流)、功率因数、无功功率、有功功率、电压电流、1~32次谐波等负荷参数值,存储并送参量到显示单元显示,同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控制器键盘设置参数来控制电容投切。控制器不断地监测电网负荷参数,根据用户设置的参数情况,形成投切控制字,由输出环节具体完成电容器的正确投切。将输出的9路控制信号分成3组,每组有3路控制信号,可以实现最多9组分补或最多9组共补控制,也可以实现分补、共补同时控制,分补、共补的数量取决于用户配电参数设置和具体电网中电容器的连接情况。
1. 初始化程序:主要完成数据存储空间的检测和初始化、通讯方式的设置、液晶显示方式设置、事件管理器工作方式设置(设置定时器)、中断设置(中断寄存器和中断优先级设置)、启动硬件看门狗、禁止开关动作等。
2. 显示方式设置:主要完成对液晶显示的工作方式设置,初始化液晶显示页面。 3. 扫描键盘命令:主要是查询I/O口查看命令输入,修改系统的参数。
4. 数据处理程序:主要根据采样得到的数据,应用FFT算法计算各相有效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参数。
5. 控制投切电容程序:根据计算得到的参数,运用控制策略控制电容投切,达到补偿无功功率的目的。
开始初始化系统自检出错处理延时处理扫描键盘测量频率计算采样频率采样A/D转换存储数据数据处理计算各相参数控制投切电容统计投切电容量及投切后的P,Q,S存储并显示结果图3-1 系统流程图
3.3 电容器投切原则
无功补偿的原理就是准确检测三相电路无功功率Q,然后根据Q值的大小进行电容器最优投切,从而减小Q值,以达到最优状态。在被谐波污染的电网中投入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时,应注意避免产生谐波的谐振。消除谐波的方法,一般是在电容器上串联电抗,来防止电流的突变。本系统采用实时跟踪监测电网中的谐波量的方法,在电网中的谐波量超出设定值时,停止投入电容器,并报警,以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捕捉中断程序读时间寄存器判断是否第一次进入中断N计算频率Y置标志位Y判断是否正确N退出中断存储新值 图3-2 频率测量程序图
3.4 中断程序 1. 外部中断
当键盘有按键按下时就进入外部中断,执行外部中断子程序。此子程序主要完成键盘的扫描和执行相应于不同按键的命令。
其中,上、下按键控制液晶显示器显示内容翻页和控制光标指示的作用。左、右键相当于+和-,即在设定参数时,相对于系统设定值的偏差,按左键即加个单位,按右键则减一个单位。在设定参数时,按下键即为确定,则进入下一个参数的设定。 2. 定时器中断程序(频率测量子程序)
定时器捕捉中断程序由图3-3所示。程序主要完成信号频率的测量,当测量值44 土0.5Hz。用户冲击负荷引起的系统频率变动不得超过士0.1Hz。即电力系统中电压电流信号的频率变化在50士0.5 Hz的范围内。FFT运算又要求采样点数必须是2的整数次幂个,当电网的频率波动时,采样的频率也应该随之改变,否则将产生频谱泄漏。故本系统在每次采样前测量出电网频率,根据电网频率计算出采样频率,以保证同步采样。 串行口中断读地址位Y地址相同Y读命令字置标志位接收中断?N数据接受处理出错处理通讯校验处理Y接收发送?N数据发送处理串口中断退出 图3-3 串行口中断程序图 3.串行口中断程序 串行口中断程序主要完成测量量的上传和上位机命令信号的接收。通讯波特率最大为9600,数据格式为: 起始位 数据或指令位 较验位 1 2 3 4 5 6 7 8 9 0 要正确实现DSP与上位机的通信,除一般串行通信设置外,还必须正确设置SLEEP位(SCICTLI寄存器第2位),即将所有参与多机通信的DSP的SLEEP位都设成1,使得他们仅当检测到地址字节时才被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里,将接收到的地址与相应软件设置的地址(本 1机地址)相比较,若相同则用户程序清除SLEEP位,确保串行通信接口在收到每个数据字节时都产生一个中断,否则SLEEP位保持1以接收下一个地址[23]。 3.5 串行实时时钟电路读写程序 对日历时钟PCF8583的读和写是通过I2C总线来实现,下面就对I2C总线和对日历时钟的操作介绍如下[22]。 I2C控制字如下图所示。控制字节的前四位为1010,在这里是固定的。接下来的3位为 块选择位(B2, B1, B0)用来选择哪一块256字节,由于日历时钟只有256字节,所以选B2=B1=B0=0。控制字的最后-位为读/写方式选择位。置1表示进行读操作,清0表示写操作。 1 01 1 0 B2 B1 B0 R/W I2C具有两种写操作(字节写、页写)和3种读操作(现行地址读、随机读、序列读)。日 历时钟PCF8583对所有的读写方式都要用到。 字节写是指向指定片内RAM单元写入一个字节的数据data的操作,其数据操作格式如下: S SLAW A WORDARD A DATA A P 字节写操作以一个启动位S开始,主机发出控制字选择写操作(SLAW),然后主机发送要写数据的地址单元(WORDADR)停止位P用于中止接收。每个字节发送完,从机要回送一个应答信号A。 随机读是按指定的字节地址读出一个字节数据的操作。由于要写入字节地址,故要先送一个字节地址写操作,然后重复起始状态,读入个数据字节,其数据操作格式如下: S SLAW A WORDARD A S SLAR A DATA A 随机读字节操作以启动位开始,主机发送控制字选择写操作(SLAW),然后主机发送要读数据的地址单元(WORDADR) ,随后再启动一个启动条件和发送控制字选择读操作(SLAR),LF2407读取数据后发送一个停止条件,不回送应答信号。 LF2407的IOPF0和IOPF1引脚作为实施I2C总线协议的引脚,这两个引脚配置为I/O口,且通过配置IOPF1(SDA)为输出或输入方式,就可以完成启动、停止、应答功能及实现数据发送和接收。读写操作由不同的启动、停止、应答、接收和发送组成,这些功能都可以由一系列子程序来完成。 NP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本文介绍了目前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目前应用广泛的几种无功补偿装置的原理、性能及适用场合,在此基础上,为了满足电力系统对实时性更高的要求,提出了采用DSP进行控制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并进行了系统软硬件设计。 具体的工作总结如下: 1. 对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原理作了分析,提出谐波测量的精度决定了电网参数测的精度,因此选用计算精确性高和计算量小的算法来测量谐波量是关键。 2. 分析了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现状,对目前流行的几种无功补偿装置在原理、性能、使用场所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采用DSP进行控制并采用晶闸管控制投切的无功补偿装置既能快速地补偿无功功率,既满足电能质量的要求,成本又较低,在目前的电网改造中前途广大。 3. 完成了用DSP控制的智能无功补偿装置的软硬件设计。 通过半学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工作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采用DSP进行控制的无功补偿装置在系统抗干扰性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理论上的一些新成果应用到电力系统无功补偿装置中。 参考文献 [1]王兆安,杨君,刘进军.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粟时平,刘桂英.静止无功功率补偿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王潞刚,陈林炕,曾越南,等.DSPC2000程序员高手进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朱是.电力系统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电力电容器,2001,22(4):31-34. [5]刘和平,严利平,张学峰,等.TMS320LF240xDSP结构、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6]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7]李雪.基于DSP的TCR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河海大学2005. [8]李辉,全庆贻,赵光宙.基于DSP电力系统动态无功补偿装置[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2(6):601-604. [9]颜友钧,朱宇光.DSP应用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10]宁改娣,杨栓科.DSP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11]田广青.江门变电站静止补偿器简介[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 [12]米勒.电力系统无功功率控制[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 [13]王庆林.无功功率快速自动补偿装置设计探讨[J].电力电容器,1993,14(2): 16-19. [14]梁志勇.静止无功补偿设备运行综述[J].电力电容器,1997,18(2):41-45. [15]刘黎明,刘涤尘.智能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2,22(8):28-31. [16]张忠宇,王立宁.基于DSP技术的交流电路全电量测量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2,17(1):44-46. [17]江思敏.TMS320LF240x DSP硬件开发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8]赵世廉.TMS320X240xDSP原理及应用开发指南[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19]郑红,隋强强,周星.DSP应用系统设计实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20]陈文洁,杨拴科.采用电力电子集成技术的软开关PFC电路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3,37(2): 53-55. [21]刘和平,王维俊.TMS320LF24OxDSP C语言开发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22]朱铭锆,赵勇,甘泉.DSP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3]刘向东.DSP技术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4]张雄伟,曹铁勇.DSP芯片的原理与开发应用(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致 谢 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很多人给予了我关心、支持和帮助。在论文将要完成之际,我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张教授!在我的学习生活中,始终得到了张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关怀。老师严谨、科学、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渊博的知识和坦诚正直的优秀品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将对我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同时我也感谢各位老师,他们在我平时的学习生活和论文成文过程中都给出了很多具体指导和帮助。感谢代课的各位老师和一起生活两年的同学的无私支持和帮助,感谢他们在我学习以及论文的完成期间遇到困难时给予的巨大帮助,有了以上各位的帮助和知道才使自己完成了毕业设计,并获得了宝贵的知识,锻炼了自己以后再学习的能力! 附录一 TMS320LF2407硬件结构图 附录二 英文资料及翻译: Industrial enterprises of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原文) The improvement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s to improve the power factor of electric power efficiency,an important means of saving energy. In this paper,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examples of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s,the significance of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and the role and view of the current power system,industrial enterprises,the problems for the proposed improvements and measures. the vast majority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belongs to perceptual load, these devices in operation to absorb a large number of reactive power. An increase in reactive power supply system power factor to lower system voltage drop to occur,electrical equipment not fully utilized,increasing line losses and lower-powered equipment,power supply capacity and so on. In situ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and thus improve the power factor of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has extremel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choice of method of compensation Compensation for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is divided into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compensation for three kinds of compensation and in situ. Focus on compensation, that is, high and low voltage power distribution set up by several groups within the capacitor, capacitor connected to the power distribution bus, the compensation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 within the reactive power, and to reach the required value of the total power factor above. This method of compensation can compensate for high and low voltage bus routes prior to the reactive power, 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e reactive power source to move the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companies,allowing users to power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for reactive power has been reduction in the electricity sector to achieve the required power factor. And their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enterprise bus following the line of transformer and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can not play a role, there is still a large number of reactive power line flows within the enterprise and generate losses.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is the capacitors were installed at various workshops at the switchboard, which will enable installation of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and the substation to the plant lines can be due to a decrease in reactive load compensation effect. Local compensation is the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device directly connected to the induction motor terminals on the side or into the line. Focus on compensation methods used in the capacity of capacitor compensation or in-place than the grouping of compensation should be small, its utilization rate is even higher disadvantage is the change in distribution has not been compensated by the feeders,only lightened the load reactive power grid.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in the way the utilization of capacitor compensation than the in situ high, so the total requirement of compensation is smaller than the spot is an economical and reasonable remedy.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should follow the \"overall planning,rational distribution,classification of compensation,in-place balance; focus on compensation and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combine to spread-based compensation; high compensation and low voltage compensation combined with low-pressure-based compensation; Regulator combined with lower losses,down are the main loss \"principle. Compensation capacity to determine In the power grid in the reactive power consumption is a big,about 50% of the reactive power consumed in transmission,transformation and the device,50% of the consumed electricity users. In order to reduce reactive power consumption,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the reactive power in the grid where flow. The best way to start from the user to increase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improve user load power factor,so that Generator reactive power can be reduced and the reduction of transmission, trans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equipment in the reactive power consump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wear and tear. Compensation for reactive power capacity of Qc for 11QcPav11 22cos2cos1Load changes can be decided according to the static or dynamic compensation mode. When the load change is relatively stable,we should use the static method of compensation,which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line losses,and investment; when the load change is large,dynamic compensation method should be used,stable voltage. Lines,transformer capacity increase Lines,transformer capacity increased ΔS for the cos1SS1 cos2Additional compensation device, may improve the power factor, power factor on the business of direct economic benefit is obvious. Because the state electricity system, starting from the rational use of energy, according to the power company to adjust the price due to high and low values. The compensation device for enterprise and the entire power system economic operation all have significant economic effects . To improve the voltage quality To improve the voltage quality is the dynamic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equipment installed around the role of place in the line voltage compensation has increased slightly . UU2tg2xU1100% Q1Rtg1x Where tgφ1 - compensation device is not installed before the φ1 angle tangent; tgφ2 - compensation equipment installed after the φ2 angle tangent; R,x --- line resistance,reactanc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for the power system problems and solution Fig 1 for a diagram of power supply systems for heavy machine tool plant. At present, the total capacity of the plant transformer 17660kVA, a total of 20 transformers (1 # ~ 20, # transformers),each transformer capacity range of 50 ~ 1250 kVA,changing the ratio of 10kV / 014kV. Transformer low voltage side of the load is mainly motor, shown in the M1,M2 Mn shown. In general the rate of transformer load is basically maintained at 28% ~ 29%,and the maximum load of 7000kW. To change the power supply as much as possible to avoid the \"big horse-drawn cart\" phenomenon In making our selection, we should consider leaving a certain margin,to prevent heavy damage to equipment when,so most of the time caused by equipment, and severe underrun underrun the formation of the \"big horse-drawn cart\" Run. As the plant load factor of the transformer is basically 28% ~ 29%,and shows the transformer capacity is too large,transformer capacity can not be fully utilized, not only a waste of investment in equipment has increased the power loss. Rational choice by the transformer capacity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to reduce or limit the light-load or no load time to prevent the \"big horse-drawn cart\" phenomenon. To avoid the no-load operation of equipment At present,the plant is running a serious load of some equipment. Improving the power factor,the first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a reasonable run the equipment to improve power factor of power the device itself. The plant main load is AC motor, its power factor load with it change, motor idling,the power factor of about 0.1 ~ 0.3 between the rated load at 0.8 ~ 0.85 between the motor and thus should be made near the rated load state run. We should improve the motor power factor, the simplest way is to use capacitors and electric motors in parallel, so to avoid the no-load operation device is to improve the power factor equipment,an important way. he energy-saving high-voltage power lines Throughout the year to save electricity ΔW = P1h Where l- the increase in electric power lines, cos221P 13IR1cos2The number of annual operating hours, whichever 5000h. The calculation of annual energy savings 162217kW.h, within one year to reduc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costs 81.92 million yuan. Transformer-saving The loss of main transformer iron loss and copper loss. Transformer secondary side to improve the power factor, can reduce the total load current, thereby reducing the copper loss. Transformer copper loss of the year to save energy ΔW = (ΔPCu1 - ΔPCu2) h where ΔPCu1 - compensation for the actual run-time before the transformer copper loss of electric power, IPCu1PCuN1 IN2ΔPCu2 - compensated transformer copper loss of electric power, PCu2cos1PCuN1 cos22 The calculation of annual energy savings 3150kWh, within a year to save electricity transformer copper loss of 173,518 yuan. Power Factor Adjustment tariff Users within a year to reduce spending more than the low power factor penalty: 800 × 0. 589 × 5000 × 0.55 × 17.22% (increase rate) = 221.31 million yuan of compensation within one year after the users get the power factor bonus: 800 × 0. 589 × 5000 × 0.55 × 2.7% (reduced rate) 3.15 million total of 251.81 million yuan from the two above calculations we can see an overall increase within one year of net income 341.73 million yuan, according to the capacity required to compensate for equipment investment 27.15 million yuan,9 months will be able to recover their investments. This shows that the plant foundry for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the transformer secondary side compensation for use of decentralized approach to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is feasible and can achieve long-term and significant economic effects. 工业企业无功补偿与节能(译文) 改善工业企业用电的功率因数是提高用电效率、节约电能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应用实例说明了工业企业无功补偿的意义和作用,并针对目前工业企业供用电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和措施。在工业企业中,绝大多数的用电设备属于感性负荷,这些设备在运行中要吸收大量的无功功率。无功功率的增加使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从而出现系统电压下降、电气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增加线路损耗以及降低供电设备的供电能力等情况。因而就地进行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对降损节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补偿方式的选择 无功补偿分为集中补偿、分散补偿和就地补偿三种。集中补偿,即在高、低压配电所内设置若干组电容器,电容器接在配电母线上,补偿该配电所供电范围内的无功功率,并使总功率因数达到规定值以上。这种补偿方式只能补偿高、低压母线之前线路上的无功功率,它们相当于把无功功率源移到用电企业的配电所,使用户对供电系统要求的无功功率有所减少,达到供电部门所要求的功率因数。而它们对配电母线以下的企业内部的变压器和线路的无功功率不能起到补偿作用,仍有大量的无功功率在企业内部线路上流动并产生损耗。分散补偿是将电容器组分别安装在各个车间的配电盘处,这种安装方式可以使配电变压器以及变电所至车间的线路都可以由于无功负荷的减少而获得补偿效果。就地补偿是把无功补偿器直接接在异步电动机旁或进线端子上。集中补偿方式所用电容器组的容量较分组补偿或就地补偿要小,它的利用率则更高,缺点是对变、配电所各馈线并未得到补偿,仅减轻了电网的无功负荷。分散补偿方式中的电容器组的利用率比就地补偿高,因此总需要量较就地补偿要小,是一种经济合理的补偿方式。无功补偿应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为主;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以低压补偿为主;调压与降损相结合,以降损为主”的原则。 2.补偿容量的确定 在电力网中无功功率的消耗是很大的,大约50 %的无功功率消耗在输、变、设备上,50 %消耗在电力用户上。为了减少无功功率消耗,就必须减少无功功率在电网里的流动。最好的办法从用户开始增加无功补偿,提高用户负荷的功率因数,这样可以减少发电机无功出力和减少输、变、配电设备中的无功电力消耗,从而达到降低损耗的目的。补偿的无功功率容量 Qc为 1111 QcPav22coscos12式中Pav—最大负荷日平均有功功率;cos1—未装设补偿装置前的功率因数实测值; cos2—装设补偿装置后所达到的功率因数值。 (1)线路、变压器的增容 线路、变压器的增容量ΔS 为 cos1 SS1 cos2加设补偿装置后,可提高功率因数,对企业的直接功率因数经济效益是明显的。因为国 家电价制度中,从合理利用能源出发,依据企业的功率因数值来调整电价高低。这种补偿装置对企业和整个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都有着重大的经济效。 (2)改善电压质量 改善电压质量是指装设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前后,作用在补偿地点的线路电压稍有提高。 UU2tg2x U1100%Q1Rtg1x式中tg1—未装设补偿装置前1角的正切; tg2—装设补偿装置后2角的正切; R 、x —线路的电阻、电抗。 3.工业企业供用电系统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目前,该厂变压器总容量为17660kVA ,共有20台变压器(1 # ~20 # 变压器) ,每台变压器的容量范围为50~1250 kVA ,变比为10kV/ 014kV。变压器低压侧负载主要为电动机,如图中M1 、M2 ⋯⋯Mn 所示。一般情况变压器负载率基本上维持在28 %~29 %之间,最大负载时为7000kW。 (1)改变供电方式,尽可能避免“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在设备选型时,要考虑留有一定的容量,防止重载时损坏设备,这样大部分时间都造成设备欠载和严重欠载形成“大马拉小车”运行。由于该厂变压器的负载率基本上在28 %~29 %之间,说明变压器的装机容量过大,变压器容量不能充分利用,既浪费了设备投资又增加了电能损耗。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以及减少或限制用电设备轻载或空载的时间来防止“大马拉小车”现象。 (2)避免设备的空载运行 目前,该厂某些设备的空载运行严重。在提高功率因数时,首先应考虑使设备合理运行,提高耗电设备本身的功率因数。该厂主要负荷是交流电动机,其功率因数随它的负载而改变,电动机在空转时,功率因数约在0.1~0.3 之间,额定负载时在0.8~0.85 之间,因而应使电动机接近额定负荷状态下运行。要把电动机功率因数提高,最简单的办法是用电容器和电动机并联,所以避免设备的空载运行是提高设备功率因数的重要途径。 (3)建议完善配电设备或对其进行重新改造 在现场测量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配电设备老化现象严重,没有电流表、电压表或者读数不准确,如镗床车间的配电房内完全没有电流表和电压表。 4.经济效益分析 (1)高压供电线路节电 全年节约电能 ΔW =P1h 式中P1—增加的线路电功率, cos221P 13IR1cos2h —年运行小时数,取5000h 。经计算全年节约电能162217kW.h ,一年内降低的电能损耗费8192万元。 (2)变压器节电 变压器的损耗主要有铁损和铜损。提高变压器二次侧的功率因数,可使总的负荷电流减少,从而减少铜损。全年节约变压器铜损耗电能W(P1—补偿前变压cu1Pcu2)h 式中P器实际运行时的铜损耗电功率 IPcu1Pcun1 I22ΔPCu2 —补偿后变压器的铜损耗电功率 Pcu2cos1Pcun1 cos22经计算全年节约电能3150kW.h ,一年内节约变压器铜损耗电费173518元。 (3)功率因数调整电费 用户一年内减少因功率因数偏低多支出的罚金:800 ×0. 589×5000 ×0.55 ×17.22 %(增收率) =22131万元补偿后用户一年内得到的功率因数奖金:800 ×0. 589 ×5000 ×0.55 ×2.7 %(减收率) =315万元两项总计为25181万元由上述计算可知一年内合计增加纯收入34173万元,根据补偿容量需设备投资2715万元,9个月就能收回投资。这说明针对该厂铸造车间的具体情况在变压器二次侧采用分散补偿的方式进行无功补偿是可行的,并且能取得长期且明显的经济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