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然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第13期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巨大冲击,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化的应用为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提供了助力,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项。然而,在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面临资金缺乏、数字化人才短缺、基础薄弱以及转型契合度不确定等诸多困难与挑战。应当从构建数字经济生态系统,帮助走出融资困境,防止出现“数字鸿沟”,树立转型标杆以及加快数字化人才队伍培养五个方面入手寻求破解之道,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激发活力、增添动力、提升竞争力,以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關键词】 数字化转型; 中小企业; 数字经济; 后疫情时代 【中图分类号】D601;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13.014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类经济主体的冲击呈现出非均衡性,中小企业资金规模较小,应对风险能力较差,遭受疫情冲击也较大。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对中小企业进行联合调研的报告显示,高达85%的企业现金余额仅够维持3个月时间。《经济日报》和中国邮储银行联合打造的以月度单位反映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状况的运行指数,也表明中小企业损失严重,2020年2月份该指数为31.9,较1月下降14.2,市场指数、采购指数、绩效指数、信心指数等方面均有大幅下滑。[1]
赋能:疫情期间数字化助力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危与机总是相伴而生。面对中小企业生存困境,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稳步推进复工复产等方面提供了颇多支持,助力中小企业渡过险关。
受疫情影响,大量中小企业在丧失收入来源的同时仍需大量资金用于房租、工资等开支以维持公司运营,资金周转困难,融资需求较强。调研显示,小微经营者最希望得到的政策支持是落实贷款优惠和降低贷款门槛,表现出对于资金融通的强烈愿望。[2]疫情中,以互联网银行为代表的普惠数字金融表现出较传统银行更为精准的资金通达能力,能够更好地渗透到经济运营的毛细血管中,为难以从传统银行取得信贷支持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便利。全国工商联与网商银行联合银行业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及100余家金融机构,推出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其以无接触、纯信用、快捷办理的特征广受好评。根据银行业协会的统计,“助微计划”实行两个月就已累计放贷3258.31亿元,惠及各类中小微经营者800余万户。一项针对小微经营者的研究表明,40.5%的小微经营者从互联网银行获取融资,位列小微经营者各项融资渠道
之首,远高于从传统银行取得贷款的比例(13.9%)。[3]这无疑展现出疫情期间数字化手段在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方面的优势。
随着疫情蔓延得到有效遏制,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线战疫”成为工作重点,企业复工复产被提上日程。数字化技术便捷高效、智能精准、超越时空的特性使其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中作用显著。疫情防控中,多个省份采用“健康码”等数字化、移动化防疫系统,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区分高中低风险地区,实行动态管理,为企业复工复产撑起“安全网”。针对部分企业员工短缺的情况,线上招聘、网络招聘等形式成为主流,一些地方和企业搭建员工共享平台,“共享员工”“云招聘”为缓解企业用工荒、复工难等问题提供了数字化解决方案。线上办公的兴起解决了企业在线办公的需求,多数企业在复工复产进程中对包括IM和视频会议在内的远程办公需求大增,艾瑞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复工复产期间,全国超过1800万家企业采用线上远程办公模式,职工覆盖超过3亿人。
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经济在应对疫情冲击时更加从容,保障了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存续和发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斯宾塞在近期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具有很高的互联网渗透率和最先进的移动支付系统,基于此产生的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提升了数字生态系统效率,正是由于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经济更具韧性。相关研究表明,数字化技术能够提升企业约60%的作业效率和50%的管理效率,降低20%的人力成本。[4]可以说,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选项。然而,对大多中小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之路绝非一片坦途。 险阻: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制约因素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联合会和阿里云研究联合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全链路数智化转型洞察》显示,企业的数字化程度同疫情的影响成反比,在数字化得分能力“高”的企业中,45%的企业不受疫情影响或受到正面影响,而这一比例在数字化得分能力“低”的企业中仅为22%。疫情的出现无疑催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但整体来看,我国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比例仍然较低,大约仅有25%的中小企业开启了数字化转型之路,远低于美国的54%和欧洲46%的比例。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常常容易陷入“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的两难困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和埃森哲咨询联合撰写的报告显示,仅有7%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学者毛基业预测,未来能够成功转型的企业仅有9%左右;另一项研究也表明,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比例高达70%~80%。如此低的转型成功比例,使中小企业面对转型顾虑重重。
困境一,没钱转——转型资金欠缺。资金欠缺和成本过高是制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对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来说,普遍税后利润仅有3%~5%,对于数字化转型这样的系统工程,从硬件装备的改造升级和新兴数字技术的应用,从数字人才的引进到
员工的数字化培训,都是企业难以承担的转型开支,而漫长的转型周期和不确定的转型收益,使得企业转型不得不更加慎重。
困境二,没人转——数字化人才短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字化人才的供给。目前,数字化人才缺口巨大,Capgemini(凯杰咨询)发布的《数字化人才缺口——企业的投入是否充足》(The Digital Talent Gap—Are Companies Doing Enough)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企业均表示数字化人才缺口呈增长趋势,高达54%的企业认为数字化人才短缺是企业难以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50%的企业表示始终在关注数字化人才缺口问题并将通过努力弥补人才不足所产生的竞争力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数字化转型是对数字化人才的争夺与整合,中小企业资金的短缺使其在同大企业争夺数字化人才时处于明显劣势。同时,外部引入的数字化人才能否作为“合适的人”同企业转型相匹配,仍有待观察。 困境三,基础弱——原有数字化水平较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基础和转型的条件较为薄弱。当前,中小企业数字化装备应用率、信息系统覆盖率和设备联网率分别为45%、40%和35%,远低于大型企业80%、65%和60%的比例。此外,仅有10%的中小企业采取ERP和CRM方案,很多企业对数字化的运用仅停留在办公自动化、人事管理等初级层面,仅有5%的企业能够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环节提供数字决策支持。
困境四,不愿转——企业对于数字化认知与契合程度存在不确定性。企业内部能否同数字化转型相契合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包括高层支持与否、企业组织开放还是封闭、企业是否具备协同开放文化等方面。[5]有研究表明,企业高层推进数字化更容易使转型成功。数字化的构建也将引领企业决策方式的转变,“数字说话”“数据决策”将为企业决策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撑。企业文化是开放、协作、包容、封闭、孤立、隔绝,同样是转型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数字化作为外生性驱动力,是无法在封闭系统和孤立文化中得以发展的,企业员工在数字化冲击下采取抵触的态度也会使转型难以落实。说到底,企业内在的柔性条件同数字化转型的契合度问题决定着转型的难易度。
突围: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有效地对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引导、帮助中小企业顺畅完成转型,对于发挥数字经济作用,驱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一,构建起数字经济生态系统,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要构建包含中小企业在内的,以数字化为基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的新型数字经济生态系统,这是一种涉及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等多方主体、全方位的变革。首先,对数字经济生态系统中的各要素进行数字化赋能,即全面提升政府、行业、社会、企业的数字化水平。以此次疫情防控为例,基于数字化的各级政府治理平台有效助力科学防控和精准防控;传统行业加速触网,化解经营危机,互联网平台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实体产业渡过难关;企业数字化观念更为深入,新经济业态、新模式发展迅速;数字化渗透到社
会各方面,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购物、直播带货、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线上服务更加深入人心。系统中每个要素的数字化能力的强化为系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次,强化数字经济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协同表现为系统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合作,是一种集体化的状态和行为。政府、行业、社会和企业要基于共享、开放、可持续发展理念组成系统结构,加强要素之间的相互协作,以更为优化的结构促进系统功能。 建议二,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疫情期间以互联网银行为主的数字普惠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资金流转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通过数字化技术破解长期困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带来新的可能性。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主要表现为供需端的信息不对称,处于资金供给端的传统商业银行无法有效判断中小企业的真实运营状况,资金需求端的中小企业运行过程中也缺少数据的留存以供金融机构予以识别。此外,传统银行业主要依托于线下办理,尽职调查成本高,贷款审核周期长,同时基于不良贷款率考核压力,传统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更加谨慎,贷款触及率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将有效解决供需两端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对企业、行业、经济发展中大量数据的搜集、处理和研判,评估中小企业的运营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给予合理的信贷支持与金融服务。除却互联网银行外,第三方支付在数字经济条件下由单纯的通道服务商转变为数字化综合服务提供机构,链接中小企业运营、融资和投资过程的各种环节,为中小企业在风险防控、信用提升、资金流转等方面提供支持。这些数字普惠金融支持有助于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困境,以及获取必要的数字化转型资金。 建议三,提倡“数字包容”“数字普惠”,避免中小企业“数字鸿沟”的出现。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符合通用目的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特征,是一种应用场景广泛,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应用成本,促进技术创新的底层技术。作为通用目的技术的数字经济具有普惠性特征,主要包含两方面意涵,一方面企业对数字化的获取门槛要低,技术红利能够下沉惠及广大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的定价要低于企业能够负担的日常成本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开支;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要提供便利化服务,易于操作,使得新兴技术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概言之,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要体现数字包容和数字普惠的理念,杜绝中小企业由于资金、规模、技术等方面的弱势而无法享受数字红利,避免在数字经济时代产生“数字鸿沟”。 建议四,政府树立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市场主体的绝大多数,在风险防控和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已有研究表明,企业规模同数字化转型优势成正比,这意味着处于市场主体中长尾部分的大量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较之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中的龙头企业来说,转型之路更加艰难。政府在经济治理和数字经济升级的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作用,组织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引領企业转型,树立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这些标杆企业的选取既应当有行业领头羊和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引领整个行业和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发展,也应当考虑普通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成功案例,为其他中小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还需要注意,企业在市场中简单复制商业模式并不会让企业取得成功,简单地照搬照抄标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也无法使中小企业真正享受
数字化带来的便捷与红利。要更加关注企业经营、管理、投资等方面对于数字化的内在需求,而非简单地将数字技术植入企业。
建议五,加快数字化人才培养,解决数字人才缺口。数字化人才的培养需要明确素质标准、拓宽培养渠道。[6]数字化人才可以分为数字化技术应用人才、数字化管理人才和数字化创新人才,要精准施策、分类培养,积极推进数字化人才同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教育和科研机构等在数字化人才培养和应用中的协调作用,[7]发挥行业协会的信息优势和中介作用,有效链接“政企校”三方,推进校企合作,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注释
[1]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课题组:《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业绩不同程度下降》,《经济日报》,2020年3月6日。
[2][3]巴曙松:《疫情冲击下中国小微经营者融资困境的形成及其化解》,《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网络首发,第1~9页。
[4]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答记者问。
[5]陈春花:《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体系构建研究》,《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18期,第6~12页。
[6]吕铁:《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向与路径》,《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18期,第13~19页。
[7]肖国安、易雨瑶:《发挥各方面积极作用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人民日报》,2020年5月18日。 责 编∕郭 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