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与要求
1. 加强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 了解TAS-986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及操作技术。
3. 通过自来水中钙的测定,了解实验条件对测定灵敏度.准确度和干扰情况的影响及最佳实验条件的 选择。
二、 预习与思考
空心阴极灯的灯电流如何选择,燃气和助燃气流量的比例如何选择,狭缝大小如何选择。 三、 实验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于从光源发出的待测元素的特征辐射通过样品煞气时,被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 由辐射的减弱程度求得样品中待测元素含量。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试样中待测元素浓度与吸光度呈线性关 系。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应用较广,其中原子化过程相当复杂,分析线的灵敏度、准确度与干扰情况不仅与 火焰类型和喷雾效率有关,而且与燃烧器高度、助燃比.灯电流及光谱通带等因素紧密相关。对于本实验中 钙这类碱土金属,与氧化合反应快,宜选用富燃焰,用波长进行测量。
对于组成比较简单得试样,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对于基体成分不能准确知道或成分十分复杂的 试样,可以采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其测定过程和原理如下:
取等体积的试液两份,分别置于相同容积的两只容量瓶中,其中一只加入一定量待测元素的标准溶液, 分别用水稀释至刻度,揺匀,分别测定其吸光度,则:
Ax=kCx Ao=k(Co+Cx)
式中Cx为待测元素的浓度,Co为加入标准溶液浓度的增t. Ax, Ao分别为两次测疑的吸光度,将以上 两式整理得:
Ax
cv =——'—
A°-Ax
在实际测定中,采用作图法所得结果更为准确。吸取四份等体积试液置于四只等容积的容量瓶中,从第 二只容
量瓶开始,分别按比例递增加入待测元素的标准溶液,然后用溶剂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测定溶液 Cx、Co+Cx、2Co+Cx. 3Co
• ••
4. 烧杯lOOmL 1个 5. 容量瓶lOOmL 12个
6. 吸管加1八5mL及lOmL各1支 7•移液管25mL 1支;吸耳球1个。
8•钙的存储标准溶液,mL:取无水CaCQ.在12CTC烘箱中烘2小时,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取,加去 离子水20〜30mL,滴加加ol/L盐酸至CaCOa完全溶解,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揺 匀。
9.钙的工作标准溶液,100 g/niL:取钙的储存标准溶液于100 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于刻 度,摇匀。
五. 实验内容
1. 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
取六个100ml容量瓶,依次加入,,,,及的100pg/mL钙的工作标准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2. 未知试样溶液的配制
取自来水于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 标准加入法工作溶液的配制
取四个100ml容量瓶,各加入自来水.然后依次加入0 ,,及卩g/mL钙的工作标准溶液,用去离子水 稀释至刻度,揺匀。
4. 样品的测定
(1) 在上述最佳实验条件下,分别依次测定钙标准溶液(6份)、未知试样溶液的吸光度。 (2) 在上述最佳实验条件下,分别依次测定标准加入法工作溶液(4份)的吸光度。 (3) 在上述最佳实验条件下,重复11次测定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5. 结束实验
(1) 实应结束后,用去离子水3〜5分钟,点击“End”按钮,结束实验; (2) 先关乙块气,再关空气。最后检查管路中是否有残留气体; (3) 关闭计算机和仪器主机,关闭电源开关;
(4) 清理实验台面,盖好仪器罩,填好仪器使用登记卡。 六. 数据记录和结果处理
U以钙的系列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用未知试样溶液的吸光度,求出饮用水中钙的含量。
2. 以钙的标准加入法工作溶液测得的吸光度绘制工作曲线。将其外推,求得饮用水中钙的含量。并比 较结果。
3. 计算特征浓度(S = ° %()・()()44)和检测限 血=生)o
A
K
七、问題与讨论
U如何选择最佳实验条件实验时,若条件发生改变,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2.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为什么单色器位于火焰之后,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单色器位于样品室 之前
3、 标准加入法和标准曲线法各有何特点 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为光源
5. 某仪器测定钙的最佳实验条件中,是否也适合于另一规格不同的仪器为什么
当仪器的光源及电学部分经预热后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时,开始对仪器测试条件进行选择。首 先将空气送入气体控制器,观察空气压力表并学会正确读取流量计读数。
开启室内排风系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调节乙烘流量计,使乙烘流量稳定在某一定值,用电 子枪点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怀疑对方AI换脸可以让对方摁鼻子 真人摁下去鼻子会变形
女子野生动物园下车狼悄悄靠近 后车司机按喇叭提醒
睡前玩8分钟手机身体兴奋1小时 还可能让你“变丑”
惊蛰为啥吃梨?倒春寒来不来就看惊蛰
男子高速犯困开智能驾驶出事故 60万刚买的奔驰严重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