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巨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作用机制探析

来源:尚车旅游网
中医研究 2011年1月 第24卷 第1期TCM Res.January 2011 Vo1.24 No.1 。69‘ 文章编号:1001—6910(2011)01—0069—02 ・针灸经络・ 巨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作用机制探析 吕 佳 ,海 英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 关键词:巨刺法 中风 偏瘫/中医病机 中图分类号:R245.31 文献标志码:B 巨刺法起源于《内经》,《灵枢・官针》日:“巨刺 者,左取右,右取左也。”乃身体一侧有病,取对侧经 穴治疗的方法。《针灸大成》云:“邪客于经,左盛则 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 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可见巨刺法主要用于治疗 经脉病,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经脉阻滞、气血不通引起 的肢体活动障碍。从中医理论而言,中风后经络瘀 闭导致的肢体活动障碍即偏瘫亦可用巨刺法治疗。 当前巨刺法在中风后偏瘫中的临床运用虽不十分广 泛,但现有的临床研究却表明该疗法有着较好的疗 效¨ 。为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临床使用价值,现 对巨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以 期对今后的临床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1 巨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传统中医解释 1.1 从“形”与脑的关系上看 中风的病位在脑,“脑为元神之府”,故中风后 偏瘫的根本病因为脑髓神机受损。“形统于脑”,实 现“形”与脑之间的联系则是经络系统,具体可分为 同侧联系和交叉联系。同侧联系在书中早有记载, 如《灵枢・动输》有“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 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人络脑”之说,又如《灵 枢・经脉》指出“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 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即足太阳经直通于脑等。 交叉联系有两种途径:一是人脑之前,在正经的循行 路线上即发生左右交叉,如“大肠手阳明之脉…… 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二是通过经筋的作用, 即“维筋相交”,由于经脉与脑存在交叉联系,故针 刺健侧穴位可以通过激发经脉经气直达脑部而发挥 治疗作用。 1.2从经络腧穴理论上看 十二经脉分布于机体内外,内连脏腑,外络肢 节,气血循环流注反复无端。经络系统左右对称分 布于手足,而奇经八脉的任督之脉则是前后相对称 分布的。循行于机体左右两侧的经脉,有“左之右, 右之左”相互交叉的关系,并且经脉在机体大都有 左右交会的腧穴,如手足三阳经皆左右交会在督脉 的大椎穴,足三阴亦左右交会在任脉的中极、关元 穴。百会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交会穴,统领一身 之阳,脉气能左右交贯,故左经有病,取右经的腧穴 亦能治疗;右经有病,常取左经的腧穴治疗而有效。 1.3 从中风偏瘫与人体阴阳的关系上看 《素问・调经论》云:“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 候若一,命日平人。”当肢体阴阳失去这种相对的平 衡状态时,即为病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l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偏瘫患侧肢体的经络 处于气滞血瘀状态,其生理功能随之减弱;而健侧肢 体是相对正常的,其生理功能相对旺盛。清代医家 王清任认为中风偏瘫为 亏损五成元气之病”,并根 据量化假说阐明该病的病因病机为“分布周身,左 右各得其半”,“若亏五成,剩五成,每半身只剩二成 半”,“经络自然空虚…“・难免其气向一边归并”。 因此,诊疗中风偏瘫时应调节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 使之归于平衡。喻昌言云:“凡治一偏之病,法宜从 阴引阳,从阳引阴,从左引右,从右引左。盖观树木 之偏枯者,将溉其枯者乎?抑溉其未枯者使其荣茂, 而因以条畅其枯者乎?”巨刺中风偏瘫患者健侧肢 体,不仅能够刺激旺盛的健侧经络腧穴,而且可以激 发患侧经络的功能,通过经络的全身整体调节作用, 达到行气活血、通经活络的作用。从阳引阴或者由 阴引阳,均可纠正经气失衡,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目 的。 2 巨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现代医学认识 2.1从神经解剖学的角度来看 大脑与肢体的联系是双侧的,从中央前回发出 的神经纤维有80%交叉而支配对侧的运动;还有一 小部分未交叉,直接下行构成皮质脊髓前束而支配 同侧的运动 。然而,某些后根纤维的二级纤维并 入同侧脊髓丘脑束上行的情况和某些到脑干网状结 构上下行纤维投射的双侧性,决定了针刺信号对高 级中枢可产生双侧弥漫性的影响,从而使高位中枢 及其下行系统对双侧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都产生影 响。因此,脊髓、脑干网状结构、丘脑非特异性投射 ・70・ 中医研究 2011年1月 第24卷 第1期TCM Res.January 2011 Vo1.24 No.1 系统以及大脑皮层,均是巨刺效应产生的结构基础; 而各级中枢相互作用和对针刺信息的整合与反馈是 巨刺疗法产生疗效的决定因素 ,即各级中枢上下 行径路的复杂性决定了巨刺疗法可对健侧和患侧的 现象尽早出现的作用 。 3 小 结 由于目前对巨刺疗法的作用机制研究多集中在 古代医籍的整理上,科学规范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 躯体产生影响。 2.2从神经生理学原理来看 当肌力较强肌肉进行随意运动时,所有的运动 神经均兴奋聚集,通过牵拉次级肌梭末梢引起牵张 验相对较少,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刚刚起步,故巨刺疗 法的作用机制仍缺乏深入的研究。随着近年来神经 递质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 重视脑血管疾病损伤的分子机制,为研究巨刺法治 反射,而增强肌力较差肌肉的力量时,这种规律在上 疗中风后偏瘫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笔者期 下肢都存在 。有研究 观察了针刺健侧对患侧 待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以阐明巨刺法治疗中风后偏 正中神经F波的改变,推测巨刺疗法的机理可能在 瘫的作用机制,促进针灸临床疗效的提高。 于通过抑制脊髓前角Ot和^y运动神经元反射,调整 参考文献: 肌肉的过度牵张状态,降低支配痉挛肌的兴奋性,提 [1]王宏志.针刺治疗中风偏瘫1 620例临床观察[J].中国 高兴奋点的阈值,协助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因此, 针灸,1991,11(6):1—2. 巨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针刺健侧 [2]李连生.巨刺与非巨刺治疗脑梗塞198例临床观察[J]. 可引起患侧的运动反射,目的在于经常保持偏瘫的 中国针灸,1993,13(1):21—22. [3]蜂须贺研二.脑卒中患者非瘫痪侧的改变[J].国外医 肌肉处于一定的兴奋水平,从而对运动的康复产生 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8,18(4):177—178. 良好的促进作用。 [4]解秸萍.巨刺法神经解剖学机制探讨[J].上海针灸杂 2.3 从与神经康复学的关系来看 志,1997,16(2):28—29. 现代康复医学的中枢性促通技术即Brunnstrom [5]魏国荣,曲镭.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原理和应 促通术,为中风早期(Brunnstrom I一Ⅱ级)患侧肢体 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4):192—193. 无随意运动或随意运动相当弱时,利用对侧残余的 [6]朱国祥,包烨华,曾友华,等.平衡针刺法对脑卒中后上 肌肉功能进行最大用力活动时所引发的异常运动模 肢高痉挛患者正中神经F波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 式——联合反应加之患肢随意运动的尝试来诱发患 刊,2008,26(10):2 185—2 187. 侧肌张力的提高,促进正常运动出现的一种方法,与 [7]陈立典,苏彩,吴强.偏瘫早期应用“巨刺法”提高肌张力 巨刺疗法利用针刺健侧经穴调动同经真气治疗患侧 的研究[J].针灸II缶床杂志,1996,12(12):29—30. [8]肖淑杰,许健鹅.刍议偏瘫的巨刺法[J].针灸临床杂志, 的道理相似 。因此,偏瘫早期针刺健侧的方法实 1995,11(10):3—4. 际上是现代促通技术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所不同的 收稿13期:2010—11—09 是在没有出现Raimiete现象之前,无法施行 (编辑 颜 冬) Brunnstrom促通术,而巨刺法恰恰有促进Raihaete 文章编号:1001—6910(2011)01—0070—02 ・针灸经络・ 针刺配合耳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病86例 刘志军 (沙洋县中医院,湖北沙洋448200) 关键词:单纯肥胖病耳穴针灸疗法 们生活带来诸多不变,而且直接威胁人类健康。随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志码:B 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减 肥胖是由于体内过多脂肪积累达到可危害健康 肥需求愈加强烈。2006—03--2009—10,笔者采用 程度的一种慢性疾病。单纯性肥胖病是肥胖病中最 针刺配合耳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病患者86例,总结报 多见的类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社会 道如下。 的进步,肥胖人数保持13益上升趋势,肥胖不仅给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热门图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