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1-12-06T14:20:25.55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 作者: 孙得利
[导读] 治疗时轻证可用针刺法以导引阳气,阳气行则邪气去,对于肢体萎软,甚至肌肉萎缩还可配合按摩、梅花针等治疗
孙得利
(泾川县中医医院 甘肃 平凉 744300)作者简介;孙得利(1966-),男,中医内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应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
【摘要】血痹是临床常见病,是内以卫阳不足为主因,外为风邪诱发,血行不畅所致,以肢体局部麻木为主症,治疗上轻者针刺即可,重者受邪较深,针刺治疗已难以胜任。近年来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交通工具飞速发展,人们以车代步屡见不鲜,已成为时尚,日常工作锻炼的较少,体质从某种意义上有所下降,机体循环缓慢,各种器官的功能也随之减退,有“萎而不用”的迹象,临床上表现为肢体萎软麻木,甚至肌肉萎缩不用,因此,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以甘温益气,通阳行痹为主治疗,收到了一定的疗效。【关键词】金匮要略;血痹;病因病机;证治;应用
【中图分类号】R11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92-02血痹是临床常见病,是内以卫阳不足为主因,外为风邪诱发,血行不畅所致,以肢体局部麻木为主症,治疗上轻者针刺即可,重者以益气温阳行痹为主。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血痹的病因病机及证治,以供同道商榷。 1病因病机
血痹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中有:“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1],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中有:“邪入于阴,则为血痹”[2]说明血痹的病因是有“邪”,病位入于“阴”,痹者闭也,闭塞不通之意。以上都只是提出了血痹的一个病机概念。
《灵枢·口问第二十八》“邪之所在,皆为不足”。《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都阐述了邪正相搏,正气为主导的中医发病学思想。
《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强调了痹证的发生既有风、寒、湿邪的侵袭,更有脏腑营卫气血的失调,突出反应了《内经》既重视内因,也不忽略外因的发病学观点,也就是说《内经》已经认识到在卫外不固,血脉空虚的基础上,外邪客袭是痹证发生的病机所在。《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之“痹”,虽为说明是何痹,但是从“血凝于肤者为痹”可以看出,它与“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的“荣卫之气,亦令人痹”极其相似。《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综上所述,内以卫阳不足为主因,外为风邪诱发,血行不畅所致是其主要病因病机。 2临床症状及治疗
把血痹当成一种病真正的提出来还始于《金匮要略》,血代表病邪(风寒之邪)已经侵入血分,痹则是病机概念,旨在说明阴血因风寒之邪的影响滞而不通的状态。《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3]。以上论述了凡养尊处优的人,肌肉虽然丰盛,实则筋骨脆弱,腠理不固,因而抵抗病邪的能力薄弱,每因稍事活动即体倦汗出;或心烦不安而睡时辗转反侧,即使这样的微风,亦足以引起血痹。另外,如果感受邪气较重阳气不足,阴血涩滞,患者除了出现局部肌肤麻木不仁,还可兼有酸痛感,所以说“如风痹状”。
治疗时轻证可用针刺法以导引阳气,阳气行则邪气去,对于肢体萎软,甚至肌肉萎缩还可配合按摩、梅花针等治疗。《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证重者,受邪较深,针刺治疗已难以胜任,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以甘温益气,通阳行痹,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所说:“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之意,临床上亦可针药并用,效果更佳。 3 临床应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这张方剂具有振奋阳气,温通血脉,调畅营卫的作用,所以,凡证属气虚血滞,营卫不和者,皆可应用。临床上可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风湿病、腓肠肌麻痹等属营卫不和,血行滞涩者,病在上肢者常加桑枝、羌活、鸡血藤等,下肢者常加木瓜、杜仲、牛膝等。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3 [2]《灵枢经》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4 [3]《金匮要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