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联觉体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施鉴鑫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9年第09期
[摘 要]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教师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通过一个感官引起其他感官的共鸣,即为联觉。在音乐欣赏课《乒乓变奏曲》教学中,通过分析不同层次与不同维度的“联觉体验”,以期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关键词]联觉体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7-0038-02 联觉一词,源于希腊语“synaesthesia”,意思是同时的感受,也被译成共感觉、通感或联感,是一种特别的认知现象,指各种感觉之间能产生相互作用(通过对一个感官或感官区域的刺激,引起另一个感官或感官区域的感受)。
音乐欣赏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必然会调动自身的心理机能,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是说钟子期听到伯牙弹奏的琴声,就能联想到高山或者流水,这就是音乐的联觉。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许多教师运用“联觉”的心理原理,采用视、听、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听觉、动觉、视觉、触觉等的相互作用下产生“联觉体验”。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听的乐曲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更好地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如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是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乐曲的主题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情绪活泼欢快,表现了学生打乒乓球时紧张、快乐的心情和运动员熟练、高超的球技。下面,以此课教学为例,谈谈笔者运用联觉原理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体会。 1.抓住音乐要素进行“联觉体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人们听音乐产生的反应首先是听觉上的,并且由此产生视觉上的感觉,然后才可能会出现其他类似的感官想象。而“听—视联觉”应是最直接、最基本的联觉反应,教师要抓住旋律、节奏、和声、配器以及曲式结构等音乐表现要素,引导学生进行“联觉体验”,展开音乐欣赏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音高与视觉之间的联觉,就是学生能够在聆听旋律中联想到视觉上物体所处的高低等,促使对音乐作品的进一步理解。如下图,红色圆圈中的乒乓球会根据音乐旋律的行进、节奏对位进行跳动,图(1)中的乒乓球稍大,让学生感觉到音乐旋律是低音区;图(2)中的乒乓球略小,使学生体会到音乐旋律在高音区演奏,由此产生相应的“听—视联觉”体验。
音強与视觉的联觉就是人们在辨别音的强弱和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与视觉上物体形状的大小和质量的轻重、各种事物能量大小、空间距离的远近等存在着联觉上的对应关系。这样的联觉会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音的强弱来感受物体的大小、远近等音乐表象,更细腻地了解作曲家的情感反应。 案例:
师:(播放变奏一,加入伴奏,说明两人的乒乓球比赛刚开始,还不知道对方的底细,打得小心翼翼)这段音乐的强弱怎么样?
生1:音乐力度不是很强,这样才能表现出打得小心翼翼。
师:对!(播放变奏二)这一段的音乐主旋律在低音区,音量明显加强,我们感觉到了什么?
生2:气氛有点紧张,比赛升级了。 ……
音强的变化使学生感觉到乒乓球比赛的空间变大,气氛变紧张了,对手水平不相上下。 2.关注音乐情境进行“联觉体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音乐具有非语义性、非具象性等特征。如从上述歌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比赛开始时的神定气闲,到双方不相上下的急切心情,再到获胜的喜悦心情。歌曲的不同段落表现出了不同的情境,特别是结尾处的干脆收音,让人感觉到胜利者的心情。通过教师语言的提示,学生体会到了音乐所表现的内涵。 案例:
师:(播放变奏四)上行和下行的旋律,说明他们比赛时运用了什么运球方法? 生1:拉弧线球。 生2:高挑球。
师:说明两人的乒乓球比赛已经进行到白热化阶段了,打得难解难分。
师:(播放变奏五)这一段音乐,我们可以感觉到双方都拿出了撒手锏,你来我往,难分上下。最后,音乐旋律结束了,观众对胜利者给予祝贺的掌声。 ……
上述教学,教师让学生在听、唱、演、创等实践中,记忆音乐主题,理解音乐的内涵和发展变化。
3.理解音乐内涵进行“联觉体验”
《乒乓变奏曲》这首乐曲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变奏创作手法和变奏曲式。学音乐的人都知道,音乐曲式结构是在很多作曲家创作了诸如此类的乐曲后,归纳总结出来的有共性的乐曲结构。曲式结构是一种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需要学生分析、概括,最后总结出变奏曲式的概念。知识的新授一旦讲得不透彻,学生听辨起音乐主题与变奏来就会有雾里看花之感,这节课的教学就不能达到目标。因此,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理解变奏曲式中音乐主题的变化。于是,笔者通过多种方法突破教学难点——理解变奏曲式,这就需要运用多种感官。如通过图片视谱,在屏幕上呈现主题音乐;运用听唱模式,让学生在听中认知、记忆音乐主题;运用比较聆听方法,对音乐主题和变奏进行对比分析、记忆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本课教学中,笔者选择了六幅乒乓球比赛的图片来表示六种演奏形式:图片(1),一个球员在桌面运球的场景,并出示“主题旋律”四个字;图片(2),两个球员在球桌旁边神定气闲的情景,出示要求“加入伴奏,变奏一”;图片(3),交换场地,出示要求“音高变化,变奏二”;图片(4),比赛球员表情紧张的场景,出示要求“节奏变化,变奏三”;图片(5),两位球员动作夸张,表现出乒乓球走弧线的场景,出示要求“力度、节奏变化,变奏四”;图片(6),整个比赛场景,观众举臂高呼,球员动作夸张,乒乓球弧线拉得高,出示要求“力度、音高变化,变奏五”。运用图片进行教学,在检测环节,学生能在打乱顺序的情况下,独立而准确地判断出音乐的主题与变奏。在欣赏体验过程中,学生懂得了音乐的变奏可以表现出打乒乓球比赛的快乐、紧张、兴奋、热烈等场景。在笔者问“音乐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或者收获”时,学生这样总结:“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音乐与生活密切相关,明白要取得成功需要自己不断地努力,从运动员身上学到了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 1.音乐创作维度的“联觉体验”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常引导学生借助联觉生发创作灵感,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最后的拓展创编环节,笔者给学生提供主题旋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图形谱维度的“联觉体验” 在《乒乓变奏曲》这堂音乐欣赏课中,笔者出示了大量的图片来帮助学生进行“联觉体验”。由于器乐欣赏中没有歌词的辅助理解,学生对于乐曲的理解不够深刻,教师适当地利用“联觉体验”,让图文发挥作用,能帮助学生体会音乐的内涵。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地从音乐元素出发,抓住音乐的特征,运用“联觉体验”,更快、更直接地理解音乐。通过日积月累,就能做到“一觉引多觉”,丰富学生的音乐联想和情感体验。如图(3)的形谱: 图(3)的形谱说明:第一段音乐主题由四个乐句组成,用四个乒乓球表示;第二段音乐的音高与第一段一样,但加入了伴奏;第三段是低音區,所画的乒乓球相对较大;第四段是大量十六分音符的运用,旋律行进感觉像一条缠绕的线;第五段音乐是高音区的音阶上行和下行;第六段是低音区的音阶上行和下行,最后以“2、3、1”三个音结束。 3.音乐动作维度的“联觉体验” 在近几年的音乐欣赏课中,许多教师已经在广泛运用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了。当然,“动作”这个词的含义包含的范围很广,在本课中指运用动作联觉帮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 课堂上,在每一段的变奏当中,笔者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变奏进行动作体会。如主题旋律表现乒乓球运动员气定神闲地站在乒乓球桌旁边,在球桌上拍球:变奏一,表现乒乓球选手试探性地进行你来我往的比赛;变奏二,表示两位乒乓球选手的水平不分上下;变奏三……变奏五,表示最后一场比赛,一运动员拿出撒手锏,终于把对手打败。学生在体验乒乓球运动员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变化,懂得了变奏所表现的内容。 4.微视频维度的“联觉体验” 教师利用微视频,把主题旋律、变奏进行分段示范演奏,每部分变奏视频则分成上半部分乐谱出示和下半部分双手演奏示范,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钢琴演奏的键盘位置、变奏的基本情况等。有了微视频的直观演奏,学生学会了真实的演奏方法,走近了音乐。 综上所述,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联觉体验”,能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感受音乐、触摸音乐、表现音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特约编辑 木 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