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音乐美学概述
一、音乐美学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他特别把音乐的本质与特性,音乐的形式与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与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美与审美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二、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
1关于音乐本质的研究
定义:对于本质的探讨最根本的是在于研究音乐和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
2关于音乐本体的研究,是把音乐的感性材料,音乐的形式和内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作为中心来展开的
3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对于音乐本质和特性的研究,还必须深入到音乐实践领域,对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
4关于音乐功能研究:对音乐的教育的、认识的、娱乐的以及审美的功能的研究;对音乐的阶级的、倾向性的功能与非阶级的、非倾向性的功能的研究;对音乐功能的历史持续性和变异性的研究
5关于音乐的美与审美的研究:音乐美学作为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将更多的参照美学—艺术哲学的概念、范畴与方法,以更明确的美学方式,来阐明音乐的美与审美
的特殊规律
6关于音乐美学史的研究:中国美学史和西方音乐美学史
三、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
1方法论:哲学观,音乐美学研究的视野有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结构,冲突
2方法:(1)理论性方法:A文献法B比较法C内容分析
(2)实证性方法:A调查法B行动法(体验法)
(3)工具性:表格,统计和分析
第一章 音乐的感性材料
第一节 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
一、创造性:
定义:是在自然存在或现实存在基础上的一种突破
1任何一部音乐作品中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经过作曲家精心思考创作出来的
2人们从自然界中发现乐音,并把它排列成一种有规律的顺序,这就是一种创造。如《费加罗的婚礼》
3自然性的声音有时也会出现在音乐作品中。如谭盾水乐
二、表情性
定义:用音响去表现类似于人的情绪活动的运动状态
1语言是表义为主表情为辅,音乐史表情为主表义为辅
2随着社会发展,音乐也随之发展。音乐表义性上升,如《冰山上的来客》中连长用笛声指挥别人行动。语言表情性也变得明显,如感叹词的运用
第二节 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
一、模仿性
定义:音乐的音响模仿现实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
1音乐声音的模仿总是在声音属性范围内,总是对模仿对象的某些声音属性如对鸟叫的模仿
2音乐中的模仿有时也可能超出形态或外表特征的范围,带有某种概括性的含义。如用沉重暗淡刺耳的声音来模仿雷雨
二、象征性
定义:用一种现象去表现另一种和他在形式上完全不同的现象
1音乐声音的象征性首先体现在用声音去象征声音意外地事物,如《大海》定音鼓弱奏象征大海平静
2用声音的某种属性去象征一些事物和现象,如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用力度变化象征远和近的空间距离
3通过音色要素象征某些事物或现象,在音乐作品中也较为常见,如《梁祝》小提:女 大提:男
4音乐中的声音还往往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象征某些事物和现象,如《保卫黄河》用四部卡农象征黄河波浪和抗日浪潮
三、暗示性
定义:通过声音造成的特定气氛去暗示某些事物和现象,如老柴《第六交响》用声音造成惨淡气氛暗示乐曲悲剧性内容
总结:音乐的感性材料—声音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声音,而是一种非自然性,非语言性和非对应性的声音。他是建立在创造性基础上的,这种创造性因素又蕴含在模仿、象征、暗示和表情等表现手段中,另外在音乐声音的表现性因素中,占主导地位的应该是表情性。
第二章 音乐的形成
第一节 音乐形式的构成
一、 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音色、节奏、音程(音高)、速度、力度等
二、 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旋律、和声、复调、配器、曲式以及现代作曲法等一系列组织手段。
三、形式要素与组织手段之间的中介环节—形式美的法则
1、和谐法则(传统音乐美的法则):和谐、对比、比例、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和谐方式有很多,可以不一样,但基调为和
2、冲突法则(现代音乐法则):有冲突才有和谐,有冲突才有社会发展。反传统、反和谐。
3、回归法则(当代音乐创作法则):音乐表达、音乐创作运用原始、真实的声音。音乐要回归自然,回归社会,更贴近生活。例如:锅碗瓢盆当乐器,原生态。
第二节 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
一、时间的表象(一维性)
1、绝对性:时间的存在时绝对的,时间是音乐形式存在的关键因素,音乐形式的各种基本要素都必须在时间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例如速度指的是节奏的频率,即音的长短交替的频率,若没有时间作为准则,速度就没有意义,比如步行的速度。
2、相对性:存在中的特殊情况,音乐时间是靠人们内心的判断来把握的主观过程。音乐随着每个人的心理变化而变化。假如我们分别听在物理时间上完全相等的两段音乐,一段时抒情的慢板,另一段是快速的谐谑曲,由于音乐的内部性质而造成的听众习惯反应时,谐谑曲比抒情的慢板显得更短。相对性也包括休止与静止,例如《4’33.’’》从相对性来
看它是音乐但在绝对性看它不是,相对的东西绝对化了,不符合哲学基本原则,不符合音乐时间的一般规律。
二、虚幻的空间(三维性)
1、绝对性:我们知道,所有的声音包括音乐的声音在内,都产生于发声体在空气中的震荡。假如在一个真空的环境中,任何美妙的歌喉和乐器都不可能会发出声来。声音也必然依赖于空间,与空间发生联系。
2、相对性:立体感,所谓立体感其实也是由音乐的造型所引起的听觉空间感,也主要是一种声音的高低和音色变化的层次关系。
三、想象中的运动、
定义:音乐的运动主要是指发声体的振动也指音响的流动。
1、绝对性:音乐的运动不同于自然运动,运动时绝对的。静止时相对的。不同的运动对情感想象不同。例如上行下行音阶,音乐的渐强渐弱。通过想象促使情感变化。
2、(重要的理解)相对性(特殊性):音乐是人的音乐,需要人去感受对时间、空间、运动带来变化。这些变化来源于人的情感变化。 音乐形式的存在不单纯是一种客观的声音现象,它往往需要寄托在主体的内心生活中,为主观的精神世界而存在。
简言之,音乐形式存在于主、客观的统一之中,存在于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统一之中。
第三节 音乐形式的规律及其相对独立性
音乐的形式从音乐的基本要素、构成方式和美的法则来看,音乐的形式来源于自然、社会和人。
1.音乐的基本要素由音色、节奏、音程、速度和力度构成,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对其产生影响。比如说,当人的情绪波动较大的时候,他创作的旋律也就更紧张、激动,更富于戏剧性。
2.音乐由旋律、和声、复调、配器、曲式等一系列组织手段构成,这些构成手段也是来自于自然、社会和人。以曲式为例,一部曲式就好像是人与人语言之间的交流和应答;二部曲式A与B段的对比就类似于白天与黑夜,与天和晴天,这些都是来自于自然现象。三部曲式ABA循环反复、回归、轮回,就像赛跑,从一个起点到另一个起点,这是来自社会。
3.美的法则包括和谐法则、冲突法则和回归法则。和谐法则构成了作曲的基本方法;冲突法则:举例说冲突导致战争的频发,使人重新认识社会,这构成了作品的另一基本技法。回归法则: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物欲横流,人类的矛盾也逐渐增多,导致社会关系的不稳定,从而致使人们的幸福感指数降低,使人们清醒的认识到要回归本初的生活。这种作曲通过自然、社会和人本身来表达意义。
构成音乐形式的基础的音律、音阶和音调的观念,也是在人们的音乐时间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音律是音乐的基础,是变化发展的。比如说在中国春秋战国就出现了三分损益法,大约在同一时期古希腊则出现了毕达哥拉斯律,他们都是根据五度相生的方法推出十二律的五度相生律。
音乐的稳定性与发展性,音乐一旦形成它就稳定存在,但在历史发展中它又是变化发展的,逐步丰富音乐形式的本身。稳定、继承、变化、发展是音乐形式最基本的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