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7

2024-07-25 来源:尚车旅游网
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从古至今,很多知名人物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热爱阅读。

曹操不仅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诗人。他爱读书,曾在家乡亳州城外筑一石室,“春夏习读书卷”。在以后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他在处理军务、政务之余挤时间读书,进行业n( )余自修,一直保持着读书的热ché。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但他从不钻进书堆,死记硬背,只“观其大略”,通过泛读掌握其实质。以此之法,他广泛涉猎经史典籍、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未出茅庐便知天下形势。后辅佐刘备,极为称职,.屡建奇功。

鲁迅12岁进入 (地点)师从寿镜吾先生读“四书”“五经”。寿镜吾先生是方正渊博的宿儒,给少年鲁迅颇多教益。鲁迅曾自己做小书签,中间手书“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以此提示自己读书专心致志。刻苦的攻读为鲁迅日后的创作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倘若我们能效仿先贤 甲 , 乙 , 丙 ,那么必将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1. 文段中粗体字的笔顺、括号内填写的汉字及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阅”的第一笔是“丶” 枕 称职(chènɡ) B. “阅”的第一笔是“丨” 忱 称职(chènɡ) C. “阅”的第一笔是“丨” 枕 称职(chèn) D. “阅”的第一笔是“丶” 忱 称职(chèn)

2. 下列词语中的“宿”与第④段中画线词语“宿儒”的“宿”语意相同的一项是( ) A. 宿舍 B. 星宿 C. 宿将 D. 整宿

3. 鲁迅读书的时候要上“对课”(即“对对子”,一般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一次,寿镜吾先生以“陷兽入阱下”为题让学生对课。从上下联词性相同的角度判断,你认为下列对得最好的一项是 ....A. 骑马去郊游 B. 放牛归林中 C. 童子进学堂 D. 雪中寻腊梅

4. 依据文段内容,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第段中的甲、乙、丙处,正确的顺序是( ) 广泛阅读 读书有方 坚持阅读 A.

B.

C.

D.

5. 坚持阅读,能不断提升修养。下面名人言语中表明要“坚持阅读”的一项是( ) A.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朱熹

B.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C.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 D.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6. 第段中横线处应填____________。“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也是孩童入学必读书籍。其中“四书”指的是:《_______》《大学》《中庸》《孟子》。

7. 鲁迅使用书签提高了读书效率,他的同学后来也效仿他自制书签以自勉。下面有几枚书签,如果你要送给自己的好朋友以勉励他(她)学习,你会选择哪一枚?请说明理由。

我选择: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D 2. C 3. B 4. B 5. D 6. (1). 三味书屋 (2). 《论语》

7. (1). 我选择:甲; (2). 理由是:这枚书签是说成功的获得离不开长期艰苦的磨砺,这和学习是相通的,所以我送给我的朋友希望他能够勤奋刻苦学习。 【解析】 【1题详解】

“忱”试题分析:“阅”字的笔顺:点-竖-横折钩-点-撇-竖-横折-横-撇-竖弯钩。第一笔是“点”。n;“枕”读zhěn。故填写的字为“忱”。“称职”中的“称”读chèn。据此,答案为D。 读ché【2题详解】

试题分析:“宿儒”的“宿”指岁数大,有名望的人。C项“宿将”是指久经战争的将领。所以,“宿儒”和“宿将”中的“宿”的语意相同。故答案为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根据上联“陷兽入阱下”,依据词性相对和语义相关的原则,B项“放牛归林中”对仗最工整。故答案为B。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本2~4段依次写的内容是曹操坚持读书,诸葛亮广泛读书,鲁迅“三到”的读书方法。第5段是对上文内容的概括,依据对应关系,甲、乙、丙处依次填写的句子应该是:坚持阅读-广泛阅读-读书有方。故答案为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A.“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是谈读书的方法的; B.“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是谈读书方法的; C.“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也是谈读书方法的;D.“一日无书,百事荒芜”是谈坚持读书的。故答案为D。 【6题详解】

试题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可知,鲁迅小时候学习的地方是“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先生读“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包括《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据此可填写作答。 【7题详解】

“宝剑锋从磨砺出,试题分析:(1)梅花香自苦寒来”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2)书山有路,但是只有在书海中勤快的奔波的人,才是真正的找到路,不然就一点也学不到;学海中没有边,只有用自己辛勤劳动用辛苦作舟才能达到彼岸。(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是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4)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这几则都与学习相关,选择其中一则,根据句意写出自己送给朋友的理由即可。 8.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3) 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5)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自己身世之悲和对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答案】 (1). 学而不思则罔 (2). 险躁则不能治性 (3). 枯藤老树昏鸦 (4). 便引诗情到碧霄 (5). 正是江南好风景, (6). 落花时节又逢君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罔、险躁、治性、藤、昏鸦、碧霄”等字词容易写错。

阅读《观沧海》,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 观察上图,根据你阅读本诗的体验,用一个词语概括你看到上图的感受。

10. 学习诗歌重在朗读。以下是同学们学习了《观沧海》后,对于本诗朗读的讨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朗读时要读出诗歌的情感。曹操以强大的优势平定了乌桓,此时他登上碣石山,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写下此诗,所以应该用比较激昂的语气去朗读。

B. 朗读时要重读需要强调的词语。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可以将“临”“观”两字重读,以突

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气概。

C. 朗读时要注意音调的起伏变化。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写作者极其高兴的心理状态,他不禁要歌唱起来,所以要读得高昂些,前面都要读得低沉些,以突出变化。

D. 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本诗是四言古诗,读的时候大多可以两字一顿,读出古体诗歌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美感。

11. 古诗词中还有不少含有“海”字的诗句,请你再写出一句。

【答案】9. 气势磅礴/宏大/慷慨/豪迈/恢弘/踌躇满志/雄心壮志等 10. C

11. 答案示例:海上生明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直挂云帆济沧海/沧海月明珠有泪/曾经沧海难为水/海内存知己/海日生残夜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这首诗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高山大海的雄伟壮阔的景象。而图片是这首诗歌的插图,体现了这首诗的意境。给人感觉是景色雄浑壮阔,人物慷慨豪迈。据此理解作答。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的朗读技巧的理解。诗文最后两句是为和乐而加的,与内容无关,所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的朗读应该用陈述的语气,应为降调。所以说,这首诗前面要朗读的高亢些,最后两句朗读要低沉点。据此,C项的朗读理解是不正确的。故答案为C。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从积累的古诗词中,选择含有“海”字的诗句作答即可。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阅读【甲】【乙】两段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 “[A]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

【乙】

满奋①畏风。在晋武帝坐,[B]北窗作琉璃屏②,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③,见月而喘。”

——《世说新语·言语》

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 “[C]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子敬瞋目⑦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⑧!”遂拂衣而去。

——《世说新语·方正》

【注释】

满奋:字武秋,晋朝大臣。据说他很胖,有皮肤病,所以怕风。②琉璃屏:指用琉璃做的窗扇。③吴牛:江淮一带的牛。吴牛怕热,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便开始喘气。④王子敬:王羲之之子王献之,字子敬,东晋著名书法家。⑤樗蒲(chūpú):古代一种类似下棋的游戏。⑥南风不竞:《左传》记载,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晋国的乐师师旷说:我屡次唱北方的曲调,又唱南方的曲调,但南方的曲调柔弱,象征死亡的声音多,楚国一定不能建功。这里比喻坐在南边的要输。⑦瞋(chēn)目:发怒时瞪大眼睛。⑧荀奉倩、刘真长:都是曹魏名士,为人清高,不与俗人交往。 12. 根据文段的意思填空。

(1)晓 形声字。形旁是“日”,表示日出天亮。声旁是“尧”,有高的意思,表示日出渐高。所以,“晓”本义是天亮,引申为与“明”相关的含义。义项为:①天刚亮的时候,如拂晓,破晓;②知道、懂得,如__________;③___________,如,因往晓之。 .

(2)竞会意字。甲骨文“竞”字像两个头上有“辛”(刑刀)标志的奴隶在搏斗的情景。所以,“竞”本

义是争逐、角逐、比赛,引申为:①强劲;②繁忙的;③小心谨慎。上面乙文中的“南风不竞”的“竞”意为__________。(填写序号)

13.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翻译: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理解:这位热心人对日月星辰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B. 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

翻译:北窗是琉璃窗,实际很严实,看起来却像透风似的,满奋露出为难的神色。 理解:满奋因琉璃屏透明而疑心它会透风,导致心里不安。 C. 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翻译:这个小孩儿也就是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而已。 理解:此句在后世发展为成语“管中窥豹”。用在这里是夸奖子敬有非凡的见识。

14. 从【甲】文中总结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它与出自【乙】文中的成语“吴牛喘月”寓意的相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 (1). (1)知晓/晓得 (2). 告知,开导。 (3). (2) 13. C 14. (1). 杞人忧天 (2). 因不必要的担心(疑心)而害怕(恐慌)。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晓”字是个多义词:“拂晓、破晓”中的“晓”是天亮;“知晓、晓得”的“晓”是“知道、懂得”的意思。本文中的“因往晓之”中的“晓”则是“告知,开导”的意思。“南风不竞”的“竞”是“强劲”的意思,句意是南边的进攻不强劲,要输。所以选①。据此,可依据题目要求填写作答。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句子的翻译和理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的意思是: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借以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泛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用在这里是对子敬的看不起,不是对子敬的夸奖。据此,答案为C。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从【甲】文中总结出的一个成语是“杞人忧天”,其意思是:比喻

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乙】文中的成语“吴牛喘月”比喻因疑似而惧怕。两个成语都在讲:不必要的担心和害怕。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甲】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乙】满奋怕风。一次在晋武帝旁侍坐,北窗是琉璃窗,实际很严实,看起来却像透风似的,满奋就面有难色。武帝笑他,满奋回答说:“臣好比是吴地的牛,看见月亮就喘起来了。”

王子敬只有几岁的时候,曾经观看一些门客赌博,看见他们要出现输赢的时候,便说:“南风不竞(南边的要输)。”门客们轻视他是小孩子,就说:“这位小郎也是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子敬气得瞪大眼睛说:“比远的,我愧对荀奉倩;比近的,我愧对刘真长。”于是拂袖而去。

名著阅读

“哥啊,你晓得,师父哪里会降妖?我和沙僧复去与战。不想那妖怪神通广大,将沙僧又捉了。我败阵而走,伏在草中。那妖怪变做个俊俏文人入朝,与国王认亲,把师父变作老虎。又亏了 A 夜间现身,去寻师父。师父倒不曾寻见,却遇着那妖怪在银安殿饮酒。 A 变一宫娥,与妖怪巡酒、舞刀,欲乘机而砍,不料反被妖怪用满堂红打伤。就是 A 教我来请师兄的,说道:‘师兄是个有仁有义的君子。君子不念旧恶,一定肯来救师父一难。’万望哥哥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情,千万救师父一命!” 15. 以上语段节选自《西游记》,请根据语境判断,“A”是指①____,这段话的叙述者是②____。 16. 以上语段出自《西游记》的下列哪个情节之后?

A. 唐僧收服了孙悟空,师徒路遇强盗打劫,孙悟空一怒之下打死强盗,反被唐僧赶走。

B. 唐僧师徒路过比丘国,发现国王被妖魔所缠,身染重病。昏庸的国王听信妖言,要用一千多个男孩的心肝做药引。

C.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被唐僧赶走。在宝象国,唐僧被黄袍怪施了法术,不得脱身。

D. 唐僧师徒来到五庄观。悟空在师弟怂恿下去偷人参果,被道童辱骂,悟空一怒之下推倒了人参果树。观主返回后将师徒众人囚禁,悟空四处寻访医树之方。

17. 以上语段中提到“师兄是个有仁有义的君子”,“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理想人格,“君子”要注重“修身”。下列语句均出自古代典籍,与阐释“君子”的“修身”之德没有关联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学而》) B.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C.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

D.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答案】15. (1). ①白龙马(或小白龙) (2). ②猪八戒(或八戒、猪悟能) 16. C 17. B 【解析】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名著的阅读。根据文本材料可知,选文所讲的这段故事是:宝象国国王的爱女三公主百花羞被黄袍怪摄到洞府做夫人十三年,百花羞托唐僧带信给其父,让其想办法救她,唐僧到了宝象国把经过和宝象国国王说明,国王一筹莫展,苦无降妖之人,唐僧推荐猪八戒和沙僧。他们两个不是黄袍怪的对手,双双败下阵来。黄袍怪又变作一个英俊公子到宝象国,说自己是国王的三驸马,称唐僧是老虎精,并施法将唐僧变做老虎,国王不明是非,居然将唐僧关进笼子。后猪八戒上花果山,智激美猴王,孙悟空下山,打败黄袍怪,唐僧才得脱难,同时将百花羞救了回来,说明一切。所叙写的是在宝象国的故事。选文所写的内容是猪八戒去请孙悟空时,向他诉说事情的原委,文本中的A是白龙马。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故事情节的识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被唐僧赶走。唐僧带着百花羞的信来到了宝象国,结果被黄袍怪施了法术变做老虎,不得脱身。据此,答案为C。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句子的理解。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阐述的是要珍惜时间,与“修身”没有关系。故答案为B。

阅读《珍爱与书店的每一次相遇》,完成后面小题

珍爱与书店的每一次相遇

左元龙

站到书店的角落,摊开一本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或是《格言联璧》,再或是《中国国家地理》(1),

尽情徜徉于文字构建的诗意画境,灵魂似乎从喧嚣的躯体中剥离开来,享受难得的淡定与悠闲。

这是一周的忙碌之后我的最爱。后来网络书店和电子书的出现,曾让我激动于不必再遭逢舟车劳顿之苦,足不出户便可采纳海内雅书。但没多久便觉得,这种速成似乎在说不准的地方缺少了些什么。(2)。

置身全天候的网络世界,纵有手机电脑等介质的海量和便捷,也难以改变我对实体书店的钟情——崭新的书口,雅致的封面,清丽的文字,带有作者情感与思想的厚重……总给我兄弟般天然的亲近感。

最美妙的事,就是往返大小书店或书展淘心爱的书了。从这家书店,到那家书店,再到下一家书店,一段段近乎朝圣心境的探寻之路,(3)。即使地角再偏僻,也要想方设法兴冲冲地一路找过去,就算找不到一本满意的书也能乘兴而归,不带一丝沮丧和懊恼。

假如遇到宝藏一样的书店,简直就是天赐了。那里似乎氤氲着只有爱书的人才会嗅到的特殊味道;深吸一口气,再沉下来,慢慢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本。目光随指尖轻轻掠过厚薄不一的书脊,生怕惊醒和玷污浅睡的婴孩似的。A,心里却萌生着唯恐落空的心愿——遇到心仪的书。忐忑的心情如期待邂逅一段美丽爱情,情不自禁得难以把控。幸遇喜欢的书,眼睛几乎闪出亮光,一把抓起,急切地翻看,手掌反复摩挲着封面……

心意烦乱之时,喜欢一个人跑到书店漫无目的地闲逛,从书架上随便取下一本书读上一段,心绪便渐渐舒缓和释然。更愿意看着满架满屋的书,回想起与书或者书的作者的种种:那本《林清玄散文》,有我视作珍宝的作者的亲笔签名,那是我打车百余公里去听林清玄的讲座之后求来的;那套全文全注全译的《史记》,是一次征文一等奖的见证;与那本《定西孤儿院纪事》的作者杨显惠书面交流过读后感……这些幸福又幸运的记忆,装满了我小小的骄傲。

阅读可以让灵魂诗意地栖居。这份诗意,只有经历了量在脚下的“淘”和捧到手中的“品”之后,才能体会得到——手握一支笔,投入到一本书的阅读之中,用细细的波浪线勾画起引荡心间涟漪的文字。

如果实体书店是古香古色的“药房”, 那么每一本书就是人生的一味药。每当感到浮躁迷惘之时,书中无所不在的“馨香”,便从一页页打开的纸张升腾、弥散开去,或是明理,或是笃志,亦或是动情……..无一不在抚慰我们前来拜取的心灵。

我天天盼望与一本好书的惊艳相逢,更珍爱与书店的每一次相遇,在我苦苦找寻的蓦然回首中。

(有删改)

18. 本文标题是《珍爱与书店的每一次相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为我们介绍了自己与书店

的三种相遇:忙碌一周后站在书店角落看书,享受难得的淡定与悠闲;(1)____,总能乘兴而归;_______,心绪渐渐舒缓和释然。无论哪一种相遇,都让作者的灵魂得以诗意地栖息。

19. 作者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与书“相遇”时的不同感受,请将【甲】【乙】

【丙】三句话,填入文章(1)(2)(3)处的恰当位置。

【甲】好像吃到再丰盛与便捷的快餐,也不及传统灶台烹炒的菜品,能够品咂出蕴藏在食材细胞中夺口入喉的滋味来

【乙】一字一句,像咀嚼一粒粒饱满的稻米,细细品味充盈在字里行间的馨香 【丙】像赶往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四人一样,再多艰苦与辛劳,都会信心满满地走下去 (1)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

20. 文章第段A处所填的语句应该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向”还是“拥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向”呢?请结合上下文选择,并用规范的正楷字抄写在米字格里。

21. 进入初中以来,我们遇到了《西游记》,遇到了《朝花夕拾》,还遇到了《论语》,请你从中任选一部作品,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在阅读过程中,品味到了怎样的“馨香”。 【答案】18. (1).

往返书店或书展淘书 (2).

心意烦乱时到书店闲逛

19. (1). ①乙 (2). ②甲 (3). ③丙 20. 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向

21. 答案示例一:读《论语》的时候,一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我感受颇深。时光如流水,在我们身边静静地淌过,我们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时光。青春易逝、韶华难再,一定要珍惜时光。答案示例二:读《朝花夕拾》的时候,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因为 “看电影”事件看到国民的麻木,决定弃医从文,致力于改变国民的精神。这让我看到了一个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发展孜孜以求的鲁迅。答案示例三:读《西游记》的时候,孙悟空的仁义孝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庄观偷吃人参果被捉后,镇元大仙要鞭打唐僧,孙悟空不忍师傅挨打,抢先将过错揽在自己身上,宁愿自己挨打也不愿意师傅受罪。 【解析】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梳理文章的内容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合并叙写同一内容的语段,理清故事情节;找到答题的关键词句,然后概括作答即可。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为我们介绍了自己与书店的三种相遇:文章1~3段叙写忙碌一周后站在书店角落看书,享受难得的淡定与悠闲;4~5段叙写往返书店或书展淘书时,总能乘兴而归;第6段叙写在心意烦乱时到书店闲逛,心绪渐渐舒缓和释然。最后几段总结概括,无论哪一种相遇,都让作者的灵魂得以诗意地栖息。据此填写作答。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章第1段看,这段文字写站到书店的角落里细细品味书香,再结

合空后的语句“尽情徜徉于文字构建的诗意画境,灵魂似乎从喧嚣的躯体中剥离开来,享受难得的淡定与悠闲”,而语句“一字一句,像咀嚼一粒粒饱满的稻米,细细品味充盈在字里行间的馨香”与语境最相合。所以,(1)处选【乙】。文章第2段写阅读网络书籍和电子书,依据句子中的“这种速成似乎在说不准的地方缺少了些什么”,与“好像吃到再丰盛与便捷的快餐,也不及传统灶台烹炒的菜品,能够品咂出蕴藏在食材细胞中夺口入喉的滋味来”一句衔接紧密且语意相合。故(2)处选【甲】。文章第4段叙写“我”往返奔波于书店或书展淘书时的情形,与“像赶往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四人一样,再多艰苦与辛劳,都会信心满满地走下去”一句语意吻合,衔接紧密。故(3)处选【丙】。据此理解作答。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空前的语句“目光随指尖轻轻掠过厚薄不一的书脊,生怕惊醒和玷污浅睡的婴孩似的”和空后的语句“心里却萌生着唯恐落空的心愿——遇到心仪的书”之间构成转折关系,所以,应该选用“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向”。据此理解作答。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个性阅读和个性表达能力。根据题目要求从《西游记》《朝花夕拾》《论语》中任选一部作品中的感触最深的具体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在阅读中得到的思想启迪即可。答案是多元的。

阅读《红棉袄》,完成后面小题

红棉袄 孙犁

风把山坡上的荒草,吹得俯到地面上,砂石上。云并不厚,可沉重得怕人,树叶因昨夜初霜的侵凌而焦枯了,正一片片坠落。

我同小战士顾林从滚龙沟的大山顶上爬下来,在强登那峻峭的山顶时,身上发了暖,但一到山顶,被逆风一吹,就觉得难以支持了。顾林在我眼前,连打了三个喷嚏。

风还是吹着,云,凌人地往下垂,我想要下雨了,下的一定是雪片吧?天突然的暗了。

远远的在前面的高坡上出现一片白色的墙壁,我尽可能加快了脚步,顾林也勉强跟着。这时远处山坡上已经有牧羊人的吆喝声,我知道天气该不早了,应是拦羊下山入圈的时分。

爬上那个小山庄的高坡,白墙壁上的一个小方窗就透出了灯火。我叫顾林坐在门前的一块方石上休息,自己上前打门。门很快地开了,一个姑娘走了出来。我对她说明来意。问她这里有没有村长,她用很流利的地方话回答说,这里只是一个小庄子,总共只有三户人家,过往的军人有事都是找她家的,因为她的哥哥是自卫队的一个班长。随后她就踌躇了:今天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妈妈去外婆家了,哥哥还没回来。

她转眼看了下顾林,对我说:“他病得很严重吗?”

我说:“是。”

她把我让到她家里,一盏高座的油灯放在窗台上。浮在黑色油脂里的灯芯,挑着一个不停跳动的灯花,细碎地爆炸着。

姑娘有十六岁,穿一件红色的棉袄,头发梳得很平,动作很敏捷,和人说话的时候眼睛便盯住人。我想,屋里要是没有那灯光和灶下的柴火的光,机灵的两只大眼也会把这间屋子照亮的吧?她挽起两只袖子,正在烧她一个人的晚饭。

我一时觉得我们在这里休息,有些不适当。但顾林躺在那只铺了一张破席子的炕上了。显然他已是精疲力尽了。我摸摸他的额头,又热到灼手的程度。

“你的病不会又犯了吧?”

顾林没有说话,我只听到他的牙齿的“得得”声,他又发起冷来。我有些发慌,我们没有一件盖的东西。炕的一角好像有一条棉被,我问那正在低头烧火的姑娘,是不是可以拿来盖一下,她低着头没听完我的话,便跳起来,爬到炕上,把它拉过来替顾林盖上去,嘴里一边说,她家是有两条棉被的,哥哥今天背一条出操去了。把被紧紧的盖住了顾林的蜷曲的身体,她才跳下来,临离开,把手按住顾林的头,对我蹙眉说:

“一定是打摆子!”

她回去吹那因为潮湿而熄灭的木柴了,我坐在顾林的旁边,从门口向外望着那昏暗的天。我听见风还在刮,隔壁有一只驴子在叫。我想起顾林明天是不是能走,有些愁闷起来。

姑娘慢慢地对我讲起话来。炉膛里的火旺了,火光照得她脸发红,那件深红的棉袄,便像蔓延着的火焰一般。

她对我讲,今年打摆子的人很多,并问我顾林的病用什么法子治过。她说有一个好方法,用白纸剪一个打秋千的小人形,晚上睡觉放在身下,第二天用黄表纸卷起来,向东南走出三十六步,用火焚化便好了。她小时便害过这样的病,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治好的,说完便笑起来:“这样是不是迷信呢?”

夜晚静得很,顾林有时发出呻吟声,身体缩拢起来,我知道他冷,我摸摸那条棉被,不只破烂,简直像纸一样薄。我已经恢复了温暖,就脱下我的军服的上身,只留下里面的一件衬衫,把军服盖在顾林的头上。

这时锅里的饭已煮好。姑娘盛了一碗米汤放在炕沿上,她看见我把军服盖上去,就沉吟着说:“那不抵事。”她又机灵地盯视着我。我只是干笑了一下,表示:这不抵事怎么办呢?我看见她右手触着自己棉袄的偏在左边的纽扣,最下的一个,已经应手而开了。她后退一步,对我说:“盖上我这件棉袄好不好?”

没等我回答,她便转身去断然地脱下来,我看见她的脸飞红了一下,但马上平复了。她把棉袄递给

了我,自己退到角落里把内衣整理了一下,便又坐到灶前了,末了还笑着讲:

“我也是今天早上才穿上的。”

她身上只留了一件皱折的花条布的小衫。对这个举动,我来不及惊异。只是把那满留着姑娘体温的棉袄替顾林盖上,我只是觉得身边这女人的动作,是自己幼年病了时,服侍自己的妈妈和姐姐有过的。

我凝视着那暗红的棉袄,姑娘凝视着那炉膛里一燃一燃的余烬,一时,她又讲话了。她问我从哪里来,走过什么地方,哪里的妇女自卫队好,又问我什么时候妇女自卫队再一次检阅。一会儿我才知道,在去年,平山县妇女自卫队检阅的时候,打靶,她是第三名。

(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22. 孙犁的语言风格淡雅质朴,他写作时特别重视语言的锤炼。第段中有这样一句话:风还是吹着,云,凌人的往下垂。“凌人”,日常使用时,我们会说:“这个人真是盛气凌人!”在文中,它的语境义是什么呢?请你拟一条“小注”,注释这个词语的意思。

【凌人】 原义是_____________;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阅读文章后,同学们对文中这位姑娘的形象进行了讨论分析,发言如下: 甲同学:我觉得她很机灵,在第段对她眼睛的描写中,作者就点明了。 乙同学:我觉得她本领高强,因为在文章结尾说她打靶第三名呢。

丙同学:我觉得她很果敢,她看到我把衣服给顾林盖上之后,觉得不顶事,立刻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 ……

老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关注到了细节,但还需要从主要情节出发,结合创作背景,把握人物的主要特征。” ..............下面轮到你发言了,你会怎么回答呢?请拟一段你的发言。(100字以内) 以下是老师提供的背景资料:

孙犁(1913—2002),现代作家。生于冀中平原,七七事变之后他投身于抗日组织和宣传工作,行进在抗日队伍中。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和散文结集,主要表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的斗争和生活。他讲述父老乡亲的故事,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自卫队”是抗日战争初期,冀中的中共党员组织当地农民组成的抗日武装队伍。

(选编自语文教材“自主阅读推荐·《白洋淀纪事》”)

【答案】22. (1). 答案示例:凌人,原义是“以威严或骄横的气势压人”, (2). 文中的意思是“饱含雨雪的云低垂,给人心里上带来压抑和对于雨雪的畏惧”。

23. 答案示例:我觉得文中的小姑娘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淳朴善良,从主要情节上来看,她对于我们的收留,对于顾林的细心和无微不至的照顾都可以体现出她淳朴善良的特点;同时,由于我和顾林都是抗日战士,小姑娘这样做还体现了她对抗日的支持,对国家的热爱,在结尾处还提到她参加了妇女自卫队,积极练习打靶等情节。 【解析】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解题时要解释词语本义,结合文章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指出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语句“风还是吹着,云,凌人地往下垂”中的“凌人”本义是“以威严或骄横的气势压人”;用在这里是写饱含雨雪的低垂的云,给人心里上带来压抑和恐惧。烘托了大雨雪将至的紧张氛围。据此理解作答。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依据题目要求,要从主要情节出发,结合创作背景来分析人物的主要特征。文章围绕“小姑娘”叙写的主要情节有:收留我们,细心照顾人和伤员顾林;文章还补充交代了她参加了妇女自卫队,积极练习打靶等情节。再结合老师给提供的背景材料“《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和散文结集,主要表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的斗争和生活。他讲述父老乡亲的故事,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来分析,从中挖掘出小姑娘的淳朴善良、积极抗战、爱国爱人民的人情美、人性美的特点。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点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作文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的周末

请在横线上加一个限定性的词语,如“我”“妈妈”“愉快”“疯狂”等,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 请你观察下面丰子恺的漫画,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成一篇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纸上。(2)字数在5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愉快的周末

星期六,吃过午饭,爸爸正愁眉苦脸地坐在沙发上。

这时,爸爸一拍大腿,说:“我想到今天玩什么游戏了!咱们就来个猜成语的游戏吧!”我听了后,从沙发上跳起来,说“我第一个赞成!”紧接着,刚洗完碗的妈妈也说:“我也赞成!”正在看电视的姐姐也说:“好!”最后就剩下我的堂表姐璇璇了。“璇璇,来玩猜成语啊!”爸爸对表姐说。“好吧!”表姐也说。耶,这个游戏我们全家都赞成了。

难题现在就出现了。谁当裁判呢?谁演呢?谁是记分员呢?奖品又是什么呢?这在我想的时候,表姐说:“我来演吧。”妈妈说:“我当裁判。本比赛——五盘三胜制。”爸爸说:“我当记分员。”姐姐说:“奖品是奖励玩1小时电脑。” 随着妈妈的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只见表姐和妈妈商量了一会,表姐在一张凳子上做了七个上、八个下的动作。我略一思考,连忙说:“是七上八下。”“恭喜正确!”妈妈说道。接着,表姐就做了一个捧着肚子笑的动作,我脱口而出:“捧腹大笑!”“我的宝贝挺聪明的!加一分。”“耶!”我高兴得大叫。接着,表姐和妈妈变成两批马,一起前进。“当然是万马奔腾啦!”我说道。“恭喜!恭喜!我的宝贝女儿!”“耶!”我高兴得跳起来。妈妈说:“别高兴太早。”“为什么?”我不解地问。“因为你的答案是错的。”“什么?”我好像别人用一盆冷水从头泼到脚。这时,姐姐说:“应该是齐头并进吧?”“恭喜正确。”这时,表姐走进化妆间。只听见几声响,表姐从里面走出来。犹如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女。“这个成语是花枝招展。”“对!”我一个不留神,给姐姐拿了2分。接着,表姐做出一副很开心,到处跳的动作。“肯定是活蹦乱跳。”我说道。“恭喜!我的婷婷真厉害!”又随着一声哨响,比赛结束了。

“我现在宣布,路绮婷是这次比赛的冠军。”我十分高兴地登上领奖台——沙发。我看见姐姐露出羡慕的目光。 真是一个开心的夜晚。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 的周末”。“周末”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所写的内容一定要在周末。这个周末发生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或认知,是补题的内容。从自身的角度可填写自己的感受,如:愉快的周末;烦恼的周末;特殊的周末;有意义的周末……从观察他人的角度,可以写自己所看到的人或事,如:妈妈的周末;农民的周末;公务员的周末……选择自己最有感触的材料,抒写“周末”所得到的思想认知和感受作文即可。(2)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丰子恺的漫画“天空任鸟飞”。画面的内容是一个人将囚禁在鸟笼中的鸟在阳台上放飞。画面简单,但寓意深刻。是鸟,就应该翱翔于天空,不应该在笼子里。从这个角度看,可得“人应该去适合自己的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应该放飞自己”等。从人的行为的角度看,“人不能自私,要为他人创造条件”“不要限制自由”等;综合起来看,还可以理解为“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要为他人着想,为他人飞翔助力”“要为他人寻找适合生存发展的空间”等。选择符合寓意的材料,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悟作文。体裁上看,较适用写议论文 。

【点睛】(1)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2)材料作文的写作,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往往会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问题。读懂材料要整体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为文章立意奠定基础。②立意求准,力求新颖。写材料作文,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热门图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