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初探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解决方法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管理创新,重塑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完成行业(企业)从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转变,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增强行业(企业)的科学决策与竞争能力。在今天的中国,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市场覆盖最具创新精神的客户群、最广的地域、最多的行业以及最多元的需求。因此,如何借助IT手段、如何通过信息化,加强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创新和转型对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管理可理解为这样一个过程:基于发展、集成各类现代信息技术,全面科学有效地处理各类企业管理信息,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从而实现信息技术全面支持,促进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达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管理创新。从信息系统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内部各单位使用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财会部门能同步得到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每一次业务活动的信息,并实时进行核算,提高会计核算速度。二是采购管理信息化。采购管理实现内部各相关程序和权力的公开、透明及有效制衡,采购物资的价格、质量等信息要在企业内部网上公开,做到采购人员掌握的信息,监督和管理人员也能掌握,防止“暗箱操作”,确保采购质量,防止过高的库存。三是营销管理信息化。建立覆盖各销售网点的计算机网络,将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客户需求、市场变化等信息纳入计算机系统,实时监控、调度、响应和分析,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不断开拓新市场。四是质量管理信息化。业务流程符合质量体系认证要求,采购、加工、检测、出厂、售后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或重要工序的质量数据,以及大型、复杂机电产品的逐个产品质量档案要纳入管理信息化系统,实行动态分析和监控。五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此目标是更好地
进行人力资源的发展和规划。系统重点是实现人力资源部门在员工素质管理、薪资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需求。具体又包括人事信息管理、劳动合同、培训管理、考勤管理、绩效管理、福利管理和工资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六是生产管理信息化。生产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①生产过程组织,包括生产过程和生产类型、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生产方式等;②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③生产控制,主要是生产进度和质量控制;④人机环境系统,主要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的合理配合,以提高生产率。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信息化的应用更是得不到普及。同时,中小企业使用互联网和参与电子商务的程度参差不齐,信息化领先企业和后进企业的差距正在拉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与地域发展不平衡。企业信息化的本质应在于用信息技术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认知过程的困惑。一些中小企业不能系统地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企业管理者把信息化建设单纯理解为计算机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这些企业中,计算机软硬件的配套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认知的缺憾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2.企业领导层重视和支持的力度不够。由于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和软件的开发,更重要的是新型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业务流程的重组,这一系列工作如果没有企业“一把手”的支持就很难开展。
3.缺乏统一的规划。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改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前必须进行系统的规划。但是一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指挥和领导,各个部门仅从本部门利益出发自行其事,不考虑其他部门是否已建立起了与本部门相当的技术和能力,这就造成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4.资金投入不足。多数中小企业对这项在短期内不能获得收益的工程不够重视,因而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据调查,70%以上的企业认为本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而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占总资产的8%以上。
三、我国中小企业现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分析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延续性的长期工作,企业应该如何建设自己的信息化系统?据统计,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
1.企业自组IT部门。拥有自己的信息化人才,一些关键问题通过咨询专家协调解决或者采用外包方式完成。其优势在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在企业内部展开的,各个部门间的协同和沟通会比较顺畅,能及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和风险的有效控制。缺点是现今复合型人才比较紧缺,人力成本较高,且需要企业进行系统培训。因此,这种模式适宜在信息化程度较高、信息化应用较专业且集中的企业中去运作。
2.企业自有管理维护部门。企业可以把信息化建设部分划归某指定部门进行管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到前期分析和规划,后期维护和普及的作用。优点是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人力资源,培养了本企业人才,且容易控制成本。缺点是管理部门的人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不够专业,在面临大量技术性问题时,把握关键问题的能力不够。
3.依靠部分员工兼职处理信息化问题。一些企业并不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觉得信息化建设只是一个网站或者局域网的建设,主要依靠外包公司,部分简单的工作就交给一些不专业或者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的员工去处理。这样做的问题是信息化建设成果在非专业人士手中会因其他工作和因素耽误,并且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员工不知道如何去维护和应用建设成果,于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资收效甚微,造成了企业资产和资源的隐形浪费。
四、中小企业选择信息化的措施及建议
1.强化信息化意识。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不温不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还在于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认识模糊。广大中小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业信息化强调的不仅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要素,而企业领导层、决策层又是处在主导地位。要让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给予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在实施过程中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2.合理使用有限资金。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因此要考虑怎样”少花钱,多办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绝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中小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采取硬件设施、软件系统以及网络产品并重,在系统选型时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
3.信息化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我国中小企业具有数量大、规模小、行业和地域分布广、经营状况参差不齐等特点,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建立企业网站可以向社会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产品销路,而且有助于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此外,中小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急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CAD)设计新产品。因此,选择企业上网、产品设计等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突破口是可行的。
4.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全员分工负责制。企业信息化,领导是关键。“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系统工程,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本身就要求全员参与,不是一个或几个人能完成的。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
5.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分期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逐步实施。应坚持以下原则:先进适用性原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结合实际,选择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开发方法和策略,构造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信息系统,既不能太超前,更不能落后,以免达不到预期目的;经济性原则——它不单指信息化建设过程的经济性,而且还指系统实现和维护的经济性;效益性原则——一切以系统的目标为中心,一切信息系统的结构和机理都是为实现系统的目标而服务的。
作者单位:扈瑜广西财经学院
杨富源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
参考文献:
[1]程刚.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及实施保障体系[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178-181.
[2]司有和.企业信息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9-71.
[3]杨志,赵坚毅.企业信息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57-1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