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滋味》作文指导
一 作文讲评
二 文题设计
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情,有进步的喜悦,成功的自豪;也有落后的沮丧,受挫的烦恼;还有…… 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以“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三 写作指导
一.对“滋味”的理解——深挖滋味的内涵。
2
“滋味”本义是“味道”,比喻义是“某种感受”。即可以理解为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一些人和事所给你的真切、深刻、难忘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启发了你在某方面的认识和收获。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刻内涵,掘而深之,那文章的立意就会高人一筹。如:《棉花糖的滋味》,作者不仅写出了棉花糖本身的甜甜的滋味,更难得的是棉花糖的滋味还寄托了对阿姨的怀恋和时刻提醒我我也要像阿姨那样,尽我的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有三点要注意: 1.缘事生感 必须叙写一个中心事件,或围绕一个中心叙写一组事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且,只有事件叙
3
4
画面、镜头,让读者的心弦在你柔柔地拨弄下产生出共鸣,这样才能收到“平凡的人给我以最多感动”的构思之效。 参考:《眼泪的滋味》、《得过且过的滋味》 二.应如何补题?——题好文一半,补题是关键!(力求新颖,发挥补题创意 ) 在半命题作文的写作中,有效补题是关键。半命题作文有题眼的限制,又在选题上给予了一定的自由。补题的内容直接决定了作文的内容,补题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作文水平。要使自己的补题富有新意,一是要善于拓展思维,让思
5
考的触角伸向不同层面;二是要善于把握题目的引申义,学会从“深”处或“高”处补题。《__的滋味》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 求新的愿望当然值得鼓励,但不能为求新而求新,那样反而会弄巧成拙。要写好“滋味”,有以下两种构思:
6
1.写体验类的 《批评的滋味》 《失恋的滋味》 《迟到的滋味》 《踢足球的滋味》 《与你斗嘴的滋味》《失败的滋味》 《被低看的滋味》 《牵手的滋味》 参考:《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班干部的滋味》《作弊的滋味》《说谎的滋味》 小结这类补题的特点:根据一次或一组亲身体验写出感受到的“滋味”。 2.写感怀类的 《柿子的滋味》 《咖啡的滋味》 《思念的滋味》 《幸福的滋味》 参考:《冰激凌和汗水的滋味》 小结这类补题的特点:根据一种情
7
感写出对人或事的体验和感受到的“滋味”。
【佳作展示一】柿子的滋味
今年的柿子又上市了,那一个个小红灯笼似的柿子总能让我想起我的家乡。那是怎样一段欢快的日子啊!(“怎..样”一词,落笔突然,引人阅读。) 以前,爸爸的祖辈们都是住在这“罗屋村”的。这里是连接另两个镇的交通枢纽,所以屋前人来车往。记忆里,那是多美的一幢房子啊!一片叠一片的瓦,稍显发黄的墙壁,厚实的顶梁柱,这些无不让我感到一种纯朴美。(勾勒记忆中的故乡,选景非常有代表性。) 我天生就嘴馋,那时也没有香蕉、
8
龙眼这些水果,奶奶便告诉我,门前那一棵柿子树上会结很甜很甜的柿子。于是,天真的我便成天坐在门槛上望着柿子树,幻想着哪一天树上结出一大堆甜甜的柿子。(童趣一:幻想柿子。) 房子前面有一片空地,再往前走便有一座独木桥,那木头可真粗;而至于当时怎么会有胆量走过去,现在可都忘了。桥的对岸时常有拉车的农夫经过,他们累了也会到我们家来喝点水,一来二往,他们中的人就知道门槛上有个等柿子熟的小屁孩儿。他们中有人便问:“小娃子,你要那么多柿子做什么啊?”我抬起头,眨一眨眼睛,大声说:“我要拿给他们吃,还要拿去卖,我得了钱要
9
建一座漂亮的房子在这!”(童趣二:对柿子的期待。)
终于柿子熟了,也不知等了多久了。我跑着叫奶奶和叔叔来摘柿子,望着那橘红色的柿子,我狠狠地咬了一口,汁水从嘴角滑落、滴下。那味道似乎的确是十分的甜。(童趣三:吃柿子,感受柿子的滋味。)
然而,不幸的是,两个镇子另修了一条公路,这原来繁华的道路沉静了下来,几乎没有人再走这条路了。而爸爸也把我和奶奶接到了城里。我问爸爸:“这棵柿子树怎么办呢?柿子熟了没有摘会坏的。”爸爸沉默了一会儿,说:“这,等柿子熟了你回来摘怎么样?”可是他
10
的话落空了,我们离罗屋村越来越远了,跨过了省区,我再没回去过。(文似看山不喜平!行文有转折:离开柿子,初见对故乡的情感。)
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望着窗外路边惨淡的灯光,这里没有柿子树,也没有一个小孩在树下盼着.....
一次去旅游,去了一个没被人开发的地方,这里有潺潺流动的小溪,有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还有一片柿子树在这儿,我跟爸爸说:“爸,我们回罗屋村看一看吧!”爸爸竟很快回答道:“清明,清明节我们一定回!”(再见对柿子对故乡的情感。) ……
11
再次回到这儿,独木桥也变成了水泥桥,是木头朽了呢,还是折了?我不知道。那原本结实的顶梁柱断了,天花塌下来了。我看见爸爸眼神黯淡,我又忽地想起小时候说的话,我踱出了房子。这棵柿子树没倒,但叶子已枯黄、掉落,它已经死了吧?(照应前文,重回故乡再遇柿子,心生物是人非之感。) 柿子是什么滋味?商店里买来的柿子是那么的苦,竟没能丝毫打动我!我无数次地问自己:什么时候能再尝到那柿子的味道?
点评:这是篇非常成熟的自述性散文,写得非常有情趣,感情真挚,真正借“柿子”这一物并以之为线索组接文
12
章,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和特殊的情感。作者的情感非常细腻,线索的设置与组织材料的技巧掌握非常好。考场评分:56分。
【佳作示例二】
批评的滋味
回顾那些流逝的岁月,总有那么一.....些人,以一种别样的方式留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是批评过我的人。(这种开头........看似平平,但可以好好借鉴。)
幼儿园
由于父母工作忙,从我记事起就是在幼儿园生活,一周回两次家。幼儿园里的饭毕竟不如家里的好吃,我一天三餐总有那么一餐不愿意吃,终于有一天,
13
幼儿园的老师抓住我的手,生气地说:“你再不吃饭,叫你再不吃饭,我就把你关进地下室去,让老鼠吃掉你!”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点也不严厉,但那时年幼的我吓坏了。所以完全不明白那时老师看到我大口吃饭所露出的微笑是什么含义。(叙事简洁,将小时候的感受与现在的感受一同呈现。) 小学 有那么一天,老师在班上大发雷霆——为了几个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我低着头坐在那里,暗自庆幸自己早已完成“接下来看他们要受什么罚了……”我心里这么想着的时候,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心凉了半截,她说:“这几个同学的
14
组长站起来。”我胆战心惊地站起来,怎么也不相信我听到的下一句话:“组长替这些人抄罚写。” “不公平!这不公平!”我站在教室外抄着那看似永远也抄不完的句子,心中全是愤怒:“我分明写完了!为什么要我抄?”就在我抄了一篇又一篇,心情慢慢平静下来的时候,老师走了过来,说了让我难忘的一段话:“你作为组长,为什么不检查他们的作业呢?他们不会,为什么你不帮助他们呢?如果你一直这么自私,这个组长就别当了。”尽管她说得如此严厉,但我分明听到了严厉背后的道理:对别人负责。(叙事时写出了细节和微妙的心理,真实可感,而且
15
写了感受和教益——对他人负责。)
初中
她是一位刚刚毕业,初次执教的大姐姐,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成绩,什么办法都用了。直到有一天,她宣布全班考前十名的同学可以随便挑选喜欢的座位时,全班对她的怒气达到了顶峰。 那时的我们,竟然决定在她的课上集体沉默以示抗议。
那堂课是在令人难受的气氛中度过的,一次次尴尬的沉默,一颗颗低垂的头……直到她气愤的批评割开空气:“你们就是这样上课的吗?!你们会不会说话?就算对我不满也不用这样。年纪轻轻的,这样报负人,你们的品德上哪去
16
了……” 她没有说完,因为她哭了。泪水从脸颊上滚落下来,她哽咽着一遍遍说:“我是为你们好呀……”这次的批评落下来,我真正被触动了。从那以后,我试着去宽容他人的错误,因为我明白:一次不怀好意的报负,会让关心我们的人受伤。(叙事的原委与细节交代清晰,因而感受才真切。) 前些天,妈妈又批评了我,我听着这样的批评,感受着批评的滋味,从苦中尝出了甜味,我突然明白了:能这样批评我的人,都是关爱我的人。(看似若可若无的补笔,却升华了主题与格调,写出了批评之后的真正意义——关爱!)
17
点评:这是一篇结构明晰有利于借鉴模仿的好作文。优点有三:一是板块式结构,以时间为纬,围绕“批评”来选材,写出了“批评的滋味”之真情实感;二是叙事简洁,详略恰当,无一字可增删,尤其心理、语言
描写细腻;三是文意有升华,对“批评”理解由浅入深,从起初的“怕”至“不理解(怒)”,从“感受宽容”至“感受关爱”,完成了立意向深刻而新颖的超越。 【范文展示】
为妈妈洗头的滋味
春日里,阳光和煦。窄窄的街道与低低的屋顶上铺上了一层朦胧的金纱。 妈妈在厨房里挥动着铲子为我制作一道精美的菜肴,而我则在院子里的小木凳上悠闲地看着书,好不惬意!伴随着飘逸而来的阵阵菜香味,我有些坐立难安了。
在忍受了几分钟的折磨之后,我终于离弦之箭般冲到了厨房。就在我准备尝一口妈妈端来的菜时,我突然发现妈妈的手上油油的——这大概是做菜的缘故吧。我的目光不由得慢慢上移:妈妈的脸上也飘动着油烟,头发也油腻腻地结在了一块儿。我突然从心里冒出了个想法:帮妈妈洗洗头吧!
于是,我放下手中的筷子,径直走进院子。我将小木凳移到小花盆旁,向脸盆中倒进冷水和热水,调到最让人舒服的温度后,便把在一旁不解的妈妈拉过来坐下。我笑着对妈妈说:“妈,我为您洗洗头吧!”妈妈在一瞬间的惊诧之后,报之以一脸的微笑……
我今年十六岁了,长这么大还没为别人洗过头,这可是我的初次体验。我将毛巾缓缓浸湿后,解开妈妈的头绳,有些油腻又夹杂着些白丝的头发竟让我从心底涌出一阵隐隐的疼痛,鼻子也禁不住发酸。我将妈妈的头轻轻地按低一点,用温暖湿润的毛巾浸湿妈妈的长发,然后挤了些洗发精,用手轻揉了一会,轻轻涂抹在妈妈的头发上。我用短短的指甲和柔柔的小手轻轻地为妈妈搓揉着,一会儿妈妈的头上就戴上了一顶纯白色的帽子,我用嘴轻轻一吹,只见空中竟浮起一个个泡泡,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光十色,恰似一个个彩虹宝宝………我用清水冲洗着妈妈的头发,随着妈妈的头发渐渐柔顺,我的心情莫名地清朗起来。我用干毛巾搓干妈妈的头发,为她轻轻地梳着披肩的长发。阳光照在我和妈妈的身上,暖洋洋的。
18
妈妈转过身来,伸手抚摸着我的头:“孩子,你长大了!”随后,妈妈极享受地仰起她美丽的面庞,两颗晶莹的珍珠脱线似地滴落在我的脸上。
蓝天上,云朵在飘;庭院里,花朵在笑。嗅着妈妈发际间散发出的缕缕清香,我的心田漫过阵阵幸福的滋味。
春日里,阳光柔柔的,我的心里甜甜的……
冰激凌和汗水的滋味
盛夏的骄阳依旧如火地烘烤着大地,妈妈依旧问我想不想吃冰激凌,可是今年我改变了回答。现在天气再热,我也不再吃冰激凌,因为……
去年暑假,我约了几个同学出去玩,从天蒙蒙亮一直玩到烈日当空。经过商量,中午不回家,就在餐馆吃饭。于是一顿胡吃海喝之后,我发现点的饭菜根本无法吃完,看着满桌狼藉,几个人无所谓地摇摇头,浪费就浪费了吧。我们继续争分夺秒地疯狂。这时,有人提议去学校打篮球,大家都表示赞成,于是我们呼啦一下向学校奔去。
路上,我越走越热,就近在商店里买了一盒冰激凌,吃着它清凉甜爽,真觉得是一种享受。在桥上,我又遇到了他。一辆破旧不堪的木板车,轮与轴之间吱呀作响。车上堆满了乌黑油亮的煤块,他拉着这样一辆煤车,在桥面的上坡上艰难“爬”行。他上身只搭了一件背心,晒得黝黑的皮肤青筋暴起,瘦弱的身板上流满了汗水,背心早已湿透,粘在他佝偻的背上。与高高叠起的煤堆相比,他简直就成了蚂蚁。桥的坡度并不大,但他的身体几乎与桥面平行。他的两臂死死拽住车,为了防止手滑松,他的腰上还系了一条与车相连的粗绳。我不禁为他担心:“要是他不小心跌倒了可怎么办?”于是我走到车后,准备必要时帮他一把。幸好,我的担心没有成为现实。车仍在缓缓上爬,车后的地上却清晰可见一行汗滴。终于爬上了坡,我为他松了一口气,但也许下坡时比上坡更困难,更危险。
我突然立住脚。仔细一想,无论风霜雨雪,他都拉着在我可能无法移动半步的车,上坡下坡,叫卖煤炭。日起三更,费力地赚取那微薄的收入,也许还时常捉襟见肘。想我刚才在餐桌上浪费了多少他们乞望不到的佳肴,平时面对丰盛的饭菜,我还不时地作贱。可是又有多少人吃不饱饭,又有多少人为了不饿肚子而拼命挣钱?猛地低头,冰激凌正融化成水,我脸上的汗水正滴进去,吃一口,香甜全无,却有丝丝苦涩。我回头告诉他们,我不同他们去玩了。
回家的路上,我一口一口将咸苦的冰激凌吃掉,任凭汗水的滋味在我心中回荡。
棉花糖的滋味
棉花糖,像棉花一样软绵绵的,它入口即溶,但它甜甜的滋味刺激着味觉,让人难以忘怀。
放学后,那个卖棉花糖的阿姨如往日一样守在学校门口,一看到同学们都围着她要买棉花糖就知道她是一个和蔼友善的人。我每次都很想走过去买一个棉花糖,但是我家
19
那时候比较穷,所以我都舍不得掏零用钱买,只能站在保安亭门口看着同学们尝了棉花糖后幸福的样子。
十月的秋风迎面扑来,我伫立在秋风中,沐浴在夕阳光下,看着卖棉花糖的阿姨。 啊,那个阿姨向我这边走来了,她要干嘛。咦,她手上拿着一个很大的棉花糖。 “妹妹,阿姨请你吃棉花糖好不好?”她弯下腰,抚摩着我的头说。 “可……可是我没钱。”
“是阿姨请你吃,不用钱的,拿去吧!”她微笑着说。
于是,我把插在口袋里的双手缓缓地伸出来接过阿姨手上的棉花糖。在我出碰到阿姨的手的瞬间,我感觉到她双手的冰冷,只不过她对我的温暖的微笑使我认为这只是一种错觉。
阿姨回去了,还不时转过头对我挥手,而她的灿烂中带有一丝勉强的笑容仍然挂在稍微苍白的脸上。
我低头看着手中的棉花糖,禁不住地尝了一口,舌头与棉花糖刹那的接触后融化了,但那甜甜的滋味,如同蜂蜜一般的味道还留在我的味觉当中。
我抬起头望向那个送我棉花糖的阿姨,心里流淌着一股温热的暖气,我感觉到她的善意,她的慈祥,她的真诚,我似乎甚至感觉到她对一个陌生人的关怀。
第二天,我本来狠下心来掏钱去买棉花糖,可是我失望而回。不知怎的,阿姨她今天没来。我觉得等待。
一天, 两天,三天……阿姨好一段时间没来了。
后来,有传言说她在不久前逝世了。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我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去相信,老天爷不可能就这样把一个如此善良有同情心的人抹杀。
现在,每当我看到有人卖棉花糖,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一个,品着那甜甜的滋味,总会想起阿姨带给我甜美的回忆,那滋味时刻提醒着我也要像阿姨那样,尽我的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