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研究
2023-08-14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14年5月第12卷第15期 ・临床研究・85 基层医院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研究 马婧 刘洋 赵金霞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阜新123000)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 基层医院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5-0085-01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指冠状动脉闭塞时间超 ±9.2)mm,B组由(56.8±8.9)mm升高到为(59.7士11.4)mm, 过3个月、TIMI血流0级的病变,占全部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的 15%~30%[I】。CTO病变属于心脏介人手术中较难处理的问题,最主要 的技术限制是导丝等操作器械难以通过闭塞病变处,故手术难度大, 加上术后再闭塞和再狭窄发生率高,所以CTO病变被认为是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PCI)领域最大的难点和挑战之一。尤其是在基层医院, 由于操作技术、手术条件、器材等的限制,CTO的介入治疗更具有一 定难度。而且,目前对CTO病变是否仍有必要手术尚存争议。本文究 通过总结我院145例CTO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介入治疗研究,探讨 基层医院开展老年CTO病变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 ̄2011年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术后证 实为CTO病变的患者共145例,成功行PCI术的患者6O例为治疗组(A 组),手术失败及拒绝手术者行药物保守治疗共85例为对照组(B 组),排除有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力衰竭不能耐受 手术、肝肾功能不良、脑出血或脑梗死病史短于半年者。所有患者入 院后及随访期间给予常规标准治疗方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 类调脂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受体阻滞剂,并根据心力衰 竭程度酌情应用扩血管药、利尿剂、强心剂等。 1.2 PCI成功标准 支架置入术后残余狭窄<20%,TIMI血流3级,无严重并发症。 1.3记录指标 统计我院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 行心脏扇扫及心功能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 末期直径(LVEDD)I随访记录1年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心 力衰竭、再次住院等心脏事件发生次数。 .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分析应用SPSS 13:0软件完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纠佥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TO病变并同意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共94例, 成功开通闭塞病变行PCI治疗者6O例,手术成功率为63.8%,介入治疗 失败未成功开通闭塞血管的患者24例,术中无死亡、急性血栓形成、 急性心包填塞、急诊CABG等恶性心脏事件发生。 2.2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LVEF值、LVEDD值无统计学差 异,术后1年复查LVEF,A组患者由(48.2士7.9)%提高到(53.7± 9.0)%,B组患者由(47.8土7.6)%降低到(43.8士8.3)%,两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EDD值A组由(57.5士9.4)mm降低到(52.1 两组比较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再梗例数A组为4例,占 6.7%,B组为7例,占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再住院 人次数A组为(63.2士11.1),B组为(158.4±21.2),心绞痛发生例 数A组为7例(11.7%),B组为24例(28.2%),两组比较P<0.05,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例数A组l例(1.6%),B组2例(2.4%),P> O.O5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比较 3讨论 从本研究来看,术前两组患者LVEF及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术后一年A组患者LVEF值明显提高,而B组患者同比LVEF值有 所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一年LVEDD值在A组有所 下降,在B组有所升高,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说明CTO病 变介入治疗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内径有回缩趋势,心功能可明显改 善。研究表明,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所支配的心肌仍存在大片存活心 肌,呈顿抑或冬眠状态,成功的PCI虽然对已经坏死的心肌运动无改 善,但可以挽救存活心肌,减轻患者的心绞痛症状,避免左室重构、 改善左室功能,提高生存率。因此,CTO的介入治疗有明显的临床 效益,约65%的患者手术成功后明显感觉感到症状改善和运动耐量增 加。极大多数的慢性闭塞患者有较好的侧支循环,但侧支循环提供的 血流仅相当于原正常血管提供的血流的10%口】。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 出,CTO病变患者成功行介入治疗组心绞痛例数、再住院人次数较药 物保守治疗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闭塞病变成功开通 后对缺血症状有明显缓解;而再梗死例数和死亡例数两组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原因尚不明确,考虑与病例数少、多支病变未能完全血 运重建及支架造成血管平滑肌异常增殖、再狭窄有关,有待于多中心 大规模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Ermis C,BozA,Tholakanahalli Vet a1.Assessment of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on regional and global left ventricular func— 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total occlusions[J].Can J Cardiol, 2005,21(3):275—280. [2】杨化浩,王恩荣,颜景涛,等.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介入 治疗的临床评价[J].中华医药杂志,2006,6(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