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人们如果缺乏必要的化学知识往往会产生错误的认识。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酸雨是指pH<7的雨水 B.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化肥 C.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资源 D.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
【解析】A.正常雨水的pH=5.6,酸雨主要由二氧化硫的氮氧化物引起,pH<5.6; B、合理使用化肥可保护环境;
C、垃圾分类回收,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D、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A
2.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H3表示3个氨气分子 B.氯化钾溶液中含有K和Cl C.2N表示2个氮原子或2个氮元素 D.铝片表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O 【解析】A、NH3表示氨气分子; B、氯化钾溶液中含有K和Cl;
C、2N表示2个氮原子,不能表示2个氮元素; D、铝片表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2O3。 【答案】B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和过氧化氢含有相同的元素 B.电解水产生H2和O2的质量比为2:1 C.水汽化和水结冰均为物理变化 D.可以使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蒸馏水
【解析】A、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产生H2和O2的体积比为2:1。 C、水汽化和水结冰均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D、由于硬水和软水含有的钙、镁离子的化合物不同,常用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
﹣
+
﹣
【答案】B
4.硅晶体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的各个领域,工业上常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固体初步制得,主要反应为SiO2+2C高温Si+2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 C.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 D.地壳中硅元素含量小于铁元素
【解析】A、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
C、反应前的固体是二氧化硅和碳,反应后是硅,固体质量减小; D、地壳中硅元素含量大于铁元素。 【答案】D
5.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点燃Fe3O4 B.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C.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 D.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解析】A、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点燃Fe3O4; B、锥形瓶底放水的原因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C、物质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降低;
D、纳米铁粉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气球膨胀;装置冷却后由于消耗氧气,气球又变小。
2
【答案】C
6.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操作或现象,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B.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加入药品后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振荡,溶液不变色 D.向盛有鸡蛋清的试管中加入饱和的硫酸铵溶液,会析出沉淀 【解析】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
C.饱和的食盐水中还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所以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振荡,溶液变成紫红色;
D.饱和硫酸铵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性变小,此过程叫做蛋白质的“盐析”,析出沉淀。 【答案】D
7.下列对几种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B.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C.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D.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解析】A.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每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B.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12:3:8;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D.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答案】D
。
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3
A.蒸发溶剂可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为15g C.t1℃时,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同
D.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解析】A、蒸发溶剂后,丙的饱和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125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为15g;
C、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同;
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答案】C
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 A.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滴加酚酞试液 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鉴别氯化钠、硝酸铵、碳酸钙三种固体:加水 D.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加热
【解析】A、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已变质。
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可通过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C、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D、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A
10.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4
A.m1的值是4.4 B.m2的值是4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甲、丁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8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减少了16g﹣0g=16g,故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6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15.2g﹣0g=15.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6.4g﹣0g=6.4g。
A、由质量守恒定律,甲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5.2g+6.4g﹣16g=5.6g,故m1的值是10g﹣5.6g=4.4g。
B、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16g:6.4g,当生成1.6g丁时,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应为4g,m2的值是16g﹣4g=12g。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甲、丁间反应的质量比为5.6g:6.4g=7:8。 【答案】B
二、化学填空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共14分
11.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编号):
A.熟石灰;B.硝酸钾;C.不锈钢;D.石灰石;E.碳酸氢铵;F.聚乙烯;G.纯碱 (1)可制作医疗器械的铁合金是 。 (2)属于复合肥的是 。
(3)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用到的碱是 。 (4)用于包装食品的合成材料是 。 (5)生产水泥、玻璃以及炼铁中用到的是 。
【解析】(1)不锈钢属于一种铁合金,抗腐蚀性强,可用来制作医疗器械;(2)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与氮元素,属于复合肥;(3)配制波尔多液用到熟石灰与硫酸铜,其中熟石灰属于碱;(4)聚乙烯塑料无毒,是一种合成材料,常用来包装食品;(5)生产水泥、玻璃以及炼铁中用到石灰石。
5
【答案】(1)C(2)B(3)A(4)F(5)D 1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就能灭火,原因是 。
(2)制作粽子的原料一般有糯米、瘦肉、食盐、大枣、食用油等,其中富含淀粉的是 。 (3)过氧化钠(Na2O2)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种碳酸盐和氧气,常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1)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能达到灭火的目的;(2)糯米富含糖类、瘦肉富含蛋白质、食盐属于无机盐、大枣富含维生素和糖类、食用油富含油脂;(3)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答案】(1)隔绝氧气 (2)糯米
(3)2Na2O2+2CO2=2Na2CO3+O2
13.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及反应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B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1)A和D反应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符号是 。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 。 (3)E物质的名称是 。
(4)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1)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A是盐酸,B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氧化铁,C会与氧化铁反应,所以B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盐酸、二氧化碳都会生成E,所以E可以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和D反应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符号是Fe;(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灭火;(3)E物质的名称是水;(4)C和D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
6
3+
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2Fe+3CO2。 【答案】(1)Fe(2)灭火(3)水 (4)3CO+Fe2O3高温2Fe+3CO2
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共21分) 14.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3+
(1)装置B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过滤、干燥,所得到的二氧化锰 (填“能”或不能”)继续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4)装置C、D、E、F在实验室中都可收集气体,其中不能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填字母编号)。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5)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2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①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 。
7
A.MN段 B.NP段 C.PQ段 ②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 。
③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时几乎不再变化。
【解析】(1)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3)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反应后过滤、干燥,所得到的二氧化锰能继续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5)图2中,①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MN段,因为是瓶口向上敞口放置;②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③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Q点时几乎不再变化,因为氧分子扩散趋向平衡。
【答案】(1)分液漏斗
(2)CaCO3+2HCl=CaCl2+H2O+CO2↑;B (3)2H2O2二氧化锰2H2O+O2↑;能 (4)E;a
(5)①A 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③Q点
15.为了探究金属活动性,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铜不反应而锌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老师告诉学生,铜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也能反应且产生气体。
【提出问题】铜与浓硫酸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其中气体是什么?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作出了猜想。 猜想一:氢气; 猜想二:二氧化硫;
猜想三:氢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和碱性溶液反应 (2)H2+CuO△Cu+H2O
【实验探究】师生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部分仪器省略),请完成下列表格。
8
【表达交流】
(1)在步骤③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
(2)请完成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 【反思拓展】
(1)若将装置A中铜丝换成锌片,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变小,装置D玻璃管中看到的现象是 。
(2)下列各组药品能够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的是 (填序号)。 ①锌、铜、稀盐酸②锌、硫酸铜溶液③锌、铜、氯化镁溶液
【解析】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实验探究】实验得出该反应有二氧化硫生成,根据资料中提供的信息,二氧化硫可以使品
9
红溶液褪色,所以装置B中对应的现象是 品红溶液褪色;装置D玻璃管中装有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在加热的条件下向其中通入气体,无明显现象,说明气体中无氢气,因此只要猜想二正确;A试管中有硫酸铜生成,所以加水稀释后A中液体变为蓝色;
【表达交流】(1)在步骤③中,鼓入空气可将将装置A中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全部排出;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1个铜原子、4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8个原子,生成物种现有1个铜原子、2个硫原子、6个氧原子,所以未知物应为2H2O;
【反思拓展】(1)装置A中铜丝换成锌片,则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装置D玻璃管中的氧化铜被还原,生成单质铜和水,看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有水雾出现;
(2)①将锌、铜加入稀盐酸溶液中,锌反应有气泡冒出,铜不反应,无现象,说明铜位于氢的后面,锌位于氢的前面,能证明锌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能达到目;②将锌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锌的表面置换出红色的铜,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故能达到目;③将锌和铜分别放入氯化镁溶液中均无明显现象,无法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不能达到目。 【答案】Zn+H2SO4═ZnSO4+H2↑ 【实验探究】品红溶液褪色;二;蓝
【表达交流】(1)将装置A中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全部排出(2)2H2O 【反思拓展】(1)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有水雾出现(2)①② 四、化学计算题(本大题共有1小题,共5分)
16.工业上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高浓度的烧碱溶液(含NaOH 35%~48%),某兴趣小组欲验证一化工厂生产的NaOH溶液是否达到了高浓度标准,进行了如下操作,请你参与计算:
(1)用37%的浓盐酸配制200g7.3%的盐酸,需要加水(密度为1g•mL) 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采集该化工厂电解槽中的NaOH溶液20g,向其中滴入所配制的盐酸,当溶液的pH=7时,消耗盐酸100g,判断电解槽中NaOH溶液是否达到高浓度标准。(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1)用37%的浓盐酸配制200g7.3%的盐酸,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1
,由于水的密度为1g•mL,所以折合体积为 160.5mL。
(2)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10
﹣1
NaOH+HCl=NaCl+H2O 40 36.5 20gx 100g×7.3%
x=40%介于35%到48%
答:(1)用37%的浓盐酸配制200g7.3%的盐酸,需要加水(密度为1g•mL﹣1
)160.5mL。(2)电解槽中NaOH溶液达到高浓度标准。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