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质环境作为幼儿园环境中重要的一部分,支持着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各项活动,同心理环境共同和幼儿的行为、心理产生产生互动、相互影响。在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中融入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可充分发挥环境的导向作用,促进幼儿的良好生长。因此,在幼儿园班级物质环境的建构中,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意义与审美价值。【关键词】物质环境 教育价值 审美价值
一、幼儿园班级中物质环境的教育意义与审美价值1.幼儿园班级中物质环境的教育意义。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随后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更是具体的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幼儿园五大领域方面,分别描述了环境创设的要点。从而我们可以看出,环境作为的教育意义与价值已被广泛认可与应用。而幼儿园班级中的物质环境,作为幼儿在园生活中最长时间接触的环境,其教育价值更是被教师所重视。
在物质环境对幼儿行为规范的影响方面,教师们在各方面都做了努力。例如,很多教师会在需要排队喝水、上厕所的地方贴上一个个的小脚丫,提醒幼儿要排队喝水、上厕所,要遵守秩序。有的教师甚至会将小脚丫分成蓝色和粉色,以此提醒幼儿男孩和女孩要分开排队,同时,这样也可以在不经意间培养幼儿的性别意识。另外,为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教师会告诉幼儿每天喝几杯水是合适的,并在饮水机旁贴上每个幼儿的名字,每个幼儿的名字下放一个小篮子,幼儿每喝完一杯水,就会在自己名字下的小篮子中放入一个小竹签,在一天结束后,就可以看看自己喝了几杯水,是不是够量,并且在每次放竹签的过程中,每个小朋友还会相互进行比较,形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幼儿园班级的物质环境中,引导幼儿行为规范的创设体现在各个方面,充分发挥了环境的引导作用。
在物质环境对幼儿情感的影响方面,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教师会创设不同的班级物质环境,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例如,在小班幼儿教师经常会将班级布置的如家一般温馨,在班级中布置每个幼儿的家庭照片,投放幼儿熟悉的玩具材料,摆放更多的柔软的玩偶等,消除幼儿对于新环境的陌生感,让幼儿对幼儿园班级产生归属感。在中大班中,教师开始转向对幼儿认知情感发展的培养,科尔伯格的到的发展阶段理论表明,榜样对于学前幼儿具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每个人都在幼儿事情有一个崇拜的英雄,某幼儿园教师利用这一点,在班级中树立了一个好孩子“飞飞”的形象作为榜样,并在班级的环境创设中注意将“飞飞”这个榜样形象融入其中,表现好的孩子会得到“飞飞小奖章”,班级里设置“飞飞评比栏”等环境,幼儿自然而然的开始模仿“飞飞”的行为,并形成了更加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幼儿园班级中物质环境的审美价值。如艺术大师奥古
- 2 -
斯特·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可以从各种细小的事物中发现美的存在,形状、质地、颜色、光、排列、影子,生活不缺乏美,而是我们是不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丽的事物可以激起我们的惊喜、敬畏、创造以及平和的感觉。幼儿天生具有对美的向往,而形成如何样的审美观,则在于生存于何种环境之中,而审美观的形成则进一步影响着幼儿行为与情感。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当中,非常重视教室环境设置的整体美感,强调色调的平衡性,以原木色为主调的教室,搭配以高饱和度三原色为主色的蒙台梭利教具,整体空间给人以整洁感和舒适感。每件木质的教具都力求给人以温润的质感,并按照应有的秩序摆放整齐。班级的环境没有普通幼儿园班级环境中颜色的杂乱,材料的无序摆放的凌乱感。而在蒙台梭利教育的环境下生活与学习的幼儿,我们可以看到更少的争执与嘈闹,更多的协商与规则感。
我们可以说,在幼儿园班级的物质环境中,每在墙面上涂抹一种色彩,每在区域中投放一件教具,每在班级中摆放一件作品,不仅仅应该考虑的是其中的教育价值,也应考虑其中蕴含着的对美感的传递。教师需要做就是思考如何保存幼儿对美的敏感,回应幼儿与生俱来的审美意识并在其中融入教育意义。
二、幼儿园班级中物质环境创设的建构策略
1.让幼儿感受“留白”中的丰富。中国哲学中素来有“无为”的思想,就字面意义而言,“无为”既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没有,但其实这里蕴含着一种重要的价值观。表面上来看毫无用处的东西,其实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就像一个容器正因为是“空”的,才能收藏东西,这样就其拥有的可能性来说,是更加丰富。如果我们将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空间比作一个容器,教师在其中所做的越多,那么留给幼儿所可以发挥的空间就越少,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在物质环境创设中“留白”,期待幼儿可能创造的惊喜。
幼儿园中最常见的“留白”形式是在墙面上“留白”,幼儿可以在墙面的“留白”中开展自己的随意创作,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幼儿在游戏的时候所创作的作品,可以表达出他们真实的想法,不但可以让幼儿收获成功的体验,还可以让教师更加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留白”的形式不应只局限在墙面中,教育家陶行知曾讲:“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还可将“留白”更广泛的运用在物质环境创设中。在创设立体空间时,教师可以将更加的立体空间中的架构留给幼儿来填充,如,在天花板上架构空置的横梁,当教师第一个在上面挂上一个作品时,幼儿就会意识到,那里是可以让他们展示自己作品的地方。同样在区域布置的候,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留白”,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探索空间。如,区域中投放一些半成品材料,让每个幼儿都不一样的作品,在游戏中,这些半成品的
材料很可能激发幼儿新的灵感。
2.让环境通过“细节”说话。幼儿经常会被微小的事物所吸引,有研究者发现,材料摆放的方式、位置都体现了教师教育价值观和意图,提供有破损的材料,或是拥挤、杂乱无章的堆放材料在架子上,这样做既是对幼儿能力的不尊重,也不能吸引幼儿对于材料的关注,通过材料的操作来学习。而将材料以整齐美观的方式呈现,会吸引幼儿对材料的关注,进而吸引幼儿关注自己可以使用的材料。因此,环境中那些容易被成人所忽视的地方都对幼儿产生无声的影响和暗示。教师需要利用物质环境创设中的一些小细节给幼儿传达信息。例如,放置舒服靠垫的图书角犹如对幼儿说:“放轻松,安静的来读书。”将地面铺上柔软的地毯则是在告诉幼儿,可以坐在、躺在地上进行活动。而在教师头疼幼儿不爱惜材料的时候,如果,教师可多用些精力将区域中的材料以漂亮的方式呈现,那么,幼儿是否会更加的珍惜爱护这些材料呢。材料摆放的高度不同,对于不同冒险精神不同的幼儿来说也有着不同的声音。一个放在高处的材料对于很多幼儿来说,这些材料在无声的告诉幼儿:“这些不是你应该碰的。”对于爱冒险的幼儿却在说:“来试一试能不能拿到我。”因此,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中,材料摆放的美观、材料放置的高度、柔软物的放置等等这些细节无不影响着幼儿和环境的互动。
3.使墙面和幼儿“做游戏”。“操作型墙面也可以说是把操作材料用恰当的方式留到了墙面上,操作的内容涉及数学、语言、科学等多个领域,对低龄儿童来说,那些单纯让他们摆弄以发展精细动作的操作墙面也很受欢迎。” 与呈现主题活动进程的墙面创设不同,操作型墙面最主要体现的是“操作性”,这种操作性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可以随意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同时可以提高幼儿的创造性,让幼儿真正成为物质环境创设的主人。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办法让墙面“动”起来,但在创设操作性的墙面时教师要注意几点问题:
首先,操作型墙面的操作要具有趣味性和一定的开放性,要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如果墙面的操作性只有教师预设的方法,墙面的操作性过于单一和固定,幼儿容易失去操作的兴趣,并无法在操作中进行互动,这样的操作型墙面形同虚设。只有当墙面的操作性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可以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时,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在墙面上设置低结构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有不同的玩法,使墙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其次,操作型墙面设置的位置要适宜,便于幼儿进行操作。操作型的墙面要放在容易让幼儿注意到的地方,而不是容易被幼儿忽略的地方;同时,墙面的高度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应太高或太低,应位于幼儿可以触手可及的地方。
最后,操作型墙面要尽量平面与立体相结合。当操作型的墙面呈现一定的空间层次感,墙面不但更加具有审美性的功能,立体空间所创造的出的三维空间,可为幼儿的操作提供更大创造性空间。
4.巧妙运用自然美的因素。蒙台梭利指出,人,尤其是
好家长 / 教育研究儿童时期的幼儿,仍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幼儿与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大自然提供给我们各种美的存在,教师需要将这种美展现给幼儿,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中注重与自然的对话,让大自然中的光、影、色彩、形、线条等,和谐的融入教室环境当中,让幼儿有机会接触、欣赏自然的美,并与自然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如日本设计Yusaku Ishida在设计幼儿园环境中说:“我们会从大自然中借鉴很多东西,这是我们基本的方式。在自然中,我们能够找到各种色彩和多变的形状。”
而幼儿与自然相处的和谐模式也很容易会一直延续到其成人后与周围环境的交流方式,有利于现代社会所需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如果教师在物质环境创设中忽视自然的赠与,将错失一种可能在环境中增添美和创造教育契机的机会。教师在应思考如何利用自然的赋予来创设物质环境时,一些国外的幼儿园的案例可以让教师寻找到灵感。
例如:戴安娜学校里,“用透明玻璃做成的墙壁,让室内花园与户外的花园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让自然的光映照入室内,让幼儿们有机会与光线和影子一起嬉戏。”同样是对光的运用,美国厄尔伍德儿童中心的教师在半空中悬挂毛线编织的物品,同时充分利用室外空间,创设一种光和影的环境氛围。而伯林顿学校则将自然的中植物的形状运用在了物质环境创设中,在教室中作出一棵树的造型,利用树的枝杈来在半空中架构一个空间,增加了班级空间中的立体维度,让幼儿有了一个新的视角去观察环境。
当然,在幼儿园中配备一名专职美术指导教师,在物质环境的审美效果上也可以起到重要作用。驻校艺术教师这一角色源于意大利的瑞吉欧教育体系。在瑞吉欧教育中,每个学校都有一名驻校艺术师,这名受过艺术教育训练的驻校艺术师“是幼儿和教师经验学习的共同参与人,也是负责学校项目记录工作的编辑者和设计者。” 在瑞吉欧·艾蜜莉亚担任了多年驻校艺术师的维奇在谈论她的工作时说道:“我的工作一直与教师和幼儿在一起进行,并直接参与教师工作的方式。”现今,很多中国幼儿园也引进了相似的角色,来指导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一名专业的美术指导教师不但可以让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充满审美性,还可以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在这个方面的负担。
瑞典电影导演英格玛·伯格曼说:“小时候,我们都收集过很多物品——各种颜色漂亮的东西、光明与黑暗、运动、紧张,这些都是我们的财富。但只有一部分人长大后可以幸运回忆这些物品,大部分人都没有这样的机会——这真是一个‘杯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幼儿对美的事情更加敏感,这种审美是一种财富,让我们对世界更加热爱。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将这种能力保留给幼儿。参考文献:
[1]鄢超云等.低成本有质量的幼儿园环境创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70.
[2]刘樾.基于当代游戏精神的幼儿园室内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38.
[3]朱海婧.美国幼儿园环境设置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68.
- 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怀疑对方AI换脸可以让对方摁鼻子 真人摁下去鼻子会变形
女子野生动物园下车狼悄悄靠近 后车司机按喇叭提醒
睡前玩8分钟手机身体兴奋1小时 还可能让你“变丑”
惊蛰为啥吃梨?倒春寒来不来就看惊蛰
男子高速犯困开智能驾驶出事故 60万刚买的奔驰严重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