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故漕运同知粘合公妻逸的氏墓志铭》考释
2020-06-12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13年第5期 总第113期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咖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No.5,2013 Gen.Ⅳ0.113 元代《故漕运同知粘合公妻逸的氏墓志铭》考释 翟丽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摘要:元朝《故漕运同知粘合公妻逸的氏墓志铭》是一份珍贵的文献资料,通过对墓主人瑞童的 介绍,补充了《元史》有关察罕家族及粘合氏的记载不足。从中亦可管窥元代民族关系和谐的一面。 关键词:逸的氏墓志铭;瑞童;察罕家族 中图分类号:K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627(2013)05—0029—05 元代许有壬撰《至正集》81卷,其中卷58载《故漕运同知粘合公妻逸的氏墓志铭》(下文简称 《墓志铭》)一文,此《墓志铭》所载系元代西夏妇女事迹。其文日:“夫人名瑞童,系出逸的氏,高祖 察罕,太师,河南武宣王,开国有功。父必宰牙,辽阳行省右丞,妣伯也伦,内范恭肃,夫家奕世富贵, 而削华服俭。夫人质禀懿淑,济以慈训,故成习异于人。惟粘合氏为金世臣,日钧,我元中书左丞 相,子南合中书平章政事;栾相风土,家焉。相人称中书家平章孙世臣中宪大夫,同知京畿都漕运使 司事。中宪以贵盛难昏,夫人家以偃骞择婿,地均德齐,二姓之好克谐。中宪祖妣、妣皆逸的氏,至 夫人则姻连三世矣。延{;占乙卯九月于归,一门千口,里南北连阡陌,中宪縻于官,漫不暇省,需縻不 赀,夫人苴补移掇,不使见罅缺,宿臧老获皆怊伏。中书(宪)不幸四十一年而卒。夫人屏斥华泽, 励节治家,坐亦有常处,田园经葺有加焉。初封恭人,再封威宁郡君。至正四年甲申四月二十一以 疾,年四十有六。六月三日庚申,附汤阴小韩村中宪之墓……” 川 ’”L”¨ 本段史料提供的基本信息是墓主瑞童,生于元成宗大德年间,延祜二年(1315年)l7岁时嫁给 金朝后裔粘合南合子为妻,至正四年四月去世,享年46岁,葬于河南汤阴县小韩村。 学界对于察罕家族关注较多,如孟楠 的文章涉及察罕家族的政治社会生活,其中简述瑞童与 粘合氏的婚姻问题。然而,瑞童本人的族属和家族背景、瑞童夫君粘合氏的族属和家族背景、瑞童 婚姻背后所反映的元代多民族通婚及妇女等问题亦有进一步讨论价值。 《墓志铭》中记载瑞童“系出逸的氏”。逸的氏,查西夏汉文本《三才杂字》卷二《蕃姓名》及其 他史料并无此姓氏。清朝人张澍《西夏姓氏录》一书中也无“逸的氏”的记载,而相关史料中也不见 记载。独屠寄《蒙兀儿史记》认为:“唐兀惕,有逸的氏,察罕最显。” … 那么“逸的氏”所指究竟 收稿日期:2013—08—15 作者简介:翟丽萍(1983一),女,宁夏隆德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西夏历史与文献 研究。 ①盂楠,《略论元代的察罕及其家族》,载《内蒙古大学学报>>2oo3年第3期;《元代西夏遗民婚姻研究》,载《宁夏社会科学》 1992年第2期。 29 是什么?从瑞童娘家世系情况来看,我认为它源自瑞童高祖察罕的第一个名字“益德”。 从《墓志铭》可知道瑞童的高祖是察罕,且被封为河南武宣王。查遍《元史》,发现元代有两个 名叫察罕的人。《元史》卷137中所载察罕系西域板勒纥城人,仕元仁宗朝,赐姓白,死后赠荣禄大 夫、宣徽使、柱国、芮国公 儿 。这位察罕并未被封为“河南武宣王”。又《元史》卷120记载:“察 罕,初名益德,唐兀乌密氏。父曲也怯律,为夏臣。其妾方怀察罕,不容于嫡母,以配掌羊群者及罩 木。” _【 后为成吉思汗收养,成为其五儿,及长,赐姓蒙古,妻以宫人弘吉剌氏。从太祖征西域、 西夏,从太宗征金朝、南宋有功。死后赠推忠开济翊运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河南IE,谥 武宣。唐兀,是元朝对西夏的称呼。《新元史》:“唐兀氏,故西夏国。太祖平其地,称其部众日唐兀 氏。”_4【( 《蒙兀儿史记》卷154载:“唐兀者,鲜卑八部之一,党项遗种也。唐兀即党项异文。”又 日:“成吉思汗临殂,始平其地(指西夏)。蒙兀称其部众日唐兀惕,在仕宦次蒙元一等。” l( ’所 以察罕为西夏遗民无疑。察罕曾从太祖征西夏,西夏甘州守将曲也怯律是察罕之父,察罕射+5招 降,并遣使谕城中,使之早降。因此,这位被追封为河南王的察罕即是瑞童的高祖。 从《墓志铭》可知,瑞童的父亲为必宰牙。《元史》中记载西夏后裔塔出的次子为必宰牙, 瑞 童的父亲也名必宰牙。《元史・塔出传》中记载:塔出“二子:长宰牙,袭爵中奉大夫、江西宣慰使。 次必宰牙,仕至征东行中书省左丞”[3 7(3275)。从这里可以看出,必宰牙是塔出的次子,而其妻伯牙 伦,与《墓志铭》中的“伯也伦”读音相近,应为同一人。又“塔出,布兀剌子也。幼孤,长善骑射…… 至元元年,人侍世祖……四年,给以察罕食邑赋税之半,又还其所俘逋户三十。七年,降金虎符,授 昭勇大将军、山东统军使,镇莒、密、胶、沂、郯、邳、宿、即墨等城,设方略,谨斥候,宋人不敢北向。九 年,诏更统军司为行枢密院,改佥枢密院事” 。‘ 。布兀刺是塔出之父,必宰牙之祖父,瑞童之曾 祖,又与察罕有关系,从而继承他的食邑赋税的一半,也得到元政府的重任。而察罕为瑞童的高祖, 故布兀剌即为察罕之子。塔出的父亲布兀刺,《元史》无传。但是,在《察罕传》里我们知道,他有十 个儿子,有传的只有长子木花里。布兀剌显然是察罕其余九个儿子中的一个。而在《蒙兀儿史记 ・氏族表》中布兀刺与木花里并列,俱为察罕之子 ”。由此可以明确,瑞童的父亲是必宰牙,母 伯也伦,伯父宰牙,祖父塔出,曾祖父布兀剌,高祖河南王察罕。 《墓志铭》称瑞童的族属是逸的氏,又言其丈夫粘合世臣的祖母、母亲都是逸的氏,到瑞童已经 联姻三世了。《元史》卷120载察罕为“唐兀乌密氏”,《道园类稿》记为“乌密氏”,《至正集》记为 “逸的氏”,《蒙兀儿史记》卷5、6、13、75记为“嵬名氏”,而卷3、154记为“逸的氏”。《蒙兀儿史记》 卷75《乃颜传》中载:“亦力撒哈,嵬名察罕之从孙,见旧史《察罕》附传。” 。‘川 亦力撒哈,即亦力撒 合,察罕从孙,《元史》有传。卷154((氏族表》又言:“益德即逸的异文,是氏而非名”,认为旧传鸟密 氏为误。同书《嵬名察罕传》中称察罕“本名益德,嵬名氏”①。可见,《蒙兀儿史记》中关于察罕族 属的记载比较混乱,而《新元史》载察罕“唐兀乌密氏。乌密即嵬名之异译。西夏国族,或日姓逸的 氏,逸的又益德之异译以名为氏也。”_4_( 汤开建《增订(元代西夏人物表)》中说:“《元史》本传及 《道园类稿》均以察罕族为唐兀乌密氏,《至正集》卷五八《墓志铭》称察罕族出逸的氏。屠氏言lR 传误,证据不足,故两存。” 韩荫晟也认同此观点。 可见《元史》《道园类稿》认为察罕是“乌密氏”,屠氏在编写《蒙兀儿史记》时,发现许有王《墓 志铭》,将书中的部分乌密氏改成逸的氏。可惜未能全部修改,造成书中关于察罕族属记载的?昆 乱。那么,《墓志铭》所载“逸的氏”到底是什么根据?本文认为关于察罕族属问题争论的中心是 “益德”是名,还是氏。“益德”为察罕别名,而“逸的”与“益德”同音。前文已叙及,《西夏姓氏录》、 西夏汉文本《杂字》、正史中并无逸的氏,而有乌密氏。《元史氏族表》:“居贺兰于弥部,又号于弥 ①屠寄,《蒙兀儿史记》,古籍出版社,1958年,卷39,第1上页,此卷上海古籍本(t989年)、 界书局本(I963年)、中国lf5 J 本(1984年)均佚失。 30 氏,或称乌密氏,亦称吾密氏。” 史金波在《西夏名号杂考》一文中认为“乌密”即“嵬名”的又 一种译音写法 。嵬名氏是西夏皇室的姓氏,通常有威明、乌密、于弥等不同的译法。《蒙兀儿史 记》也称察罕为“嵬名察罕” , 叭 。而《至正集》的作者许有壬或许不熟悉西夏姓氏,在撰写 《墓志铭》时,误将瑞童高祖察罕的别名认作姓氏。察罕的族属应是唐兀乌密氏(嵬名氏)。 根据《墓志铭》可知,瑞童的丈夫粘合世臣,人称中宪大夫,任同知京畿都漕运使司事,为“中书 家平章孙”,中书指中书左丞相粘合重山,又名钧,平章指南合中书平章政事。因而,瑞童的夫家也 是显贵家庭。粘合氏曾是金朝贵族。《元史》“粘合重山,金源贵族也”_3 J( 65]。屠寄称其为“金之 世族”_2 J(拍 。《金史》卷24《地理志上・上京路条》:“上京路……国言‘金’日‘按出虎’,以按出虎 水源于此,故名金源,建国之号盖取诸此。”_3l( 《金史》中曾用金源代指金朝。卷l2《章宗纪》: “向之所谓维持巩固于久远者,徒为文具,而不得为后世子孙一日之用,金源氏从此衰矣。” J( 跖’卷 16《宣宗纪》:“宣宗当金源末运。” 弼 然而,由于史籍对粘合重山的祖上并无交代,因而对其以前 的亲属无法做考察。 粘合氏在金代属黑号之姓。元人姚燧言:“金有天下,诸部各以居地为姓。” l(船 《金史・百官 志》载:“凡白号之姓,完颜、温迪罕……皆封金源郡;裴满、徒单……皆封广平郡;吾古论、兀颜、女 奚烈……皆封陇西郡。黑号之姓,唐括、蒲察……粘割、奥屯……皆封彭城郡。” … 加,粘割,又作粘 合、粘哥、粘葛¨0_¨ 。清人编纂《四库全书》时依照《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将金代的姓氏全都 进行了修改,文献中的粘合、女奚烈一律修改为钮祜禄。如将《金史》《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续通 志》中的粘合韩奴改成钮祜禄罕努,将《金史・百官志》中出现的粘合、女奚烈改成钮祜禄。又《钦 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钦定金史语解》卷七:“钮祜禄,卷四作粘合,又作粘割,卷十五作女奚烈, 卷十八作粘哥,又作粘葛,并从八旗姓氏通谱改正。”_1 而《辽史》卷46的“女古烈详稳司”改成“钮 祜禄详衮司”,《辽史拾遗》卷一的“银胡革录”成了“钮祜禄都指挥使王思同”_1 。然而,四库本史 籍并未将所有的“粘合”改成钮祜禄,《元文类》卷57、63出现“粘合重山”_1 。屠氏《蒙兀儿史记》 继承了这一改变:“《金史・百官志》里黑号之姓,其日粘割,即粘合,亦作女奚烈,《满洲民族志》作 钮祜禄。”l2l(拍”《新元史》直接说:“粘合重山……金女奚烈氏。”_4 J( 按:粘合为黑号之姓,封彭城 郡,而“女奚烈”属于白号之姓,封陇西郡,二者的关系难以考述。《金史》中粘合、女奚烈同时出现, 如卷57载:“护卫女奚烈完出、近侍局直长粘合斜烈”_8 J(2605)。而清人阿桂等著《金史姓氏考》并未 著“粘合氏”。陈述《金史拾补五种》考《庄靖集》卷八出现的“严葛”氏也是粘合氏的不同音译,而 《辽史》卷36所载“粘八葛酋长请复旧地”中的“粘八葛”或为粘合先祖¨ I( 。穆鸿利认为“女奚 烈,汉姓郎,满字音译尼由祜噜,清姓钮祜禄,《金史》之粘割,盖别译也。” 史载粘合重山在元初为质子,为太祖宿卫官必阁赤。史载成吉思汗“亟于将才,不知命相。唯 称御位下掌文书者日也客必阁赤而已”l2 J( 。“必阁赤”,又作必彻彻,“为天子主文史 者”l3】( 。《蒙兀儿史记》称:“重山既掌文书,亦事战陈。”成吉思汗晚年亲征西夏,重山从围西 凉。元太宗元年(1229年),“始立三万户,以刘黑马、粘合重山、史天泽为之”_4_( 。三年,立中书 省,重山为左丞相。《墓志铭》亦言:“惟粘合氏为金世臣,日钧,我元中书左丞相。” l…址 屠寄这样 描述元初的丞相:“其人虽自称丞相,人亦称为相公,然其职实仅如令史。”l2_( ‘时耶律楚材为右 丞相,凡建官立法,任贤使能,与夫分郡邑,定课赋,通漕运,足国用,多出楚材,而重山佐成 之。” 3_( 的’后从皇子阔出略地宋边,为军前行中书省事。继而从都元帅察罕略地淮东。卒于 还师途中,时太宗十年(1238年)。赠太尉,封魏国公,谥忠武。 子粘合南合,妻乌密氏,《蒙兀儿史记》卷48:“察罕,南合妇翁也。”l2Ⅲ( "初为江淮安抚使,重 山卒后,诏使其嗣行军前中书省事。“时大将察罕围寿春,七日城始下,欲屠其域。南合日:‘不降 31 者,独守将耳,其民可罪?’由是城人获免。”_4 卵 世祖伐宋,“南合进日:‘李碹受国厚恩,专制一方, 然其人多诈,叛无日矣。’帝然之。”中统三年李碹果然反叛。中统元年(1260年),授西京路安抚 使。五月,立十路宣抚司,南合为西京路宣抚使。二年五月,拜中书右丞,行河西、中兴等路中书省 事。《蒙兀儿史记・宰相表六》载中统二年,粘合南合为右丞,“八月,由西京路宣抚使除,九月行省 河西、中兴” Ⅲ 。三年,仍为右丞。改行秦蜀五路中书省事。至元元年(1264年)五月,由中书 右丞迁为平章政事,四年二月,复为中书平章政事。五年,以病卒官,追封魏国公,谥昭武 【( 。 (笔者按:《新元史》作“宣昭”。)南合子博温察儿,《元史》载其“知河中府”,《新元史》同。独《蒙兀 儿史记》作“博理察,知河南府事”I21【 ”。 南合孙粘合世臣,即瑞童的丈夫,《墓志铭》称“中宪縻于官”,去世时4l岁。有子名禄童,由瑞 童抚养成人。 至此,我们可知,粘合重山在金末委质蒙古,为太祖的宿卫官;子南合初为江淮安抚使,后官至 中书右丞 \博温察儿,为知府;曾孙世臣,为中宪大夫,同知京畿都漕运使司事;瑞童生子禄童。 综上所述,瑞童出生在西夏遗民乌密氏家族,在元代属于第二等民族色目氏,从高祖察罕起至 其父必宰牙,都仕元为官,为累世官宦之家。其夫家粘合氏,由于相地地处金朝的彰德,元朝将其地 人划为汉人,属于第三等民族。粘合氏仕元之初,由于粘合重山作为质子随侍成吉思汗,与耶律楚 材分担左右丞相之职,可谓开国重臣。因为瑞童的出身比较高贵,而所嫁之家族又是开国重臣之 家,处于元朝社会的上层,她本身的修养可以想象。 许有壬称:瑞童家“一门千口,里南北连阡陌”。要管理好这样一个家门庞大、人口众多的大家 族,需要很好的理家才能。“中宪縻于官,漫不暇省,需縻不赀,夫人苴补移掇,不使见罅缺,宿臧老 获皆怊伏。”瑞童承担起管理大家庭的责任,处理家族事务,善于理财,家族老幼都很佩服她。在丈 夫中宪大夫死后,“夫人屏斥华泽,励节治家,坐亦有常处,田园经葺有加焉”。可见,瑞童在丈夫死 后完全承担起管家重担,过着朴素无华的生活,有固定的处理家务的地方,而田园也有所增加。这 说明,瑞童不是一个守成的妇女,她善于理财,不仅使大家族的日常花费没有出现缺少的局面,而且 增加田园地产。与此同时,瑞童也承担起抚养教育儿子禄童的责任,“教不稍贷”,告诫其子禄童: “汝父幼冲失父母,孑然有立”,而禄童“服膺为恪,惩父养不待,冀得尽于母”。故而许有壬称瑞童 “教子有立”。许有壬作为中宪大夫的朋友,“知夫人贤且欲有以声吾乡之非昔也,为之铭日:…… 我生不辰,为未亡人,一日未亡,一门在身”。这些事例充分说明,瑞童是一个恭良温俭、勤于持家、 善于理财的贤惠妇女。她之所以有此才能,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家族文化熏陶分不开。 元代是我国民族大融合时期,多民族间的频繁通婚,促进了民族交往和多元文化交流。关于婚 姻,《通制条格》卷三《户令》:“至元八年(1271年),……诸色人同类自相婚姻者,各从本俗,递相婚 姻者,以男为主。蒙古人不在此限。” 可知,元朝遵从各民族的婚姻制度,并使用婚书这一具 有法律性质的契约来约束婚姻。蒙古盛行收继婚制,并不提倡妇女守志等汉人社会风化问题。随 着多民族文化的融合,蒙古渐渐受到儒家的节妇、烈女思想的影响,控制收继婚,对节妇、烈女的行 为给予褒奖。元朝官员认为:“男有重婚之道,女无再醮之文。生则同室,死则同穴,古今通义也。 夫亡守节之妇,有司为之旌表门间。”¨ 黜,继而规定“妇人因得夫、子得封郡县之号,即与庶民妻 室不同。既受朝命之后,若夫、子不幸亡殁,不许本妇再醮,立为定式” I( 。而瑞童初封恭人,再 封威宁郡君,是元朝的命妇,因为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为夫守节被乡里所称赞。 瑞童家族乌密氏与多个民族通婚。瑞童的高祖察罕娶蒙古弘吉刺氏为妻,自成吉思汗到元顺 帝,皇后多出于该部,1237年窝阔台汗有旨:“弘吉刺氏生女世以为后,生男世尚公主。”¨3 ‘驯 察罕 孙塔出妻明理氏,“以贞节称,旌其门闾”。 l( ’从孙亦力撒合尚诸王算吉女。立只理威妻梁氏, 32 延{;占二年封宁夏郡夫人,“治家谨法度,有母道,教二子为学,使从贤大夫士游,俾有所成立”。至元 二年八月二十六日卒,十月与立只理威合葬 8_(3 。立只理威的五个女儿,皆嫁与官宦之家。长 女适陕西诸道行御史台大夫,次女适四川蒙古军万户,三女适行中书省右丞湖南道宣慰使,四女适 户部尚书,五女适汉中道廉访副使¨8_ 址 。明理氏、算吉女疑为蒙古人,而梁氏可能为汉人。瑞童 的母亲,名伯牙伦,为“泰安郡武穆王孛鲁欢之女,亦守义有贤行”l3l( 。《墓志铭》:“内范恭肃, 夫家奕世富贵,而削华服俭。”“中宪以贵盛难昏,夫人家以偃骞择婿,地均德齐,二姓之好克谐。中 宪祖妣、妣皆逸的氏(笔者按,应为乌密氏),至夫人则姻连三世矣。”可见,瑞童的母亲、祖母、曾祖 母等都是温文恭良,善于治家,谨持礼法,有母道、妇道的家庭妇女,瑞童从小接受这种家庭文化的 熏陶,故而《墓志铭》称“夫人质禀懿淑,济以慈训,故成习异于人”…(】址,。 瑞童出身西夏后裔贵族之家,嫁入金朝后裔粘合氏家,相夫教子,管理庞大的家族,并使其子声 闻乡里,而家业有所增加。这说明她不仅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更是一个治家有方的管理者。正 史对妇女的记载少之又少,主要集中在后妃、公主、宗室女等上层妇女,还有一些表彰节妇、烈女的 记载,对妇女的社会生活描述很少。此《墓志铭》为正史所不载,是研究元代妇女的重要资料之一, 可以补充正史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元)许有壬.至正集[M].元人文集珍本丛刊(第七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2]屠寄.蒙兀儿史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 (明)宋濂,等,撰.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4]柯劭志.新元史[M].北京:中国书店,1988. [5]汤开建.增订元代西夏人物表[J].暨南史学,2003(00). [6] (清)钱大昕.元史氏族表[M].嘉定钱氏潜研堂全书本. [7]史金波.西夏名号杂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86(4). [8] (元)脱脱,等,撰.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 (元)姚燧.牧庵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0]韩世明,都兴智.金史食货志与百官志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1]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钦定金史语解[M].文渊阁四库影印本. [12] (清)厉鹗.辽史拾遗:卷一[M].文渊阁四库影印本. [13]元文类[M].文渊阁四库影印本. [14]陈述.金史拾补五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0. [15]穆鸿利.金源女真姓氏谱及改汉姓之分类与特点[J].民族研究,2005(4). [16]通制条格[M].郭成伟,点校.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17]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影印元刊本)[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18] (元)虞集.道园类稿[M].元人文集珍本丛刊(第六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责任编辑丁万录】 Probing into the Rui Tong’s Inscription on the Tombstone of Yuan Dynasty ZHAI Li—ping (Institute ofHistory Culture,Shanxi Normal Universit)r,Xi’an 710119,China) Abstract:The tombstone of Rui Tong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was a very precious literature,of which the supplemen- tary meaning functioned for the record of Chaha family and Nianheshi,from which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 could be glimpsed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Key words:Inscriptions of the Tombstone;Rui Tong;Chahan Facility 33